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29条共识助力肿瘤治疗,全面解析血小板减少症管理策略

发布时间:2023-11-04 17:47:11 186次浏览

目前,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抗肿瘤药物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这些非细胞毒药物也有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的血液学毒性。与化疗药物不同的是,这些药物引发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也不同。因此,对于这些药物的临床管理,同样需要有系统而全面的指南和共识进行指导。

29条共识助力肿瘤治疗,全面解析血小板减少症管理策略.jpg

为了更好地管理CTRT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我们考虑到以下几点:高质量循证证据的缺失、新型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的上市、CTRT管理模式的复杂多样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肿瘤患者管理模式的变化。基于这些考虑,编写了下列29条共识。

1、应根据肿瘤患者导致应根据肿瘤患者导致CTR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从而对患者发生CTRT的概率及严重程度做好预期和全程管理。

2、如果患者在基础情况如果患者在基础情况、原发病和合并症3类中符合的危险因素数量≥2条,则后续抗肿瘤治疗期间发生CTRT的风险较高。

3、应结合癌症患者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和自身状态,拟定合适的CTRT防治策略。

4、在评估肿瘤患者在评估肿瘤患者CTRT原因时,应分析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原因,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凝血障碍、感染、药物作用、输注后紫癜以及微血管血栓等。

5、当患者发生抗肿瘤治疗导致的CTRT,进行升血小板治疗时,可采用输注血小板、rhIL-11rhIL-11、rhTPO、TPO-RA或联合治疗策略或联合治疗策略。

6、当患者发生抗肿瘤治疗导致的当患者发生抗肿瘤治疗导致的CTRT,进行升血小板治疗时,当PLT≥100×109/L或较用药前升高≥50×109/L时,应及时停药,以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

7、应根据CIT的危险因素及原因评估的危险因素及原因评估采用不同的防治策略,CIT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因血小板计数降低引起化疗延迟和(或)剂量降低,并防止出血事件发生。

8、当患者发生CIT时,可采用输注血小板、rhIL-11rhIL-11、rhTPO和TPO-RA治疗或联合治疗策略。

9、预防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的前提在于对患者化疗周期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具有相对明确的预期,需结合患者自身状态、化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时间及幅度、升血小板治疗的起效时间及应答水平等因素综合判断。

10、长期使用化疗药物会导致毒性累积,可能进展为长期骨髓抑制,导致持续性CTRT。对这类患者推荐使用升血小板治疗,达到要求后化疗;如无法达到要求,建议更换化疗方案或降低化疗剂量以减少出血风险。

11、部分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可能会使患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继而发生ITP。

12、对于奥沙利铂治疗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需充分评估病因,若确定为继发性ITP则可参考原发性ITP处理。

13、血小板减少症是部分靶向治疗药物如PARP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保障治疗按时、足剂量、足疗程进行,建议结合患者具体情建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判断,并适时给予rhIL-11rhIL-11、rhTPO、TPORA等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治疗,以保证靶向治疗按时足量进行。

14、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的继发性ITP,可参考成人原发性可参考成人原发性ITP指南给予相应处理指南给予相应处理。

15、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的ITP,患者不便接受注射给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使用TPO-RA进行治疗。

16、对于放疗导致的对于放疗导致的CTRT,rhIL-11rhIL-11、rhTPO或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可尝试使用TPO-RA进行治疗。

17、对于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对于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升血小820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管理专家共识板治疗时应同时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作为营养治疗,帮助血小板计数提升。白蛋白可作为肠内营养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

18、部分患者可因合并肝脏损伤等原因发生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导致患者血小板分布异常,继而引起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下降。

19、对于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导致CTRT的患者,需充分评估病因,除使用常规升血小板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考虑脾栓塞术必要时可考虑脾栓塞术、脾脏放疗、泼尼松、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等治疗。

20、对于合并肝病的肿瘤患者对于合并肝病的肿瘤患者,若出现血小板减少症需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治疗时,优先推荐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如阿伐曲泊帕。

21、对于1~2级CTRT患者,可考虑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虑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施护结合中医辨证施护。3~4级CTRT患者在应用升血小板药物的基础上,可考虑联合中医药治疗。

22、中医药治疗应根据患者体力评分、脏腑功能状态、气血阴阳盛衰程度等进行辨证论治。

23、临床实践表明,一些中成药及现代一些中成药及现代中药制剂对于CTRT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宜根据其适应证合理使用,并加强相关研究,以获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24、对于评估为CTRT高发生风险的患者,需考虑一级预防治疗。

25、预防使用升血小板药物的前提在于对患者抗肿瘤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进行明确的评估,需结合患者的基础状态、抗肿瘤治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时间及幅度、升血小板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应答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26、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时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避免可能导致的血栓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

27、由于肿瘤患者自身病理生理学特点的复杂性和抗肿瘤治疗的复杂性,必要时应对肿瘤患者的CTRT进行多学科和动态管理,制定个体化CTRT防治策略。

28、建议在疫情常态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对CTRT患者进行远程管理患者进行远程管理。

29、相较于rhIL-11rhIL-11和rhTPO以及血小板输注,口服TPO-RA治疗血小板减少在便捷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适合于院外管理和远程管理。

相关推荐

预防药物性食道炎:吃药导致食道损伤,请关注这4个注意事项

近期,医院门诊接诊了一位食道损伤的患者,是一名男性。他在吃药后的次日出现了严重的胃痛。经过检查发现,他的胃食道出现了损伤。而这个损伤的原因是他在口服药物时只用了一点点水送药,导致药物粘附在胃黏膜上,进而引起胃黏膜的损伤。另外还有一位女性因为干吞药物而导致药物附着在食道黏膜上,引发了食道溃疡。医生们表示,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有些患者甚至在错误服药后导致了胃穿孔。这些疾病就是典型的药物引起的食道炎症。使用药物时,特别是吃药期间,我们要注意以下四点,以避免出现药物性食道炎,也就是食道损伤的情况。什么是药物性食道炎?据正式文献报告显示,自1970年以来,已有100多种药物被证实可导致药物性食道炎,其中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某些口服抗生素。当前认为,药物对食道和胃粘膜的损伤是由于停留时间过长、局部渗透压过高以及药物具有酸性或碱性等原因所导致的。药物引起的胃食道炎的主要症状是疼痛。食道炎的症状可以是胸闷和吞咽困难。胃炎的症状可以是胃部不适。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中难免需要服药,因此,正确的用药方法非常重要。医生建议,服药时需要遵循以下四个要点:1、服用药物时,建议使用100毫升以上的温热开水来搭配,这样可以降低药物与食道粘膜接触的浓度和时间。同时,这也有助于促进胃排空,减少药物在胃中的浓度和停留时间。2、服药时,应保持站立或者坐着的姿势,服药后需等待半小时后才可以平躺。3、在服药的时候,如果感觉到喉咙或胸口有药物残留,应该多喝水,或者及时咨询医生。4、请不要以私人方式更改药物的制剂,例如,请勿将胶囊中的药粉倾倒出来食用。
123

贝达药业:肺癌治疗的下一个突破口在哪里

据贝达药业财报显示,在2016至2020年期间,埃克替尼(凯美纳)的销售额呈逐年递增趋势,分别为10.35亿元、10.26亿元、12.08亿元、15.02亿元和18.13亿元。这一销售额在贝达药业的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99.98%、99.96%、98.72%、96.65%和96.95%。2020年11月,贝达药业终于推出了他们的第二个上市产品,盐酸恩沙替尼(贝美纳)。接着2021年,他们又获得批准上市了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贝安汀。今年,贝达药业获批了两款小分子创新药,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期待。其中,第三代的小分子口服EGFR-TKI赛美纳(甲磺酸贝福替尼)被看作是埃克替尼的继任者,而肾癌治疗药物伏罗尼布片(伏美纳)将贝达药业的产品范围扩展到了肺癌领域之外。这两款药物为贝达药业带来了二次业绩增长的新机遇。贝达药业已经推出了五种药物,其中包含了四种小分子新药。除了治疗晚期肾癌的伏罗尼布片(伏美纳),其他三种药物的适应症主要集中在肺癌治疗方面。图1 贝达药业上市的5款产品赛美纳是一种第三代的小分子口服EGFR-TKI药物,其作用是能够同时与EGFR敏感突变和T790M突变结合。赛美纳是贝达药业和益方生物合作开发的,贝达药业享有在大中华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研发、生产和商业化赛美纳的独家权利。今年5月,国家药监局批准了甲磺酸贝福替尼用于治疗EGFR-TKI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伴随EGFRT790M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与埃克替尼的对照试验中,贝福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2.1个月,而埃克替尼组仅为13个月。最近,贝福替尼获得了第二个适应症,可以用于一线治疗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年患者。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肺癌的新发病例超过了220万例,只排在乳腺癌之后,而在新增死亡病例方面,肺癌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肿瘤,成为全球的首位。根据病理类型,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NSCLC的发病率约占所有病例的85%。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所提供的数据,在中国,每年大约有80万肺癌新患者,其中EGFR突变的患者约占NSCLC患者的40%,也就是说,每年中国大约有接近30万患有EGFR突变NSCLC的新病例。EGFR-TKI是目前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包括一代和二代EGFR-TKI,例如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以及三代EGFR-TKI,如奥西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和贝福替尼。不过,接受EGFR-TKI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普遍会产生耐药性。在经历了一代或二代EGFR-TKI治疗之后出现耐药的患者中,约有50%至60%的患者携带了T790M突变。对于这些患者可以考虑采用三代EGFR-TKI进行二线治疗。而相较于一代或二代EGFR-TKI,在一线治疗中使用三代EGFR-TKI具有更好的PFS和OS效果。尽管之前已经有三种第三代EGFR-TKI产品上市,导致竞争局面非常激烈,贝达药业失去了之前的先发优势,但是因为一代EGFR-TKI埃克替尼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基础,赛美纳在上市后仍然拥有一定的商业优势。此外,患有三代EGFR-TKI耐药的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常规治疗只是使用含有铂的两种药物进行化疗,但仍然无法满足临床上的需求。贝达药业已经推出了第四代EGFR-TKI药物BPI-361175,并已经开始进入一期临床试验。图2 贝达药业在NSCLC领域的布局贝达药业今年获批的另一种新药是伏罗尼布片(伏美纳),它是一种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发挥抗肿瘤作用。今年6月,该药获得了NMPA的批准,可以与依维莫司联合使用来治疗那些之前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这种治疗方案已被CSCO纳入了晚期肾细胞癌二线推荐方案,并且这也是我国首个用于治疗肾细胞癌的国产1类靶向新药。另外,贝达药业和EyePointPharmaceuticals,Inc.联合申报的EYP-1901玻璃体内植入剂药品临床试验申请已被国家药监局批准。这显示了伏罗尼布片在眼科领域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贝达药业秉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双向发展战略,过去三年来,研发投入一直保持在营收的39.6%、38.32%和41.12%的比例。目前,贝达在售的产品仅有五款,但其研发的创新项目超过40项,其中18项已进入临床试验。现在,有4项项目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其中盐酸恩沙替尼项目正在全球的多个中心推进,预计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企业主导上市的肺癌靶向新药。贝达药业的BPI-460372、BPI-452080、BPB-101和BPI-472372项目的临床试验申请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其中,BPI-460372也收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新药临床试验批准通知。BPB-101是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全新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irst-in-class(FIC)大分子新药,它是一种具有三种功能的双特异性IgG1亚型人源化抗体。贝达不仅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进展,同时也积极推进项目引进。近年来,贝达药业与Agenus、Merus、益方生物、天广实、C4T等公司合作,引进了多款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包括贝安汀(MIL60)、贝福替尼(BPI-D0316)、伏罗尼布(CM082)、巴替利单抗(PD-1抗体)/泽弗利单抗(CTLA-4抗体)、MCLA-129、MRX2843、EYP-1901等。其中,贝安汀(MIL60)、贝福替尼(BPI-D0316)、伏罗尼布(CM082)已经通过了上市审批,并且其他产品也正在快速进行临床推进。图3 贝达药业主要在研项目进展情况2011年,贝达药业推出了其首款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然而,直到2020年才推出了第二款产品恩沙替尼,这意味着该公司在第一款产品上市近10年之后才有新的产品问世。如今,在中国,像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创新药企纷纷涌现,给贝达药业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贝达药业在肺癌领域有雄厚的基础,全面布局并及时更新产品。此外,贝达药业还在努力寻求突破,期待重获新生。
109

瑞金医院首创一站式代谢病管理中心,引领糖尿病防治新模式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对于医疗机构服务患者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背景下,瑞金医院积极布局打造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不断优化临床专科建设与管理模式,努力推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在7年前发起的。这个中心打造了一种全新的糖尿病诊疗模式,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降低糖尿病和其并发症的患病率。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高达50.1%。然而,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仅为三成。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传统的诊疗方式效率低下,各地区医疗水平参差不齐,急需有效的手段提高基层专科医疗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和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共同发起并组织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的建设和推广。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以"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为核心理念,提供标准化的诊疗服务。中心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将原本分散在不同学科的各种检查资源整合在一起,在一个中心实现对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注册登记、检验检查、诊疗处方、患者教育、随访管理等全部功能。这种方式不仅避免了繁琐的多次往返,为患者提供了一站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全程服务,而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形成了统一标准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通过智慧医疗赋能临床实践,陆续开发了一系列创新性管理产品。其中包括“代谢一体机”、“瑞宁知糖”及“代谢指数”等糖尿病及并发症风险评估系统,以及MMC医护工作站等管理软件。通过这些创新性产品,MMC为各医院和医生提供了有效的疾病筛查、诊疗和综合管理工具。例如,通过创新研发的“代谢一体机”,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包括动脉硬化、眼底照相、神经传导、内脏脂肪及心电图检测等多项检查。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手段,MMC还开发了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和院外实时跟踪系统,实现了对患者的全程管理和无缝衔接。经过7年多的努力,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已经在全国1800家医院推广应用。经过管理,患者的糖化达标率提升至44.7%,代谢指标综合达标率也达到17.2%,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中心还通过一系列活动,为基层、老区和西部地区的人民提供高效的诊疗服务,树立了多个里程碑。而且,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还将在中国港澳等地区落户,为健康“一带一路”战略打下重要基础。通过瑞金医院打造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诊疗模式,为糖尿病防治带来了希望。这个模式的成功不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了最优的诊疗服务,还有效降低了糖尿病和其并发症的患病率。希望这种模式能够在更多地方推广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185

最新公告!国家药监局关于无参比制剂品种仿制研究的重要通知

10月13日,国家药监局最新发布了一份公告(2023年第130号),内容涉及无参比制剂品种的仿制研究。该公告由国家药监局考虑了多个方面,包括起草背景、适用范围、临床价值评估、注册分类等。根据公告内容,国家药监局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患者在临床用药方面的需求,保障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出于这个目的,他们鼓励申请人选择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公布的参比制剂目录中收录的品种进行仿制研究。对于那些参比制剂目录中未收录的品种,即无参比制剂品种,只要经过评估证明具有预期的临床价值,申请人就可以进行仿制研究。《国家药监局关于无参比制剂品种仿制研究的公告》政策解读一、《国家药监局关于无参比制剂品种仿制研究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起草的背景和考虑是什么?(一)仿制药注册分类改革2015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将仿制药由“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调整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并调整药品注册分类,要求仿制药审评审批要以原研药品作为参比制剂,确保新批准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品一致。对改革前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2016年3月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2016年第51号),对化学药品注册分类进行了调整,新注册分类中仿制药3类、4类和5.2类技术要求一致,均为应与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一致。2020年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市场监管总局令第27号)和《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国家药监局通告2020年第44号)明确,化学药品3类、4类和5.2类仿制药均要求与参比制剂的质量和疗效一致。(二)仿制药参比制剂制度建立随着化学仿制药注册分类的调整,与此相关的参比制剂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国发〔2015〕44号文明确“可以选择原研药品,也可以选择国际公认的同种药品”。随着改革深入,基于新注册分类,《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遴选与确定程序的公告》(2019年第25号)明确,参比制剂目录原则上应收载原研品种。《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国家药监局通告2020年第44号)明确,仿制药是按照原研药品是否在境内外上市予以区分,并要求与参比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三)仿制药注册分类改革成果经过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我国已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化学仿制药注册制度与技术评价体系,即化学仿制药应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研药品是指境内外首个获准上市,且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的药品;参比制剂目录原则上应收载原研品种,仿制药申请人应选择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参比制剂目录中收载的品种进行仿制研究。我国现行化学仿制药注册制度核心是以原研药品为标杆,为公众提供高质量仿制药。(四)无参比制剂品种形成原因在实施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前,我国既往的仿制药研发是“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未要求以原研药品作为对照进行仿制研究。在2002年、2005年、2007年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均规定,仿制药是指仿制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按此分类的化学仿制药,一部分是对原研药品仿制的品种,但未与原研药品进行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的评价;另一部分是对非原研药品仿制的品种。前者可以按照化学仿制药注册分类及技术要求,选择参比制剂目录中的原研药品开展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研究。而后者上市时间早,缺少完整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证据、产品质量低、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临床价值存疑,既无法实现与原研药品开展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也无法为其找到仿制标杆。这就是无参比制剂品种形成的原因,也是我国仿制药发展中出现的独有历史遗留问题。无参比制剂品种,一方面,由来已久,情况复杂,有些确有临床需求,例如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等;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医学诊疗水平的进步,有的品种面临被替代或淘汰,存在是否有必要仿制的问题。总的来讲,这类药品首先应解决是否具有临床价值问题,并通过获得完整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按现行要求全面提升质量申报上市。如简单地批准此类药品上市,不仅对现有的以原研药品为参照的仿制药注册制度产生冲击,对我国仿制药的高质量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不能满足临床患者对高质量仿制药的客观需求。为了巩固深化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在保证化学药品仿制药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妥善解决无参比制剂品种目前没有仿制申报路径和相关技术要求的问题,基于这类品种的特点,对于无参比制剂品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二、《公告》的适用范围是什么?首先,《公告》中的无参比制剂品种均为化学药品;其次,企业对无参比制剂品种开展仿制研究时,在研发立项阶段就应对已上市同品种进行全面调研,判断是否存在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的原研药品,并按程序申请遴选参比制剂,如参比制剂目录中未收载,即为无参比制剂品种。三、无参比制剂品种的临床价值如何进行评估?无参比制剂品种一般上市时间早,缺少完整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临床价值存疑,存在是否有必要仿制的问题。所以,这类药品首先应解决是否具有临床价值问题,也就是通过临床试验获得完整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证明其临床价值。境内外已有公开数据,以及之前公示的《临床价值明确,无法推荐参比制剂的化学药品目录》中所说的“临床价值明确”,不能作为自证临床价值的证据。基于无参比制剂品种的特点,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临床试验确证该品种的临床价值。四、药学研究申报资料和技术要求中“提供不同来源已上市同品种”、“多批”等概念分别指什么?“质量研究资料”的来源是哪里?“提供不同来源已上市同品种”是指该品种来源于不同上市许可持有人,“已上市”同品种的范围是指在全球上市的药品;“多批”具体指需要几个批次的产品,可按照现行仿制药研发要求确定。“质量研究资料”是指申请人自行开展相关研究的研究资料。申请人承担主体责任,对拟开发产品进行充分的质量研究。五、无参比制剂品种申报仿制的注册分类是什么?《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国家药监局通告2020年第44号)中已明确现有化学仿制药分类分为3类(仿制境外上市境内未上市原研药品)、4类(仿制境内已上市原研药品)、5.2类(境外上市的仿制药申请在境内上市)。虽然无参比制剂品种不存在原研药品概念,但是可按照境内境外是否已有该产品上市划分,参照现有仿制药注册分类申报。六、对于不发布临床价值明确的无参比制剂品种目录和可不进行临床试验品种目录的考虑是什么?《无参比制剂品种开展仿制研究的技术要求和申报资料要求(试行)》中列举的可不再进行临床研究的品种能否不进行沟通交流,直接提出上市申请?无参比制剂品种已上市多年,很多已被后续品种替代,如发布目录,容易使业界产生国家鼓励此类产品研发和申报的误解。另外,制订此类品种目录可操作性差,临床价值需多部门、多专业进行专家论证,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申请人各种各样的研发立项需求。对于具体品种而言,因适应症特点、安全有效性特征、剂型、给药途径、制剂复杂性等均有所不同,能否豁免临床试验受多因素影响,无法发布清单把所有品种逐一列举出来。需要企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研究和判断。即使《无参比制剂品种开展仿制研究的技术要求和申报资料要求(试行)》中列举的某些基础输液用产品可以不进行临床试验,此类产品也应具体品种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已列举的品种也需进行沟通交流,进行预期临床价值评估。七、对于已受理无参比制剂品种的处理原则按照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于已受理的品种严格按照《公告》要求开展工作,统一标准,集中处理。对于按照一致性评价申请受理的无参比制剂品种,将按照普通补充申请进行审评,审评审批通过的,不给予“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结论。对于仿制药上市申请,也将按照《公告》中对临床价值评估、药学研究、临床研究的有关技术要求开展审评。国家药监局关于无参比制剂品种仿制研究的公告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问题为导向,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仿制药、促进仿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开展相关工作。二、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所仿制的品种应符合当前科学认识和临床诊疗需求及实践,作为主流药品被广泛使用,且具备不可替代性特征,同时有足够临床试验数据支持临床获益大于风险。申请人应充分评估拟申报品种的预期临床价值,并通过良好设计的临床试验证明其预期临床价值。三、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提升产品质量。申请人应基于现行技术要求开展仿制研究,并对已上市同品种药品开展全面质量评估。仿制药品质量不低于研究充分、上市基础好或在相应疾病领域市场份额较大的已上市品种。四、申请人在充分评估无参比制剂品种的预期临床价值的基础上,如拟仿制,应向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提出沟通交流申请(Ⅲ类),提交相关研究资料。药审中心应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专家和申请人对药品预期临床价值进行沟通,沟通交流结果供申请人参考,并以适当形式公开。后续相同品种如无特殊情况,可参考已公开的沟通交流结果。五、对于经初步判断具有预期临床价值的品种,申请人完成相关研究后,按照现行临床试验申请程序提出临床试验申请,临床试验申请审评过程中将充分参考沟通交流结果。申请人完成临床研究后,参照现行仿制药注册分类提出上市申请。药审中心应严格按照现行技术要求对仿制药申请开展审评,对于质量符合要求、有充足证据支持其临床价值的,予以批准。六、开展临床研究的无参比制剂品种仿制药批准上市后纳入《新批准上市以及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化学药品目录集》。无参比制剂品种的已上市仿制药不属于一致性评价范畴,相关补充申请批准后不适用一致性评价有关政策。七、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此前规定与本公告不一致的,以本公告为准。
139

惊爆!今年支原体感染潮?专家揭秘真相,看医生回答了什么

近日,网传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毒一般3到5年迎来一个高峰的观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然而,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主治医师刘茂松表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并没有季节性,全年都有可能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毒在你免疫力降低的时候就会乘虚而入。虽然最近几个月门急诊量明显上升,但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开学季后人员相对集中,碰上了流感等病毒的同时,多重因素导致了近期门急诊及发热门诊的就诊高峰。病毒在不断变异,一般会出现5年一个小流行和10年一个大流行的情况,但并非绝对如此。每年季节变换的时候,小孩、老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目前来看,虽然暂时还无法确定今年是否会迎来高峰,但并未达到峰值出现的最繁忙程度。那么,热搜的“支原体肺炎”究竟是什么呢?近期,我国支原体肺炎发病有所上升,尤其在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明显。12日,“支原体肺炎”登上了热搜,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哪些孩子更容易感染?该如何治疗?据了解,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但好发于5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对肺炎支原体进行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的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刘茂松主治医师表示:“支原体肺炎已经成为近年来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但今年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往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生于秋冬季,而今年则提前来袭。支原体是一种微生物,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一般都具备季节发病的特点,支原体肺炎近两年在我国一些区域流行,少数家庭或班级中甚至出现了聚集发病情况,但它并不属于传染病,不会像新冠病毒那样传播。专家介绍,今年与往年相比,我国的支原体肺炎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也会发病,所以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诊。那么,支原体感染如何传播?有哪些症状?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专家指出,支原体感染的症状一般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类似,包括咳嗽、发热等。一些严重的孩子可能会引发支原体肺炎,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要引起警惕。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儿童)副主任赵顺英表示,今年是支原体的流行季节,孩子发烧或出现咳嗽,尤其是剧烈的干咳,很可能是支原体感染。专家特别提醒低龄儿童的家长们,一旦孩子出现支原体肺炎感染症状,虽然发烧可能并不严重,但如果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或者在锁骨位置出现凹陷,“也就是孩子吸气时锁骨位置凹陷或鼻子吸气时出现鼻塞,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那么,今年为什么支原体传染严重呢?专家介绍,今年是支原体的流行季节,每3至7年会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增多的原因是孩子们的免疫系统的抗体已经消失,使得肺炎支原体更容易感染到他们,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此外,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以及气道内环境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过去三年,大家习惯佩戴口罩,减少了许多呼吸道疾病的传播,但也导致了人体免疫力下降。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支原体肺炎的发病风险。那么,如何治疗和预防呢?专家介绍,今年我国已经制定了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相关诊疗指南。在治疗方面,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无效,所以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目前是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一旦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等症状,应该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在日常防护上,要注意减少聚集、保持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目前,还没有针对支原体肺炎的疫苗可以进行预防。专家建议如下: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果必须去的话就要戴好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掩住口鼻。要保持良好的手卫生,经常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随着社会的关注度增加,大家应该了解更多关于这种疾病的信息,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健康。
145

医药代表受到严格监管,行业规范再度加强

监管持续升级,从医药代表到药企都受到影响。1、医药代表备案制再被强调近日,安徽省药监局发布了一份通知,标题为《第七分局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医药代表管理》。通知中提到了多项措施,旨在加强医药代表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对于企业而言,有必要进行自我检查和纠正工作。我们通过企业微信群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广泛动员和部署,并对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同时,我们也提出了关于开展自我检查和纠正工作的具体要求。我们要及时了解医药代表的备案信息,对其学术推广行为进行限制、修正和规范,严禁违规开展业务。医药代表备案制度自2017年开始被纳入议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整治药品流通领域突出问题的要求,其中之一为加强对医药代表的管理,建立医药代表登记备案制度,并及时公开备案信息。国家药监局于2020年12月发布了《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各地陆续落实医药代表备案制度。不同医院在细节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更加趋向严格化。各地医院都普遍实行“定时定点定人”、“有预约有流程有记录”等规定。与此同时,安徽省对医药代表推销行为进行限制并不是第一次。以前,一些地方甚至直接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处罚。比如,广西崇左市人民医院曾规定,若发现并核实医药代表违反了制度规定,首次违反将停止采购和使用该代表所推销的医药产品三个月;再次违反将将该代表及其所属企业列入医院黑名单,并禁止其在未来五年内在医院从事业务活动。医药代表的不规范行为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在业务活动中给医院工作人员送礼物、现金、请吃饭等,以及在医疗区向患者推销代理的药品和耗材等。《全国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2021-2024年)》指出,医务人员不允许参与或接受任何影响医疗服务公正性的宴请、礼品、旅游、学习、考察或其他休闲社交活动,也不能参与以某医药产品的推荐、采购、供应或使用为交换条件的推广活动。《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明确将医药代表等相关人士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整治工作的主要重点。具体而言,包括“所有与各级各类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相关的经销商、医药代表等人员,以各种名义或形式实施‘带金销售’、向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提供回扣、假借各种形式向有关机构输送利益等不正之风问题”。2、将以医药代表违反规定作为切入点,对相关药企进行合规性检查按照安徽省药监局的要求,结合日常监督检查,针对发现医药代表违规从事业务较多的企业,进行原因分析,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企业合规检查。对于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企业,都要遵守规范是十分重要的。在安徽省的通知中,强调了企业微信群作为宣传和动员的重要手段。通过医药代表登记制度和医药招采信用评估制度,将医药代表和代理商等不符合规定的推广行为与医药企业紧密联系,通过信用评级迫使企业规范自身行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全国在监督医药代表“违规拜访”方面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强,对于以贿赂销售和私下销售等不正当行为将会采取进一步整治措施。有些医院还直接带走“违规拜访”的医药代表进行谈话。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医院开始进行集体谈话,对供应商等进行约谈。玉山县中医院在8月份举行了药品和耗材供应商集体廉洁谈话暨推进“勤廉玉中”建设大会。会议邀请了医院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所有中层干部,以及与医院有业务往来的80多家药品和耗材供应商的法人代表和销售代表参加。海宁市中医院于7月份举办了一场供应商代表廉洁约谈会,主题为“共筑'亲情'关系,共建清廉医院”。会议吸引了近30名供应商代表的参与。就在具体的工作安排方面,一些医院已经直接公布了部门的详细工作分工。举例来说,山东省立医院明确定义了药学部、医学工程管理办公室、纪委、行风建设办公室等部门的具体职责,并实现了医药代表接待的预约制。宁夏贺兰县中医医院规定了医药代表拜访的接待时间,即每月25日下午3点到5点半。医药代表的接待采取了预约制,通常需要提前5个工作日在医院的公众号上下载并填写医药代表来访的预约登记备案表。通过实行预约制,医院不仅能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增加医疗机构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有效防止“红包”现象的出现。从医药代表到医院、药企等,链条上的相关人员行为都在被监督,一旦违规必然追究,医药环境正在不断被净化。
131

成功手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治疗10岁男孩甲状腺癌

近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一位名叫阳阳的10岁男孩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战胜了甲状腺癌。阳阳的家人发现他颈部出现肿块后,经过多次诊断和筛查,最终选择了前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治疗。甲状腺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儿童肿瘤,一般发病于十岁以上的孩子。阳阳的病情比较严重,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为乳头状癌,并出现了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为了彻底清除癌细胞,医生决定进行双侧甲状腺及肿瘤切除术,同时对双侧颈部淋巴结进行清扫。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专家团队在手术中采用了精细的操作技术,保护了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尽可能减少手术风险。手术顺利完成,阳阳在手术后恢复良好。专家表示,尽管儿童甲状腺癌在儿童肿瘤中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并清除干净,预后相对较好。儿童甲状腺癌主要是乳头状癌,对131I治疗非常敏感,因此生存率较高。文章提醒,一旦发现孩子颈部出现肿块等症状,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专业诊疗。及早诊断和治疗能够避免病情进展和转移,提高治愈率。同时,专家强调儿童甲状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好,家长不必过分担心,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通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精细手术和综合治疗,阳阳成功战胜甲状腺癌,为更多儿童甲状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和信心。亲切的医护环境和专业的医疗团队将继续为儿童的健康奉献力量。
137

细胞宿主互作研究:三所院校合作迈出重要一步

在Cell子刊CellHost&Microbe上,来自斯坦福大学、罗马第二大学和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题为《精准微生物干预改善社交行为但不改变自闭症严重程度:一项试验性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研究论文。本研究采用了双盲、随机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旨在测试一种包含罗伊氏乳杆菌(由ATCC-PTA-6475和DSM-17938两种菌株组成)的产品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治疗对患者的整体自闭症严重程度、限制性/重复行为、肠道微生物组组成以及免疫谱均没有产生改变。然而,在社会功能方面,罗伊氏乳杆菌组合显示出显著的改善效果,这种改善在不同的测量中普遍存在。有趣的是,ATCC-PTA-6475菌株可以改善自闭症小鼠模型的社交缺陷,而DSM-17938菌株却不具备这种能力。总而言之,这些研究结果显示,罗伊氏乳杆菌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行为,但对他们的自闭症严重程度没有产生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大脑轴正在成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潜在新靶点。然而,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人类微生物治疗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核心症状。一些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肠道微生物谱与神经发育正常儿童存在差异。但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些变化是否导致自闭症症状,或者只是与饮食偏好有关。最近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可以直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从而改善自闭症儿童的一些行为症状。然而,FMT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寻找供体粪便的困难、缺乏标准化的制备和给药方案,以及需要筛查病原体。因此,该研究团队认为,益生菌(单菌株或菌株组合)可能是一种更好、更安全的治疗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昆士兰大学的研究团队于2021年11月11日在Cell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自闭症相关饮食偏好介导了自闭症-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论文》的文章。根据该研究,自闭症儿童肠道菌群的差异是由于自闭症相关的饮食偏好,而不是肠道菌群的差异导致了自闭症。之前对于肠道菌群和自闭症之间的关系完全弄反了,搞错了因果关系。关于肠道菌群在自闭症中的作用,有很多研究认为肠道菌群的差异可能导致自闭症,但这些研究缺乏确凿证据。这项发表在Cell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研究,旨在弥补之前研究的不足,明确肠道菌群与自闭症之间的关系。在这项Cell研究中,研究者对247名年龄介于2至17岁的儿童的粪便样本进行了分析。这些样本来自确定患有自闭症的99名儿童、与自闭症患者有兄弟姐妹关系的51名儿童,以及与自闭症无关的97名正常儿童。经分析发现,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自闭症与肠道菌群直接相关,但是研究发现自闭症与饮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自闭症与饮食多样性不足以及饮食质量差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此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自闭症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自闭症的基因评分也与饮食多样性不足有关。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非常简单且直观的模型:自闭症相关的特征会影响饮食偏好,而这种饮食偏好反过来又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并且也会导致自闭症儿童容易出现肠胃问题。这份在Cell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忽略自闭症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直接关联。研究团队认为,自闭症儿童挑食的饮食偏好会导致饮食多样性较低,进而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导致肠胃问题例如腹泻的发生。换句话说,并非肠道菌群的变化导致自闭症出现,而是自闭症儿童的饮食偏好引起了肠道菌群的变化。因此,研究团队提出,不应当称肠道菌群是自闭症的推动因素。
256

兆科眼科公布顶线结果!NVK002治疗儿童近视加深的临床试验取得突破

近日,兆科眼科公布了其核心产品之一NVK002为期一年的第III期临床试验小型CHAMP的顶线结果。这项研究表明,NVK002作为治疗儿童近视加深的潜在疗法具有强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Vyluma进行的全球III期CHAMP研究的趋势相一致。小型CHAMP临床试验是一项重要的研究,目的是评估NVK002在减缓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近视加深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多中心的合作,共有526名儿童和青少年参与了这项研究,并选择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牵头研究机构。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0.01%和0.02%浓度的NVK002在减缓儿童和青少年近视加深方面表现出了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并且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NVK002作为一种新型口服眼部溶液,是兆科眼科的核心产品之一。它采用了专利配方,成功解决了低浓度阿托品的不稳性问题,并且不含防腐剂。NVK002的临床开发旨在控制儿童和青少年近视加深的进程,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这项突破性的研究结果使得NVK002成为全球治疗近视加深的先进候选药物之一,涵盖了3至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范围。兆科眼科计划与监管机构进一步沟通,推进NVK002在中国的新药申请进程。通过这一突破性的研究,兆科眼科为防治儿童近视加深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希望和更好的视力保护。
114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