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最新发布

基石药业拓舒沃®获批,中国首款IDH1抑制剂艾伏尼布片亮相

拓舒沃®是目前全球仅有且获批的针对携带IDH1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靶向疗法。中国苏州,2023年11月14日——基石药业(香港联交所代码:2616)与合作伙伴施维雅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通过了拓舒沃®(艾伏尼布片)对治疗IDH1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R/R)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适应症。这标志着拓舒沃®在IDH1突变癌症领域的第五个适应症,并且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此分子定义亚组内的复发或难治性MDS患者的靶向疗法。基于针对在IDH1突变的复发性或难治性MDS患者进行的关键性I期开放标签临床研究,拓舒沃®适应症得到FDA批准。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了拓舒沃®治疗的患者中,完全缓解率(CR)为38.9%,客观缓解率(ORR)为83.3%。此外,达到完全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9个月(范围:1.0,5.6)。在截止日期时,完全缓解的中位持续时间尚未达到(范围为1.9,80.8+),而中位总生存期为35.7个月(范围:3.7,88.7*)。另外,有9名患者在基线时依赖输血,其中有66.7%(n=6)在基线后的≥56天不再需要输血。总的来说,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与拓舒沃®此前报道的安全性相符。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被确诊为MDS患者。其中约3.6%的患者携带IDH1突变,这种突变是一种早期的“驱动”突变。携带IDH1突变的MDS患者通常其预后不佳,并伴随较差的整体疗效和更高的进展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风险。拓舒沃®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创新疗法认证,用于治疗成年复发再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这些患者携带IDH1基因突变,并且该药获得了优先审查的资格。优先审查的资格通常是授予那些可以显著改善治疗、诊断或预防严重疾病的药物,该药物的有效性或安全性已被证明,并且可以加快审批过程。拓舒沃®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特定靶点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的精确疗法。拓舒沃®已经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阿联酋和中国获得了批准。在美国,拓舒沃®已得到批准,可治疗以下人群:复发或难治性AML成人患者,他们携带IDH1突变;新诊断的携带IDH1突变的AML成人患者,年龄≥75岁,或者有合并症无法接受强化诱导化疗;携带IDH1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MDS成人患者;以及先前接受过治疗的携带IDH1突变的胆管癌患者。在中国,拓舒沃®已获批准用于治疗携带易感IDH1突变的成年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施维雅已独家授权基石药业在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地区以及新加坡进行拓舒沃®的开发与商业化。关于NCT02074839临床试验本研究是一项旨在评估拓舒沃®在患有IDH1突变的复发性或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临床活性的I期开放标签的国际研究。主要终点为完全缓解(CR)加部分缓解(PR)的比例,关键次要终点包括CR+PR的持续时间、输血独立的持续时间以及获得输血独立的时间。关于拓舒沃®(艾伏尼布片)拓舒沃®是一种口服的靶向抑制剂,针对IDH1突变酶而设计。该药物已经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获得批准,可用于治疗成年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特别针对携带IDH1易感突变的患者。拓舒沃®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适用于那些经过FDA批准的试验检测中被发现携带易感IDH1突变的患者,这些患者包括:新诊断AML:作为单一疗法或联合阿扎胞苷治疗75岁及以上新诊断的IDH1突变AML患者或因合并症而无法接受强化诱导化疗的新诊断的IDH1突变AML成人患者复发或难治性AML: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AML成人患者复发或难治性MDS: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MDS成人患者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成人患者拓舒沃®已经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可用于两种不同的适应症:拓舒沃®联合阿扎胞苷用于治疗携带IDH1R132突变的不适合接受标准诱导化疗的新诊断的AML成人患者拓舒沃®单药治疗前已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疗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IDH1R132突变的胆管癌成人患者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分化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在美国,每年约有1.6万人被诊断为患有MDS。约3.6%的MDS患者携带IDH1突变,这是一种早期的“驱动”突变。对于携带IDH1突变的MDS患者,通常预后较差,整体疗效较低,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风险更高。在拓舒沃®获批之前,还没有针对这种突变提供的靶向治疗方案。
31

传奇CAR-T再现巨额授权,医药界瞩目

近日,传奇生物宣布与诺华制药公司达成了独家全球许可协议,该协议涵盖了传奇生物的特定靶向DLL3的CAR-T疗法以及其自体CAR-T细胞疗法候选药物LB2102。根据授权协议,传奇生物将收到1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机会获得高达10.1亿美元的临床、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特许权使用费。传奇生物将在美国进行LB2102的I期临床试验,这是传奇生物的一个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项目。诺华将负责其他所有许可产品的开发工作。此前,美国FDA授予该候选产品“孤儿药”称号。一、强强联手,共同挑战CAR-T治疗肺癌这不是传奇生物CAR-T产品第一次出海。在2017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ASCO)上,传奇生物展示了他们自主研发的BCMACAR-T疗法LCAR-B38M/JNJ-4828,其拥有惊人的100%客观缓解率,给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12月份,传奇生物与强生达成了一项全球合作和许可协议,共同合作开发和商业化LCAR-B38M/JNJ-4828。强生向传奇生物支付了3.5亿美元的首期款和后续里程碑付款,这创下了当时中国药企对外专利授权首付款金额最大的纪录,并且达成了合作方面最优的条件。2022年2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传奇生物的BCMACAR-T产品Ciltacabtageneautoleucel(cilta-cel,西达基奥仑赛,商品名为Carvykti)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arvykti是第一个国内自主研发并获得FDA批准的CAR-T产品。在关键的CARTITUDE-1研究中,共有97名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表现出早期、深度持久的缓解。总缓解率(ORR)高达98%(95%可信区间:92.7-99.7),有78%的患者达到了严格的完全缓解(sCR,95%可信区间:68.8-86.1)。在18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21.8个月(95%可信区间:21.8-无法预估)。当年获批时,Carvykti的销售额达到了1.34亿美元。今年的前三季度,Carvykti的销售额总共达到了3.41亿美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将超过5亿美元。时隔6年,传奇生物CAR-T产品再次与跨国大药企达成合作。本次传奇选择的合作对象是诺华。诺华是全球首款CAR-T新药Kymriah的开发者,在2017年获得了FDA的批准上市。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现在全球已经上市的10款CAR-T产品中,已有6款获得了FDA的批准,而国内有4款产品。全球已上市CAR-T产品及部分产品销售情况这些已经获得批准的CAR-T治疗适用于血液肿瘤。传奇生物与诺华合作推出的LB2102是一种CAR-T疗法,它以δ样配体3(DLL3)为靶点。这种疗法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高度选择性作用,包括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肺癌(LCNEC)、以及某些其他神经内分泌癌和前列腺癌。根据传奇生物发出的新闻稿所述,LB2102采用了创新的CAR设计和装甲机制,可提高其抗肿瘤活性。诺华的T-Charge平台是一种新一代CAR-T细胞疗法生产平台,旨在保持T细胞的干性,并促进CAR-T细胞在体内的主要扩增。该平台的目标是减少对体外长时间培养的需求,使T细胞具有更大的增殖潜力,并减少耗竭的T细胞的发生。结合T-Charge平台的独特设计的LB2102候选药物,有可能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具有变革性的疗效。传奇生物与诺华的合作,有望使CAR-T疗法在实体瘤治疗领域获得突破。二、中国创新药物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一种常态。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物正在向全球推进。国内的创新药物除了传奇生物的CAR-T疗法,还有其他几种获批上市的药物,分别是和黄医药生产的呋喹替尼、君实生物生产的特瑞普利单抗、百济神州生产的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天济医药生产的本维莫德,以及微芯生物生产的西达本胺。目前,有许多国产创新药正在采用借“船”出海、Licenseout等方式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仅在今年,已经达成了40多项跨国交易,涉及多种CAR-T疗法、抗体疗法和小分子药物。中国正快速崛起为全球创新药品的新生产基地,在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1. 2023年国产创新药license out项目
39

国家卫健委回应今冬呼吸道疾病高发关切问题

随着不同地区陆续进入冬季,呼吸道疾病开始高发。肺炎支原体感染、流感等疾病同时爆发,今年冬季的呼吸道疾病是否有所增加?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回答了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一、呼吸道疾病增多?发病水平总体正常近期,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流感这些呼吸道疾病。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的童朝晖所长表示,事实上,每年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之一,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每3年至7年会出现周期性的流行。单核细胞增多症也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疾病,但发病率并没有比往年增加。童朝晖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间,因为大家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一些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有所减少。随着防控工作进入新的阶段,这些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恢复到了疫情发生之前的水平,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我国的冬春季流感流行季通常是从每年10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在1月左右达到高峰。最近的流感监测数据显示,各地正逐渐进入流感高峰期。二、不少人感染新冠病毒?呈波动下降趋势互联网上有声音说,不少咳嗽、发烧的人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对此,王大燕指出,当前我国的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总体上表现为起伏下降。自今年8月下旬以来,全国每周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连续下降已达10周之久,同时全国的发热门诊和哨点医院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率也一直呈下降趋势。根据王大燕的介绍,国家目前仍在全面监测新冠病毒,采用多种渠道进行监测工作,并将数据定期发布在中国疾控中心网站上。监测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和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都属于奥密克戎,最近一周采样的病毒测序结果显示所有变异株均属于XBB的亚分支,未发现其生物学特性发生明显变化。三、能否自行服药?建议先确认病原如果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建议如何用药?童朝晖指出,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导致的症状非常相似,我们可以通过进行抗原和核酸检测来准确确认病原体。因此,建议大家在药物治疗前先确诊病原体。童朝晖还指出,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自然限制,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有些情况可以通过对症缓解来减轻症状。然而,对于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以及免疫力较弱的特殊人群来说,建议及时就医。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在增加,一些家长自行决定给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的孩子服用阿奇霉素。北京儿童医院的王荃主任医师表示,这种做法是不被建议和认可的。王荃指出,最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确实有所增加,但总体而言,病毒仍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这些病原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病原中,阿奇霉素是无效的。此外,由于儿童器官和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所以不应该轻易使用药物或滥用药物。四、中医药如何防治?治疗、养护相互配合北京中医医院的院长刘清泉介绍了一些地方所采取的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中医药方案。这些方案中包括了一些经典处方和经验方,还有用于小儿推拿的治疗方法。对于这类疾病,中医药治疗需要在早期应用,并结合中西医疗方法。例如,结合中药和推拿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儿排痰。刘清泉通过“预防疾病”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饮食要保持寒热均衡,冬季主要以温热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要保持饮食规律,少食用过于辛辣或过于甜腻的食品。其次,适度进行锻炼,尤其是老年人,避免在大量出汗时喝冷水或吹风,因为这容易引起感冒。最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或者过度休息都会损伤人体的正气。五、日常怎样预防?卫生习惯+疫苗接种王大燕表示,防止传染病的最佳和最经济的方法是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病和严重病情的风险。有些呼吸道疾病目前没有专门的疫苗可以预防。王大燕指出,通过掌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的预防方法,以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王大燕指出,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并尽量避免习惯性触摸眼睛、鼻子和口。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哨点作用?孙丽,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介绍说,除了为辖区居民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优化就诊流程的同时,设立了呼吸道专科门诊,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上级医院的转诊,并提供基层医院治疗普通常见病的服务。
51

秋冬交替,老人需警惕这些疾病

随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老年人常见疾病进入了高发期。在这个时候,老年人需要注意哪些疾病?如何有效地进行预防呢?最近,中日友好医院举行了一场“关注老年健康,预防秋冬常见疾病”专题记者会,多位专家提供了解答。高血压患者要警惕脑卒中“在秋冬季节,老年人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一方面是因为气温下降,低温对血管有刺激作用;另一方面是寒冷天气会导致老年人血压波动,而高血压患者患脑卒中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孙丽丽提醒道,老年人外出时应注意保暖,平时要密切监测血压,一旦出现脑卒中的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中风是脑部血管病变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俗称“脑中风”。孙丽丽表示,中风具有“五高”特点,包括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以及高经济负担,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不同的脑部血管病变位置会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说说话困难、吞咽困难、喝水呛咳、嘴角歪斜、肢体瘫痪等。孙丽丽提醒大家,如果身边有人出现疑似脑卒中的症状,周围的人应该帮助患者尽快就医。脑卒中的治疗有三个阶段。首先是急救处理,医院会对患者进行脑卒中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取栓治疗。其次是急性期住院治疗,医院会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全面检查,找到脑卒中的病因。最后是康复治疗,患者出院后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来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关节炎患者也要适度运动有句俗语说:“人老先老腿。”骨科和关节外科的主任医师王佰亮解释说,这句话指的是一种名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退行性疾病,其实是指在关节内发生老化和退化的脆弱骨骼。膝关节骨关节炎容易在秋冬季发作或加重,王佰亮提醒大家要及时注意。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其实是错的,老年人应该特别注意增加衣物,保暖膝盖。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30%的人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而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甚至超过50%。根据估计,我国有超过1亿人口患有这种疾病。王佰亮表示,膝关节骨关节炎是自然老化过程中的一部分,并且患者无需过度担心,只需接受科学治疗即可。有些患者觉得患上关节炎就意味着无法进行运动。这样的观念正确吗?王佰亮表明,关节炎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运动,比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这些运动量不大,动作幅度较小的体育活动,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加关节润滑液,保护关节的健康。同时,患者要避免高强度的运动,比如跳高、登山、长途旅行,以免过度使用或者损伤关节。在治疗方面,王佰亮提到,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选择非药物治疗,如物理治疗、肌肉训练和使用辅助支具等方法;病情居中的患者可以尝试药物治疗,如局部药物和口服药物等;病情较重的患者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全膝置换、部分置换或关节软骨修复等不同手术方案。糖尿病患者秋冬谨防感冒随着天气变得寒冷,糖尿病足以及相关神经痛问题与人体循环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并且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疼痛科副主任毛鹏分析称,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年龄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为8.1%,而糖尿病相关的周围神经痛的发病率则超过20%。毛鹏解释说,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疾病,它可能会损伤老年患者的感觉神经,导致患者的腿和脚产生蚂蚁爬行的感觉,并且感觉会减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尤其是在洗脚时,一定要注意水温。由于患者的感觉能力下降,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水温,因此容易发生烫伤。家属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毛鹏说,建议患者平时穿白色的袜子,这样家属可以及时观察腿和脚的情况。一旦发现腿和脚受伤,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在秋冬季节,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做好保护?毛鹏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要注意保持温暖,避免冻伤,保持足部干燥和清洁;二是要预防感冒,因为秋冬季温度下降,容易引发感冒,而感冒是导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三是要多晒太阳,以改善血液循环;四是要进行适当的运动,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进行两次运动,每次30分钟,最好选择在中午和晚饭后进行,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方便和易于坚持的运动形式,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
31

武田Adzynma获FDA批准,全球首款酶替代疗法问世

近日,武田官网发布消息宣布FDA已经批准了武田的创新酶替代疗法Adzynma(TAK-755)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先天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TTP)。据武田的新闻稿所述,Adzynma是目前唯一获得FDA批准的重组ADAMTS13蛋白。一、关于AdzynmaAdzynma(ADAMTS13,recombinant-krhn)是一种重组的金属蛋白酶,其中包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重复序列。ADAMTS13缺失会导致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聚集在血液中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Adzynma能够替代缺失或功能异常的ADAMTS13酶,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cTTP是一种罕见的慢性凝血障碍疾病,其病发机制是由于ADAMTS13酶缺失,导致VWF多聚体在血液中堆积。cTTP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形式,若急性TTP患者未接受治疗,则其死亡率超过90%。Adzynma此前被FDA授予孤儿药资格(ODD)和快速通道资格。此外,Adzynma还荣获了EMA和厚生劳动省的孤儿药资格称号,用于治疗TTP。此次获批基于cTTP的第一次随机、对照、开放标签试验的结果支持,在接受Adzynma预防性治疗的患者中,没有发生急性TTP事件(n=37),而接受血浆治疗的患者中有一例出现急性TTP事件(n=38)。与基于血浆的疗法相比,Adzynma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武田在罕见病领域的贡献一直备受瞩目。Adzynma能够成功上市,得益于公司与FDA之间紧密的合作,以及药物获得优先审查、快速通道和孤儿药的身份。在新药领域,武田取得了Adzynma的突破性进展。然而,总体来看,回顾上半年的表现后,武田仍需要更多新药的推动力来带动下半年的营收。二、2023H1业绩不及预期,砍4条管线降本增效近日,武田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财报,总销售额达到21017亿日元(约合138.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4%。这一增长主要受益于新上市产品。然而,营业利润却下降了53.2%,约为1192亿日元(约合7.9亿美元)。武田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五大板块:消化道、罕见病、血浆制品、精神疾病和抗肿瘤。其中,消化道产品管线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了5969亿日元的收入,同比增长了9.2%。支柱产品维多珠单抗(Entyvio)在第二季度的单品销售额达到了3917亿日元(2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Entyvio成为了武田收入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根据财报公告,由于多种无法预测的原因,导致公司的净亏损增幅扩大。对此,武田公司不得不下调全年净利润预期高达71%,同时宣布削减4条研发管线。Exkivity(厄希替非):肺癌治疗药物Exkivity的一项III期临床试验(EXCLAIM-2),用于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因未能取得疗效而被终止。武田药品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商议后决定,在美国市场停止销售Exkivity。TAK-920/DNL-919:武田及其合作伙伴Denali宣布,因在最高剂量下出现了"中度、可逆的血液学效应",他们决定终止对阿尔茨海默氏症(AD)候选药物DNL-919的开发。TAK-611:一种候选药物,用于酶替代疗法,但在治疗第二期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试验中未达到主要和次要终点。TAK-105:基于缺乏数据支撑其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治疗恶心和呕吐的候选药物TAK-105将自第一阶段开发中退出。此前,武田终止了12个研发项目,并且放弃了AAV基因治疗管线。Adzynma的批准对于患有cTTP的病人及其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喜讯,不仅为治疗罕见病开辟了新的途径,也给了长时期处于增长疲软的武田而言,更是一剂安慰剂。此外,武田制药的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Weber在最近的电话会议上向投资者表示,预计在2024年或2025年武田将恢复增长。
52

康拓医疗创新颅骨修复假体获批上市,NMPA助力医学突破

今日(11月13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西安康拓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拓医疗”)生产的增材制造聚醚醚酮颅骨缺损修复假体上市,这款产品是一种创新的医疗器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水平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与此同时,为了打破国外进口商对原材料的垄断,国内开始将新材料应用于医疗器械产品的制造中。其中,新材料在骨植入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便是一个重要的例子。目前,在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的领域中,最早研究出的新材料主要包括可降解的镁金属、用于增材制造的聚醚醚酮、低模量的钛合金、以及高韧性的纯钛。其中,可降解的镁金属和增材制造的聚醚醚酮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骨植入医疗器械领域,而康拓医疗生产的增材制造聚醚醚酮颅骨缺损修复假体就是其中之一。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常用于医疗植入物的原材料,包括界面螺钉、半月板固定板、椎间融合器、颅颌面板和脊柱固定棒等各种产品。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对聚醚醚酮模塑料进行机械加工或将颗粒状的聚醚醚酮注入模具中注塑等方式。根据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显示,康拓医疗生产的增材制造聚醚醚酮颅骨缺损修复假体是根据患者颅骨缺损的影像学数据开发的。这种假体采用了聚醚醚酮医用粉料,并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增材制造加工而成。它能够精确匹配患者的缺损部位,并通过嵌入方式实现颅骨缺损的替代,从而恢复患者原有颅骨的曲率,实现缺损区的三维重建。这款产品适用于外科治疗颅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可以打印出更复杂的颅颌骨形态。同时,该颅骨缺损修复假体的打印纹理不会对头皮产生机械切削作用,也不会产生假体穿出的风险。此外,根据文献报道,聚醚醚酮粉末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因此,国家药监局审评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是重复的熔融过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需要研究每次重复使用后原材料粉末的变化,比如理化特性的变化。康拓医疗的产品成功解决了聚醚醚酮粉末在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形中的回收问题。在保持相同临床效果的基础上,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1

研发高效γδT细胞,通用癌症免疫疗法展望实现

“现成的(off-the-shelf)”细胞疗法,也被称作异体细胞疗法(allogeniccelltherapy),采用免疫细胞,这些细胞来自健康捐献者而不是患者本人。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及时地为更多的患者提供细胞疗法,例如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然而这正是为患者提供这些救命疗法的主要障碍之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最新的研究中,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设计更强大的免疫细胞,用于治疗具有挑战性的癌症。这一方法是向着开发更有效的细胞疗法迈出的关键一步,使得CAR-T细胞疗法更加实惠、可扩展生产,并迅速运送到全球各地的医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23年11月8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allogeneic Vδ2 T cells for ovarian cancer therapy through CD16 biomarker selection and CAR/IL-15 engineering”。论文通讯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微生物学、免疫学与分子遗传学副教授LiliYang表示,“在治疗晚期癌症患者时,时间往往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这种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我们必须从患者的体内提取免疫细胞,即T细胞,对这些细胞进行基因改造,然后再将它们重新注入患者的体内。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治疗每名患者的花费可能会高达几十万美元。”在这项新研究中,Yang和她的团队专注于研究γδT细胞(gamma delta T cell)。这类免疫细胞因能靶向包括实体瘤在内的多种癌症而闻名,但不会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而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体细胞疗法中常见的并发症。尽管之前对基于γδT细胞的治疗进行了研究,但由于供体的可变性、短暂的持续性以及癌细胞逃避或躲避人体免疫反应的能力,这些治疗的临床成功率受到限制。然而,Yang和她的团队发现,那些表达CD16表面标志物较高的供体γδT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癌细胞的能力。Yang说:“这些表达CD16高水平的γδT细胞具有独特的特征,可提高它们对肿瘤的识别能力。它们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效应分子,并具备对癌细胞产生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的能力。我们发现,通过使用CD16作为供体选择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提高它们对抗癌特性的表现。”高表达CD16的Vδ2 T细胞经过基因改造表达CAR/IL-15后,同时保持扩增能力和记忆状态Yang和她的团队成功解决了以往γδT细胞治疗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他们对细胞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能够表达CAR和IL-15,这两种重要成分有助于提高γδT细胞的抗癌能力。随后,这些作者成功地大量制造了更强效的经过基因改造的γδT细胞,并在两种不同的卵巢癌前临床模型上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这些γδT细胞能够攻击肿瘤,并且在这两种模型中能够持续很长时间,从而使它们能够继续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或其他并发症的迹象。Yang表示:“这项新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基因改造可以实现γδT细胞高表达CD16的可行性,同时还展现了其作为治疗方法的潜力和显著的安全性。我们期望这项研究能够成为未来治疗癌症的可行疗法。”
16

特定遗传改变或可作为鳞状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性治疗反应的预测指标

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上的两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科隆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揭示了鳞状细胞肺癌这一难以治疗的亚型中的新型遗传改变。这或许就会暴露出肿瘤的弱点,从而就有望帮助科学家们进行一定的治疗干预。研究表明,肿瘤形成期间可能会发生特定的遗传改变,并且可能会产生一种新的致癌基因,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发现的。致癌基因是一种能够促进肿瘤生长的基因,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靶向药物治疗来抑制。与传统化疗相比,这种方法通常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低的副作用,因此,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可能是治疗这类癌症更成功的第一步。最新研究发现,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遗传修饰现象。这种修饰会影响FGFR1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外结构域的移除。而该结构域在FGFR1蛋白的激活和调节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FGFR1蛋白所存在于细胞膜中,它的发现使得该蛋白可以与细胞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接触与交互。特殊的遗传改变或能预测鳞状细胞肺癌患者是否会对靶向性疗法产生反应研究表明,如果细胞外结构域(即细胞朝外突出的部分)缺失,将导致肿瘤细胞持续发出生长信号并使受体无法接收停止信号,从而导致肿瘤继续生长。但积极的一面是,FGFR抑制剂已被用于临床实践,如治疗膀胱癌。这种抑制剂是一种特殊的药物,能够结合蛋白质并促使其失活。该研究的第一作者FlorianMalchers表示,我们希望新的研究结果能为特定的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13年前,研究人员首次在肺鳞状细胞癌中发现了FGFR1的扩增,扩增是肿瘤中基因拷贝的多次出现。然而,不幸的是第一项临床研究表明,只有依据扩增来选择FGFR个体化疗法可能不够充分。仅有11%的患者通过接受FGFR抑制剂治疗获益。在这个患者群中研究人员发现了FGFR1蛋白的遗传修饰(细胞外结构域的移除)与肿瘤体积显著减少之间的关联,因此,这些研究结果或许为这个患者群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13

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怎么样?是多少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上升。根据2020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我国结直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五。2020年新发病例为55.5万例,死亡病例为28.6万例。其中,城市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长。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结直肠癌的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化疗、放疗、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和内镜等多种诊疗方法。研究显示,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的模式可以提高结直肠癌的诊疗水平。结直肠癌的预后主要与分期有关。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平均五年生存率为56.9%。一般来说,初期(Ⅰ期)的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大约在80%-90%之间。中期(Ⅱ期)的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约为70%左右。晚期(Ⅲ期)的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一般在30%-50%之间。末期(Ⅳ期)的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一般在10%左右。在日本,结直肠癌的平均5年生存率为72.5%。其中,Ⅰ期的生存率为94.5%,Ⅱ期为88.4%,Ⅲ期为77.3%,Ⅳ期为18.7%。与此相比,结肠癌的平均5年生存率为72.6%,Ⅰ期为94.5%,Ⅱ期为89%,Ⅲ期为78.2%,Ⅳ期为19.5%。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平均5年生存率为72.4%,Ⅰ期为94.4%,Ⅱ期为87.2%,Ⅲ期为76%,Ⅳ期为22.7%。美国结肠癌的5年平均存活率为63%,早期则为91%,中期为72%,晚期仅为13%;而直肠癌的5年平均存活率为68%,早期为90%,中期为74%,晚期为17%。结直肠癌筛查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广州等地政府组织的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结果也证实了该筛查的效益。目前,推荐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主要包括危险度评估和粪便潜血检测,如果结果为阳性,再进行结肠镜检查。近年来,粪便DNA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初筛的效果。国外的经验还显示,在医疗资源比较充足的地区,可以直接进行3到5年一次的结肠镜检查,也能取得很好的筛查效果。早期的结直肠癌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1)大便习惯发生变化;(2)粪便的性状发生变化(如变细、出现血便、黏液便等);3.感到腹部疼痛或不舒服;(4)腹部出现肿块;(5)与肠梗阻相关的症状;(6)全身症状:例如贫血、体重减轻、体力不佳、低热等,到晚期时可能出现腰骶部的疼痛、黄疸、腹水等症状。同时,结直肠癌的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结直肠腺瘤、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另外,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约占总体发病率的6%左右。对患者来说,家族史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例如,林奇综合征(LS)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54

29条共识助力肿瘤治疗,全面解析血小板减少症管理策略

目前,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抗肿瘤药物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这些非细胞毒药物也有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的血液学毒性。与化疗药物不同的是,这些药物引发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也不同。因此,对于这些药物的临床管理,同样需要有系统而全面的指南和共识进行指导。为了更好地管理CTRT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我们考虑到以下几点:高质量循证证据的缺失、新型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的上市、CTRT管理模式的复杂多样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肿瘤患者管理模式的变化。基于这些考虑,编写了下列29条共识。1、应根据肿瘤患者导致应根据肿瘤患者导致CTR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从而对患者发生CTRT的概率及严重程度做好预期和全程管理。2、如果患者在基础情况如果患者在基础情况、原发病和合并症3类中符合的危险因素数量≥2条,则后续抗肿瘤治疗期间发生CTRT的风险较高。3、应结合癌症患者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和自身状态,拟定合适的CTRT防治策略。4、在评估肿瘤患者在评估肿瘤患者CTRT原因时,应分析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原因,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凝血障碍、感染、药物作用、输注后紫癜以及微血管血栓等。5、当患者发生抗肿瘤治疗导致的CTRT,进行升血小板治疗时,可采用输注血小板、rhIL-11rhIL-11、rhTPO、TPO-RA或联合治疗策略或联合治疗策略。6、当患者发生抗肿瘤治疗导致的当患者发生抗肿瘤治疗导致的CTRT,进行升血小板治疗时,当PLT≥100×109/L或较用药前升高≥50×109/L时,应及时停药,以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7、应根据CIT的危险因素及原因评估的危险因素及原因评估采用不同的防治策略,CIT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因血小板计数降低引起化疗延迟和(或)剂量降低,并防止出血事件发生。8、当患者发生CIT时,可采用输注血小板、rhIL-11rhIL-11、rhTPO和TPO-RA治疗或联合治疗策略。9、预防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的前提在于对患者化疗周期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具有相对明确的预期,需结合患者自身状态、化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时间及幅度、升血小板治疗的起效时间及应答水平等因素综合判断。10、长期使用化疗药物会导致毒性累积,可能进展为长期骨髓抑制,导致持续性CTRT。对这类患者推荐使用升血小板治疗,达到要求后化疗;如无法达到要求,建议更换化疗方案或降低化疗剂量以减少出血风险。11、部分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可能会使患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继而发生ITP。12、对于奥沙利铂治疗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需充分评估病因,若确定为继发性ITP则可参考原发性ITP处理。13、血小板减少症是部分靶向治疗药物如PARP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保障治疗按时、足剂量、足疗程进行,建议结合患者具体情建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判断,并适时给予rhIL-11rhIL-11、rhTPO、TPORA等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治疗,以保证靶向治疗按时足量进行。14、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的继发性ITP,可参考成人原发性可参考成人原发性ITP指南给予相应处理指南给予相应处理。15、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的ITP,患者不便接受注射给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使用TPO-RA进行治疗。16、对于放疗导致的对于放疗导致的CTRT,rhIL-11rhIL-11、rhTPO或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可尝试使用TPO-RA进行治疗。17、对于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对于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升血小820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管理专家共识板治疗时应同时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作为营养治疗,帮助血小板计数提升。白蛋白可作为肠内营养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18、部分患者可因合并肝脏损伤等原因发生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导致患者血小板分布异常,继而引起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下降。19、对于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导致CTRT的患者,需充分评估病因,除使用常规升血小板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考虑脾栓塞术必要时可考虑脾栓塞术、脾脏放疗、泼尼松、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等治疗。20、对于合并肝病的肿瘤患者对于合并肝病的肿瘤患者,若出现血小板减少症需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治疗时,优先推荐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如阿伐曲泊帕。21、对于1~2级CTRT患者,可考虑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虑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施护结合中医辨证施护。3~4级CTRT患者在应用升血小板药物的基础上,可考虑联合中医药治疗。22、中医药治疗应根据患者体力评分、脏腑功能状态、气血阴阳盛衰程度等进行辨证论治。23、临床实践表明,一些中成药及现代一些中成药及现代中药制剂对于CTRT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宜根据其适应证合理使用,并加强相关研究,以获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24、对于评估为CTRT高发生风险的患者,需考虑一级预防治疗。25、预防使用升血小板药物的前提在于对患者抗肿瘤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进行明确的评估,需结合患者的基础状态、抗肿瘤治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时间及幅度、升血小板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应答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26、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时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避免可能导致的血栓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27、由于肿瘤患者自身病理生理学特点的复杂性和抗肿瘤治疗的复杂性,必要时应对肿瘤患者的CTRT进行多学科和动态管理,制定个体化CTRT防治策略。28、建议在疫情常态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对CTRT患者进行远程管理患者进行远程管理。29、相较于rhIL-11rhIL-11和rhTPO以及血小板输注,口服TPO-RA治疗血小板减少在便捷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适合于院外管理和远程管理。
38

医药代表受到严格监管,行业规范再度加强

监管持续升级,从医药代表到药企都受到影响。1、医药代表备案制再被强调近日,安徽省药监局发布了一份通知,标题为《第七分局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医药代表管理》。通知中提到了多项措施,旨在加强医药代表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于企业而言,有必要进行自我检查和纠正工作。我们通过企业微信群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广泛动员和部署,并对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同时,我们也提出了关于开展自我检查和纠正工作的具体要求。我们要及时了解医药代表的备案信息,对其学术推广行为进行限制、修正和规范,严禁违规开展业务。医药代表备案制度自2017年开始被纳入议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整治药品流通领域突出问题的要求,其中之一为加强对医药代表的管理,建立医药代表登记备案制度,并及时公开备案信息。国家药监局于2020年12月发布了《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各地陆续落实医药代表备案制度。不同医院在细节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更加趋向严格化。各地医院都普遍实行“定时定点定人”、“有预约有流程有记录”等规定。与此同时,安徽省对医药代表推销行为进行限制并不是第一次。以前,一些地方甚至直接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处罚。比如,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曾规定,若发现并核实医药代表违反了制度规定,首次违反将停止采购和使用该代表所推销的医药产品三个月;再次违反将将该代表及其所属企业列入医院黑名单,并禁止其在未来五年内在医院从事业务活动。医药代表的不规范行为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在业务活动中给医院工作人员送礼物、现金、请吃饭等,以及在医疗区向患者推销代理的药品和耗材等。《全国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2021-2024年)》指出,医务人员不允许参与或接受任何影响医疗服务公正性的宴请、礼品、旅游、学习、考察或其他休闲社交活动,也不能参与以某医药产品的推荐、采购、供应或使用为交换条件的推广活动。《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明确将医药代表等相关人士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整治工作的主要重点。具体而言,包括“所有与各级各类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相关的经销商、医药代表等人员,以各种名义或形式实施‘带金销售’、向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提供回扣、假借各种形式向有关机构输送利益等不正之风问题”。2、将以医药代表违反规定作为切入点,对相关药企进行合规性检查按照安徽省药监局的要求,结合日常监督检查,针对发现医药代表违规从事业务较多的企业,进行原因分析,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企业合规检查。对于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企业,都要遵守规范是十分重要的。在安徽省的通知中,强调了企业微信群作为宣传和动员的重要手段。通过医药代表登记制度和医药招采信用评估制度,将医药代表和代理商等不符合规定的推广行为与医药企业紧密联系,通过信用评级迫使企业规范自身行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全国在监督医药代表“违规拜访”方面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强,对于以贿赂销售和私下销售等不正当行为将会采取进一步整治措施。有些医院还直接带走“违规拜访”的医药代表进行谈话。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医院开始进行集体谈话,对供应商等进行约谈。玉山县中医院在8月份举行了药品和耗材供应商集体廉洁谈话暨推进“勤廉玉中”建设大会。会议邀请了医院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所有中层干部,以及与医院有业务往来的80多家药品和耗材供应商的法人代表和销售代表参加。海宁市中医院于7月份举办了一场供应商代表廉洁约谈会,主题为“共筑'亲情'关系,共建清廉医院”。会议吸引了近30名供应商代表的参与。就在具体的工作安排方面,一些医院已经直接公布了部门的详细工作分工。举例来说,山东省立医院明确定义了药学部、医学工程管理办公室、纪委、行风建设办公室等部门的具体职责,并实现了医药代表接待的预约制。宁夏贺兰县中医医院规定了医药代表拜访的接待时间,即每月25日下午3点到5点半。医药代表的接待采取了预约制,通常需要提前5个工作日在医院的公众号上下载并填写医药代表来访的预约登记备案表。通过实行预约制,医院不仅能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增加医疗机构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有效防止“红包”现象的出现。从医药代表到医院、药企等,链条上的相关人员行为都在被监督,一旦违规必然追究,医药环境正在不断被净化。
47

君实PD-1成功出海获FDA 10月新药批准

首款国产的PD-1抑制剂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在10月份,君实生物与CoherusBioSciences联合申请的Loqtorzi最终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上市。这是君实生物在出海竞争中取得的重要胜利。这个案例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审批所用的支持资料只涵盖了中国大陆、台湾和新加坡患者的数据,而没有包括美国、欧盟等其他地区的患者数据。这意味着只要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科学设计合理、数据质量高、疗效显著等试验要求,就能够成功通过FDA的审批。鼻咽癌在美国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肿瘤,每年新增患者数量超过2000人。目前主要采用放化疗作为治疗手段,尚未有任何药物获得批准。与君实生物通过占领市场的小适应症而获得监管批准相比,辉瑞和礼来也在10月取得了监管批准,并瞄准更广阔的IBD赛道。据中金创新药前沿系列研报预测,到了2022年,炎症性肠病(IBD)市场规模将达到203亿美元。该系列研报还预测,到了2030年,全球IBD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约490亿美元,其中仅溃疡性结肠炎市场预计将达到102亿美元。目前,已有两款新药通过FDA批准,正准备迎接市场挑战。UCB在获批新药数量方面位居首位,成为赢家。尽管这些疗法已在其他监管市场得到认可,但FDA的批准无疑将有助于UCB进军更广阔的治疗市场。首款进入美国的本土PD-1Coherus与君实生物宣布,Loqtorzi(toripalimab,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顺铂获得FDA批准,可作为一线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药物。此外,该单抗也可作为二线及以上治疗,用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在接受铂类药物治疗后使用。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部黏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肿瘤位置的特殊性,手术治疗较为罕见,对于局限性的癌症主要采用放疗或放化疗的组合治疗方法。Loqtorzi的上市申请是建立在JUPITER-02和POLARIS-02的研究结果之上。在JUPITER-02临床III期研究中,Loqtorzi与化疗联合使用相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将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48%。此外,该药物还显示出总生存期(OS)方面的显著改善,与单独使用化疗相比,特瑞普利单抗降低了37%的死亡风险。在POLARIS-02临床研究中,Loqtorzi展示了在之前接受化疗但复发或转移的鼻咽癌患者身上持续的抗肿瘤效果。Loqtorzi的客观缓解率为20.5%,疾病控制率为40.0%,中位生存期为17.4个月。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除了君实生物,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制药公司也在研发阶段布局了III期治疗晚期一线鼻咽癌的药物。Loqtorzi在美国的上市经历了一些波折。因为质控流程的变更和现场核查受阻,君实生物曾经收到了FDA发出的CRL(CompleteResponseLetter),后来又进行了一次向FDA申报上市,但审评过程中又延期了一次。君实生物目前已经将PD-1抑制剂的申报适应症扩展到了食管癌领域,并开始在欧盟和英国提交申请。在国内,君实生物今年已经就包括NSCLC围手术期治疗、TNBC一线治疗、RCC一线治疗、ES-SCLC一线治疗等四个适应症进行了申报。
40

艾伯维斩获干眼症FIC药物Reproxalap权益,预计本月底获批,市值超4亿美元

近日,AldeyraTherapeutics(简称“Aldeyra”)发布公告,宣布与艾伯维(简称“AbbVie”)签署了一份独家协议。根据协议条款:艾伯维独家获得了在美国内外开发、制造和商业化reproxalap的许可权。如果艾伯维选择行使这一权利,Aldeyra将获得100万美元的不可退还的期权费用,并且还将获得1亿美元的预付款。Aldeyra有机会获得总计3亿美元的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其中包括当rexalap成功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干眼症时,将获得1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在美国商业化后,Aldeyra将与艾伯维共享利润和亏损,并且在美国以外的市场,Aldeyra将有资格按照产品净销售额的不同层次获得分层版税。关于ReproxalapReproxalap是一种眼部外用制剂,有潜力成为“first-in-class”的在研小分子活性醛化物质(RASP)抑制剂;RASP含量会在眼部或系统性发炎时上升,造成眼睛发炎、泪水分泌降低、眼睛发红以及改变泪水内脂质组成,许多干眼症患者具有较高的RASP含量。Reproxalap的作用机制已经在多个不同适应症的后期临床试验得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相关活性的证明。目前已在超过2000位患者中进行测试,并展现良好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没有观察到临床上显著的安全性问题,轻微、暂时的滴注处刺激是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42

320万美元基因治疗上市火爆热卖,引领医疗创新新潮流

近日,SareptaTherapeutics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其DMD基因治疗产品Elevidys在这个季度的净产品收入总额为6910万美元。Sarepta公司在第三季度的总收入(包括净产品收入和合作收入)达到了3.318亿美元;其中净产品收入为3.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9%。根据相关新闻报道,Sarepta公司宣布本季度已在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基础上实现了盈利。第三季度的non-GAAP净收入为3770万美元,这对Sarepta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强劲的销售开头虽然Elevidys于2023年6月获得FDA批准,但直到8月才正式开始销售和交付,仅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约7000万美元的销售额。根据Elevidys在美国市场上定价为每剂320万美元,大约销售了21剂左右。截至目前为止,Elevidys已经成为Sarepta公司主要的业绩增长引擎;在第三季度,Elevidys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该公司另外两种DMD疗法(Amondys45和Vyondys53)。需要注意的是,小编回顾了Sarepta公司今年的季度业绩报告,通过对比发现,销售成本在第一季度为3500万美元,第二季度降至3410万美元,但在第三季度又上升至3700万美元。在第三季度,Elevidys的销售成本有所增加。据数据显示,这个增加大约是200万美元左右。一般来说,销售成本包括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已提供劳务的劳务成本以及其他与销售业务相关的费用。根据报告表明,Sarepta公司已成功完成了Elevidys的商业批次生产资金,这进一步降低了Elevidys的生产成本。Elevidys是一个意味着净收入达到6910万美元的公司,其生产成本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高昂,毛利可能会更高。一般来说,大家普遍认为全身给药的AAV基因治疗的生产成本较高。原因有几个:制造复杂、病毒载体、高剂量等,此外基于价值定价使其价格不菲。二、不确定的未来Elevidys是一种采用AAV基因治疗技术,用于全身给药的产品。如果根据前辈产品Zolgensma的销售经验来看,Elevidys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实现销售额的增长,尤其是在全球DMD的患病率高于SMA的情况下。如果成功扩大Elevidys的批准范围,Sarepta公司有可能实现更高的收益。然而,最近Sarepta公司针对Elevidys全球III期研究项目EMBARK的顶线结果进行了报告,结果显示治疗52周后,NSAA评分与基线相比的主要终点并未达到,尽管关键次要终点却达到了。然而,关于Elevidys是否能够成功地扩大批准范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如果临床研究未能达到主要终点,FDA通常不会认为次要终点数据是积极的。另外,Elevidys已经授予罗氏在美国以外地区的独家权利。这是Sarepta与罗氏在2019年达成的协议,并将为Sarepta公司带来进一步的收益。总而言之,作为新药上市的新秀和全球第二昂贵的药品,Elevidys在首次亮相时取得了约7000万美元的出色成绩,令人对其未来表现深感期待。与个性化CAR-T细胞相比,AAV基因治疗的成本更可控,销售预期也更高,这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全球对AAV基因治疗的热情。
26

新型生物反应器速产CAR-T细胞,助力癌症治疗新突破

免疫疗法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治疗方法,它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来有针对性地攻击癌细胞。一种新的工具,可迅速培养毁灭癌症的免疫细胞,可能有助于提高免疫疗法的可行性。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了一种迷你冰箱大小的生物反应器。这个生物反应器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制造一种名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其生长速度是现有技术的95%,比现有技术快了大约30%。研究人员主要利用来自牛的T细胞开展了这项技术的研发,并预计这一技术在人类细胞上也会发挥类似的作用。有关研究结果已经近期在《Biotechnology Progres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Development of a centrifugal bioreactor for rapid expansion of CD8 cytotoxic T cells for use in cancer immunotherapy”的论文。2022年,有超过1400种利用T细胞的治疗方法正在研发中,其中有7种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然而,由于培养T细胞需要时间和成本,这种被称为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的免疫疗法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每次治疗需要输注多达2.5亿个CAR-T细胞。华盛顿州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Kitana Kaiphanliam指出,免疫疗法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制造方面存在不足,有待填补。总之,需要进行升级以满足更多人的使用需求。这一生物反应器利用离心力作用于正在生长的T细胞,同时将这些T细胞悬浮在密集的云层中,并持续浸泡在向内流动的富含营养物的介质中。这个原型是在华盛顿州立大学化学工程教授Bernie Van Wie领导下进行的四十年离心生物反应器设计研究的结果。最新的原型被放置在一个无菌柜子中。Kaiphanliam解释道:“它类似于一个生物安全柜,可以在没有洁净生产设施或者难以获取洁净生产设施的情况下使用。这将有助于让基于细胞的疗法更普及。”这些作家正在致力于改进生物反应器。他们打算增加多个反应室,以期望在三天之内能够生产出足够的T细胞,进行三次治疗。此外,他们还计划开始测试人类T细胞的应用。Kaiphanliam表示,“我意识到这种生物反应器在基于细胞的治疗和这些治疗的生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我不希望它仅停留在学术实验室中。我真地希望拥有有助于生产的新技术能减少这些救命疗法的资金障碍。”
26

肿瘤贫血血小板增多之谜,黄波张晓辉张毅团队揭秘

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张晓辉教授团队以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毅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名为《Tumor cell-released kynurenine biases MEP differentiation into megakaryocytes in cancer patients by activating AhR-RUNX1》,主题是激活AhR-RUNX1的研究。这项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产生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即犬尿氨酸(Kyn),通过血液循环被骨髓中的巨核红系祖细胞(MEP)所吸收。这进一步刺激了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的活性,导致MEP细胞分化失衡,更倾向于巨核细胞,而不是红细胞。因此,这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血小板数量增加。贫血和血小板增多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疾病治疗和生存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然而,多年以来,这种现象背后的机制一直没有被解开。阿尔芬烃受体(AhR)是一种基本的螺旋-环-螺旋蛋白家族成员,它在多个细胞中发挥重要的转录因子作用,包括造血祖细胞。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在AhR缺失的小鼠中,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出现缺陷;而AhR抑制剂Stemregenin(SR1)可能增强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红细胞生成,这表明AhR可能对巨核细胞-红系分化起调节作用。在这个研究中,研究小组创建了荷瘤小鼠模型,并发现这些小鼠的MEP分化异常,而且AhR激活。利用体外的克隆实验,我们证明了分离的MEP更倾向于分化成巨核细胞。然而,在我们敲除了AhR基因的小鼠中接种肿瘤后,并没有发现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发育分化异常。该研究小组先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会增加表达吲哚2,3双加氧酶(IDO1),这种酶能够促使色氨酸转变为犬尿氨酸(Kyn)。Kyn是AhR的配体,在被肿瘤细胞释放后,经过血液循环,可以到达骨髓,并进入MEP细胞内,从而激活AhR。MEP的分化是通过一系列转录因子的调节来实现的。研究团队发现,调控巨核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RUNX1在荷瘤小鼠的MEP中表达增加。同时,AhR与RUNX1的启动子结合并使其表达上调。此外,Kyn进入细胞需要转运子的介导,他们还发现在MEP中Kyn转运子SLC7A8的表达也上调,并且SLC7A8的表达受到AhR的正反馈调节。利用人源化的小鼠模型,研究团队发现Kyn-AhR-RUNX1在人MEP向巨核系分化过程中具有调控作用,与非人源化小鼠的结果一致。此外,他们发现通过使用AhR的抑制剂可以逆转这种异常分化现象。此外,研究团队还在白血病患者骨髓和没有肿瘤侵袭的淋巴瘤患者骨髓中验证了Kyn-AhR-RUNX1信号可以调控病人MEP的异常分化。AhR是肿瘤免疫中一个重要的分子,在针对AhR的多种抑制剂进行临床试验。该研究工作阐明了AhR对于导致肿瘤相关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的关键因素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88201)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I2M-1-021)等项目的支持。
28

警惕!支原体肺炎高发,这些症状警示立即就医!

近期,支原体肺炎仍然在高发期间,许多医院的发热门诊每天接待近万名患者。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体,它的体积比细菌小,比病毒大,并且具备了许多细菌的特点。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其潜伏期为2-3周。需要注意的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未必导致肺炎。它常常长期寄居在呼吸道中,导致轻微的呼吸系统感染。大多数人无症状或仅表现轻微症状,只有极少数的感染者会表现出肺炎症状,更少数的人会损害其他器官。支原体肺炎的传播途径1、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存在于携带者咳嗽、打喷嚏和流鼻涕时产生的分泌物中。2、其他的传播方式肺炎支原体也可以通过粪便和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传播。与携带该支原体的衣物、浴巾等物品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传播,但这种方式的传染概率相对较低。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1、高热大多数患者的体温升高为中、高度发热(38℃-40℃),通常持续时间超过一周,常见的情况是持续1到2周。2、咳嗽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干咳,随后转变为刺激性、顽固性的剧烈咳嗽,或类似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痰液较少或无痰。听诊时,肺部的状态常与剧烈咳嗽的症状不相符。3、呼吸不畅/呼吸困难大多数病人的意识状态良好,没有出现气短或呼吸困难;然而,婴幼儿的症状较为严重,可能出现喘鸣和呼吸困难。4、皮疹大约25%的儿童在患上支原体肺炎时,会出现明显的肺外损伤症状,比如常见的皮疹。5、严重流感出现意识模糊、持续呕吐以及口唇发绀等状况。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方法有哪些?目前治疗支原体肺炎并没有特效药物,临床上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病情进展快、病灶范围大、病情严重甚至合并肺内外并发症的患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而对于患有较重的肺内外并发症,尤其是患有脑炎或脑病的患者,则应该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于患有明显气道堵塞的患者,则支气管干预是最为理想的选择,而适当拍打背部有助于排出痰液,可以帮助肺部炎症的疾病康复。
57

24岁男子烂牙3颗未治,感染大脑!烂牙危害究竟有多大?

近日,一位24岁的年轻人因为烂牙,并且没有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在经历淋雨后引发的高烧和智力减退的情况下,他甚至昏迷了过去,差一点丧命。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发现年轻人的脑部已经形成了脑疝,因为硬膜下积液的挤压导致脑组织位移,情况非常危急。但是在紧急手术和全面治疗的帮助下,他最终转危为安。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提醒了人们牙齿健康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烂牙不治的危害有多大牙齿蛀坏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给口腔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蛀牙可能扩散到牙髓和牙根,引发牙髓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疼痛不仅会影响吃饭和说话,还有可能引发头痛、面疼等症状。长期不处理还可能导致口臭、龋齿、牙病、牙龈萎缩等问题。因此,及时治疗牙齿蛀坏至关重要,避免烂牙带来的不良影响。个人的口腔健康与整体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对不修复的蛀牙而言,不仅会影响咀嚼能力,还可能引发口腔和全身感染,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1、引发牙根尖部发生炎症龋齿会导致牙髓感染并发炎,可能会导致根尖炎。根尖炎的症状包括剧烈疼痛,易导致牙槽骨受损,建议引起高度的重视。2、对外表美观和发音有影响前牙的龋齿问题会严重影响美观,特别是如果龋洞过大,还会导致发音不准、说话漏风的困扰。3、牙齿嵌塞龋齿发生后,会在牙齿上形成龋洞,日常饮食中的食物容易进入龋洞里,细菌因此得以滋生,造成牙齿的腐烂不断加重,给口腔健康带来严重危害。4、引发败血症和菌血症牙齿受蛀后会导致根管发炎,造成局部肿胀,出现脓液和细菌被吸收后可能引起败血症和菌血症,极其危险。5、引发胃肠疾病如果牙齿出现龋坏和蛀牙,就会导致无法正常咀嚼食物,同时口腔内细菌增多。这些细菌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负担,引发各种胃肠疾病。6、造成牙齿缺失当牙齿受到蛀牙侵蚀至连牙根也无法保留时,可以说这颗牙齿已经“终结”。此时想要修复已经为时已晚,必须先拔除腐烂的牙根,然后进行种植牙修复,才能恢复这颗牙齿的正常功能。
84

北京宫颈癌与乳腺癌早诊治疗率近百,健康保障再升级

近日,北京市举行了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的决赛,竞争异常激烈。在2500多名参赛者中,有80名妇幼健康领域的精英医务人员脱颖而出,他们在同一个舞台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比武”。通过比赛,他们展示了本市妇幼健康工作者追求卓越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记者从活动中得知,本市的妇幼健康服务一直在不断改善,到2022年,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分别为2.97/10万和1.26‰,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妇女保健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妇女常见病的筛查率从29.43%增加到了87.51%,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分别保持在了98%和80%,治疗率接近了100%。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比赛包含六个项目,分别是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儿童眼保健、宫颈癌防治、计划生育危急重症救治和基层妇幼保健。比赛旨在激励全市妇幼健康工作者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而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据了解,本市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妇幼健康人才培养工作,并持续为妇幼健康发展提供支持。自十八大以来,培养了近500人的婚前孕前保健人员,4400人的助产新上岗人员,350名的产科学科带头人,4000人次的产科骨干,以及3500人的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人员。此外,还持续开展了新生儿稳定营和新生儿复苏团队同质化专项培训,已经培训了万余人次。另外,还培训了1.3万余人次的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喂养、眼保健、心理保健、口腔保健和先天性心脏病一体化防治人员,形成了100支技术过关的新生儿复苏团队。计划生育方面,要进行岗前培训5000人次,培养宫颈细胞学及乳腺超声等9个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1.2万余人次,以及培养基层妇幼保健骨干近500人次。本市的妇幼健康服务一直在持续改善中。到2022年,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分别为2.97/10万和1.26‰,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质的孕产保健服务为生育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2012年的97.74%相比,2022年孕产妇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服务率达到了99.43%。优秀的儿童保健服务在儿童成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岁以下儿童和7岁以下儿童的系统服务率分别从89.85%和97.92%提高至96.66%和99.24%。此外,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了98.91%。妇女保健服务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常见妇科疾病的筛查率从29.43%提高至87.51%,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分别保持在98%和80%,治疗率也接近100%。另外,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2023年定为“妇幼健康能力提升年”,专注于提升妇幼健康服务管理和全方位的专业发展,实施三项行动,为首都的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首先是专业人才培养行动,包括建立专业人才库,为生命周期内的妇幼健康服务进行分类培训,包括科室主任、专业骨干和专业人员。其次是专业服务下沉行动,启动“儿童保健服务基层行”,开展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喂养、眼保健、心理保健、口腔保健等服务分类培训。同时拓展“妇女保健能力提升北京行”,开展妇女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妇科肿瘤等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治,进行青少年保健、更年期保健和两癌筛查等系列培训。第三是专业技能提升行动,通过科室例会、教学查房、学术讲座、人员进修等形式,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组织产科、新生儿科、急诊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专业人才组建专业救治团队,针对危及孕产妇、新生儿生命安全的危急重症,加强多科联动,提高岗位训练水平。
43

免疫化疗重塑EB病毒胃癌免疫环境,动态研究展望

中山大学徐瑞华及澳门大学张海燕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9)在线发表题为“Dynamic single-cell mapping unveils Epstein-Barr virus-imprinted T-cell exhaustion and on-treatment respon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纵向的scRNA-seq和配对的scTCR/BCR-seq技术对EBV(+)GC免疫治疗的动态肿瘤免疫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表征。EBV(+)GC表现出炎症免疫特征,T细胞和B细胞的浸润增加。免疫治疗可以引发效应T细胞的克隆复活和重新激活,这一过程决定了治疗的反应。通常,具有抗原特异性的ISG-15+CD8+T细胞在EBV(+)GC患者中富集,这代表了一种短暂的耗竭状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基线肿瘤中的ISG-15+CD8+T细胞来预测胃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研究发现,在治疗后,先前存在的ISG-15+CD8+T细胞可以重新出现,并且具有表达CXCL13的效应型群落,在对EBV阳性肿瘤做出反应时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由于LAG-3的滞留作用,ISG-15+CD8+T细胞在对EBV阴性肿瘤的应答中可能会进入终末衰竭状态。因此,针对LAG-3的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难治性EBV阳性胃癌患者的肿瘤负担。胃癌(GC)仍然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十年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引入带来了癌症治疗方法的重大变革。然而,仅约有10%的胃癌(GC)患者对PD-1/PD-L1通路阻断作为单一疗法显示出临床有效性。对于未接受治疗的晚期胃癌(GC)患者来说,加入抗PD-1/PD-L1抗体的化疗与单独进行化疗相比,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因此,建议将该组合作为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的新标准。尽管有这些有希望的临床进展,但只有少数胃癌患者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得持久的益处。因此,迫切需要确定预测临床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在这方面,EBV阳性目前正在进行评估,似乎有希望。EBV(+)GC是TCGA研究网络发现的一个独特亚群。Panda等人于2018年报告了一例难治性EBV(+)GC病例,在接受抗PD-L1治疗后获得了部分缓解(PR)。另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EBV阳性胃癌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100%。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EBV(+)GC对PD-1抑制剂的ORR约为25%,高于EBV(-)GC。虽然我们已经在了解EBV(+)GC的临床特征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病毒-宿主免疫相互作用及其独特特征的重要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究。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可能会引发T细胞对异常抗原的反应。现有的对病原体的免疫可能会影响身体对药物的反应,例如引发过敏反应。为了理解EBV(+)GC对免疫治疗的超敏反应,理解所涉及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至关重要。机理模式图(图源自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最近在肿瘤微环境研究中,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的应用为浸润肿瘤的免疫细胞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此外,对浸润T/B细胞的TCR/BCR克隆型进行准确分析,增进了我们对适应性免疫反应的理解,也为确定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利用scRNA-seq和单细胞TCR/BCR测序技术,对EBV(+)和EBV(-)GC患者在免疫治疗前后的肿瘤免疫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通过研究耐药和敏感的潜在机制,我们可以发现对治疗有良好反应的特定免疫细胞亚型。该研究展示了EBV压印在GC中的治疗T细胞免疫的独特意义,为精确免疫治疗的合理规划提供了参考。
29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