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新研究有望提高乳腺癌脑转移生存率!岩藻醣化成重要突破点

发布时间:2023-12-27 14:43:13 1132次浏览

乳腺癌是导致癌症在大脑转移的第二大常见原因。有10%至30%的乳腺癌转移患者会出现癌症脑转移。这类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且生存率较低。最近,在《CellReports》国际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名为《脑转移相关成纤维细胞分泌富糖的PVR/CD155诱导乳腺癌浸润》的研究报告中,来自Moffitt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更好地理解了促进乳腺癌在脑中的转移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从而有望帮助开发新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细胞信号通路,可以控制乳腺癌脑转移。他们主要研究了癌细胞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和岩藻糖化过程,癌细胞周围的成纤维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类型,在肿瘤环境中起着促进癌症发生和发展的作用。这些成纤维细胞的关键作用在原发性乳腺癌中已经得到证实,但在癌症脑转移过程中的具体角色尚不清楚。岩藻糖化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修饰过程,即将岩藻糖添加到蛋白质中,从而影响其行为和功能。细胞信号通路可以通过岩藻糖化的调节来实现,而高水平的岩藻糖化蛋白与乳腺癌的进展直接相关。

EricLau研究员指出,最近的研究强调了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岩藻糖化在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例如脑癌等。然而,我们目前还不清楚异常的岩藻糖化如何改变与肿瘤相关的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大脑肿瘤的进展。在早期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与乳腺癌相关的成纤维细胞中存在与癌症转移相关的高水平岩藻糖化过程,这表明癌症成纤维细胞可能在该过程中促进了乳腺癌的进展。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分子通路,可以控制乳腺癌转移到大脑。

4e228b6a4d94f0c1a6fd730f014740eb(1).jpg

随后的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乳腺癌脑转移中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能够分泌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蛋白(PVR),这能够有效刺激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增加大脑中乳腺癌细胞的侵袭。研究人员确定,成纤维细胞中PVR的分泌是由缺氧诱导蛋白FUT11介导的岩藻糖化作用诱发的。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患者样本中证实,乳腺癌脑转移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中的岩藻糖化PVR水平高于乳腺癌细胞中的水平。

以上综合观察结果显示,PVR岩藻醣化以及随后由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分泌可能是大脑中乳腺癌转移和侵袭的重要调节因子。研究人员希望这些发现能为科学家们设计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专门针对乳腺癌脑转移患者。EmmaAdhikari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首次提供了关于乳腺癌脑转移发病机制的重要见解,同时强调了大脑转移性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分泌/岩藻醣化的PVR和FUT11可能成为乳腺癌脑转移的新型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通过本研究,我们揭示了一种在大脑中促进乳腺癌脑转移的机制,该机制涉及缺氧和岩藻醣化的调节。具体来说,我们发现脑转移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能够促进其在大脑中的侵袭和扩散,而岩藻醣化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关推荐

江苏药企成功首仿50亿大品种药物,提升国内制药水平

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显示,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成功申报的4类仿制药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已获批生产,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评审的仿制药。甲磺酸奥希替尼是阿斯利康研发的第三代口服、不可逆的选择性EGFR突变抑制剂,是全球首个上市的该类药物,也是中国首个获得批准用于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药物。预计2022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额将超过50亿元。甲磺酸奥希替尼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肺癌治疗。自2017年进入国内市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已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成绩。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额不断上涨,2022年预计将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约6%。对于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来说,甲磺酸奥希替尼的上市成功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据了解,该集团自2020年8月开始布局仿制药市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21年5月顺利递交了上市申请,并最近获得了生产批准。这标志着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成功开拓了仿制药领域,并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评审的仿制药生产企业。除了甲磺酸奥希替尼片,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还有4个新分类的品种正在审批中。其中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和罗沙司他胶囊是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目前尚未有仿制药获得批准。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是一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药物,原研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8亿元以上。罗沙司他胶囊则是全球首个获批的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原研产品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超过14亿元。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正在不断努力推进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工作,为国内患者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低成本的药物选择。
734

艾伯维斩获干眼症FIC药物Reproxalap权益,预计本月底获批,市值超4亿美元

近日,AldeyraTherapeutics(简称“Aldeyra”)发布公告,宣布与艾伯维(简称“AbbVie”)签署了一份独家协议。根据协议条款:艾伯维独家获得了在美国内外开发、制造和商业化reproxalap的许可权。如果艾伯维选择行使这一权利,Aldeyra将获得100万美元的不可退还的期权费用,并且还将获得1亿美元的预付款。Aldeyra有机会获得总计3亿美元的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其中包括当rexalap成功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干眼症时,将获得1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在美国商业化后,Aldeyra将与艾伯维共享利润和亏损,并且在美国以外的市场,Aldeyra将有资格按照产品净销售额的不同层次获得分层版税。关于ReproxalapReproxalap是一种眼部外用制剂,有潜力成为“first-in-class”的在研小分子活性醛化物质(RASP)抑制剂;RASP含量会在眼部或系统性发炎时上升,造成眼睛发炎、泪水分泌降低、眼睛发红以及改变泪水内脂质组成,许多干眼症患者具有较高的RASP含量。Reproxalap的作用机制已经在多个不同适应症的后期临床试验得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相关活性的证明。目前已在超过2000位患者中进行测试,并展现良好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没有观察到临床上显著的安全性问题,轻微、暂时的滴注处刺激是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678

PLK1调控DNA甲基化水平的新机制揭示:抗癌治疗的新突破

近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雄团队在Nature子刊《Cell Death Discovery》上发表了题为“PLK1 Maintains DNA Methylation and Cell Viability by Regulating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UHRF1 Protein Stabilit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PLK1通过UHRF1-DNMT1通路在DNA甲基化维持中的关键作用,为抗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磷酸化是常见的细胞蛋白质后修饰方式之一, 并且在细胞生长、信号转导和维持稳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LK1作为关键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细胞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参与了DNA复制的调节。前期研究已经发现DNA复制伴随着DNA甲基化的遗传。然而,PLK1是否参与调控DNA甲基化一直未知。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DNA甲基化分析方法发现,PLK1在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调控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们发现抑制PLK1活性或敲低其表达会导致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降低,并且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PLK1通过磷酸化UHRF1蛋白在维持DNA甲基化水平中发挥作用。PLK1与UHRF1蛋白结合,并诱导其在第265位丝氨酸发生磷酸化修饰,从而增强了UHRF1与去泛素化酶USP7的结合能力,抑制了UHRF1蛋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降解,维持了UHRF1蛋白的稳定性。这一过程中,UHRF1作为DNA甲基转移酶DNMT1的辅助因子,通过招募DNMT1到DNA复制叉的半甲基化DNA序列,维持了DNA复制后的DNA甲基化修饰的保真度。这项研究结果的意义在于,它首次揭示了PLK1通过UHRF1-DNMT1通路在DNA甲基化维持中的作用机制,并且揭示了PLK1抑制剂的新的抗癌分子机制。由于异常DNA高甲基化导致TSG沉默是癌症的特征之一,抑制PLK1活性显著降低了UHRF1和USP7的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加速了UHRF1蛋白的降解,降低了基因组整体DNA甲基化水平,提高了TSG的基因表达,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这一新发现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PLK1抑制剂与DNMT1抑制剂的联合可能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抗癌治疗的效果。通过同时抑制PLK1和DNMT1,可以有效地降低DNA甲基化水平,恢复抑癌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这对于那些抵抗传统化疗手段的肿瘤类型来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PLK1与TSG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PLK1在调控TSG的表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PLK1,可以降低DNA甲基化水平,从而使TSG得以表达,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衰老。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DNA甲基化调控机制以及阐明PLK1的多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PLK1作为重要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不仅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作用,还在DNA复制和DNA甲基化维持中起关键作用。对于进一步研究PLK1的功能及其与其他关键蛋白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揭示更多细胞调控的机制,为癌症治疗和其他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PLK1通过UHRF1-DNMT1通路在DNA甲基化维持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抗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通过针对PLK1和DNMT1的联合治疗,有望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PLK1在细胞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优化相关治疗策略,为癌症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
685

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取得新突破,毕马威发布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报告

最近,国内上市药企相继发布了半年度报告。从财务数据来看,许多创新药企的商品化药品收入迅速增长,其中一些企业在财务表现、新药开发、新药商业化和企业运营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最好的成绩。同时,一些药企还实现了首次盈利,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随着产业链企业的活跃表现,相关专业服务机构也在不断提供帮助。近日,毕马威中国发布了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报告。杨洁,毕马威中国的副主席,指出2023年将是毕马威中国第二次举办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评选的年份。在过去的两年评选中,我们高兴地看到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涌现出一大批表现突出且极具潜力的优质企业。毕马威中国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动中国创新生态的发展,举办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评选活动是我们的重要战略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挑选出优秀的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与其共同成长,并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我们的智慧和价值。与传统制造型企业不同,生物科技创新企业面临着较长的研发周期和较高的不确定性。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黎志贤表示,资本市场的政策和趋势对于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生命科学行业受到了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面临了一些困难。然而,那些具有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仍在稳步成长,朝着产业化和商业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相信,持续的政策引导和规范以及资本市场的新规将对那些踏实研究、克服挑战、具备原创研发能力的生物科技创新企业是有利的。生物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紧密结合还将进一步推动医疗行业面向大众和实现整个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资本回归理性、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应更加关注研发管线的优化和合理化。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类器官等热门领域的研究仍然是大部分企业创新的重点。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的合伙人于子龙表示,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企业也更加积极寻找外部合作机会,例如通过license-out、联合推广和代理销售来推进药物的研发和上市销售,以获得临床阶段的成果和商业化后的收益分成。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过去一年里,大部分医药行业的融资进展相对缓慢。然而,展望未来,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和人口基数的增长,医药市场仍然稳定增长。结合多样化的支付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和完善的医院基础设施,创新药物和创新医疗技术将更加快速和便捷地惠及需要的患者。谈到此次评选和报告发布,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业务发展合伙人侯春熠表示,毕马威中国对于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的评选活动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作为全球领先的咨询服务机构,毕马威中国将通过广泛的全球网络和与生态系统中的多方合作伙伴深入合作,为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资源对接平台,并创造源源不断的价值。生物科技企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得到各方的协力支持。报告探讨了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情况,中国生物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进展,以及资本市场在其中的助推作用。此外,还观察了创新药企业寻求国际市场的趋势,近期的投资环境和税务处理方案,以及企业组织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最后,报告还指出数字化技术如何帮助医药企业实现创新合规发展。根据报告指出,随着资本收紧和竞争的加剧,未来企业将更加注重优化和合理化研发管线。此外,大多数企业在创新方面仍会关注细胞、基因和RNA相关领域的研究。除此之外,国家对高校和研究院开展合作研发项目的支持,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机会,将有助于生物科技企业更直接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弥合科学研究和成果产业化之间的鸿沟。此外,国家优先采购创新药也将促进生物科技企业加快商业化进程,从而实现资本回收,进而持续支持自主研发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资本市场助力方面,报告认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研发进度和阶段、面对的患者群体以及不同资本市场和板块的特点来综合选择适合的上市地点。近年来,不同的资本市场针对生物科技创新企业推出了许多利好政策,这极大地促进了行业发展。但是考虑到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各有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上市地也是非常重要的。生物科技创新企业应考虑资金需求的多少和来源、研发进展的情况和阶段、产品面向的患者群体等因素,来评估各个资本市场和板块的特色定位,以便做出最佳选择。在海外市场方面,药企越来越倾向于寻求更多的机会,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些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创新药物研发、生物制品、基因检测和诊断、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服务等领域,旨在获得全球化的技术、资源、产业链支持以及市场布局。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通过与海外药企的合作进行License-out(创新药合作/授权)交易。报告指出,创新药企应该充分关注License-out模式下的税务安排,特别是所涉及主体所在国的税制以及国际税收等多个方面,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借船出海的过程中扬帆起航。在财经管理领域,报告指出,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研发能力为核心组建的初创公司,主要面临着因为大量资金投入而产生的高额“资金成本”。第二类是以渠道和营销为核心组建的初创公司,主要面临着由于产品竞争力不强而导致的高营销成本。因此,企业应该将“现金为王”作为重要的解决困难和挑战的关键,做好现金流量管理。研究中国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组织和人才发展时,指出明确的合作和决策机制对于组织的协同高效至关重要。需要逐步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并建立一个能够激发业务发展、能力共享、内部市场机制和生态共享能力的组织平台。报告强调,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医药企业需要积极应对行业发展态势。它们需要遵循良好的管理规范(GXP),并通过数字化系统建设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格的监管环境下稳步前进,以确保企业持续创新并合规发展。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物制药类企业占据了近五成的市场份额,其表现十分出色。据了解,2023年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评选结果显示,生物制药类企业占据了近五成的比例,医疗器械类企业以及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类企业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另外还有65家与体外诊断相关的企业入选,比去年增加了9家。根据城市和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上海的上榜企业数量仍然稳居第一,而北京和苏州的上榜企业数量增加了一倍,长三角地区的表现也非常出色。综合来看,上海、北京、苏州和深圳这四个城市贡献了71%的上榜企业。具体来看,上海有14家上榜企业,位居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北京,有12家上榜企业;苏州和深圳的上榜企业数量均为10家,并列第三位。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列入榜单的企业数量从6家增加到了2023年的12家。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稳定,重视医药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将其作为推动北京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为了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出台了《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年)》、《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等政策,力求打造全球有竞争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心。苏州市的企业数量在2022年度上榜时翻了一番,成为全国前三名,这与当地政府注重引导和支持有密切关系。在2021-2022年期间,苏州市政府陆续发布了《苏州市医药产业园区及重点监测点培育管理办法(暂行)》和《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持续推动和规划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据悉,毕马威中国一直关注并服务于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毕马威通过深入研究和深刻洞察行业,旨在整合生态系统中的多元资源,为生物科技企业打造一个资源对接平台,共同推动中国生物科技创新行业的高质量和健康发展。
717

宜明昂科IMM2510与IMM27M联合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获NMPA批准

近日,宜明昂科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宜明昂科”)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中获得了积极的疗效。该公司的IMM2510项目和IMM27M项目分别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据初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IMM2510项目的不同剂量组(3mg/kg,10mg/kg,20mg/kg)均观察到肿瘤疗效缓解。特别是在既往接受PD1失败后的肺鳞癌患者中,观察到了一例部分缓解。IMM27M项目的临床试验也进展顺利,首例患者已经接受治疗,耐受性良好。在乳腺癌和黑色素瘤患者中观察到了初步的肿瘤缓解。IMM2510项目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同时靶向PD-L1和VEGF。它可以阻断免疫逃逸并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IMM27M项目是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CTLA-4抗体药物,具有加强的ADCC活性,可清除肿瘤微环境中的Treg细胞。此次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了积极的疗效。同时,这些药物还可以与产品管线中的其他药物联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宜明昂科在快速发展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他们的研发成果将为晚期实体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随着临床试验的进一步推进和开发,这些药物有望在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939

24岁男子烂牙3颗未治,感染大脑!烂牙危害究竟有多大?

近日,一位24岁的年轻人因为烂牙,并且没有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在经历淋雨后引发的高烧和智力减退的情况下,他甚至昏迷了过去,差一点丧命。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发现年轻人的脑部已经形成了脑疝,因为硬膜下积液的挤压导致脑组织位移,情况非常危急。但是在紧急手术和全面治疗的帮助下,他最终转危为安。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提醒了人们牙齿健康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烂牙不治的危害有多大牙齿蛀坏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给口腔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蛀牙可能扩散到牙髓和牙根,引发牙髓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疼痛不仅会影响吃饭和说话,还有可能引发头痛、面疼等症状。长期不处理还可能导致口臭、龋齿、牙病、牙龈萎缩等问题。因此,及时治疗牙齿蛀坏至关重要,避免烂牙带来的不良影响。个人的口腔健康与整体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对不修复的蛀牙而言,不仅会影响咀嚼能力,还可能引发口腔和全身感染,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1、引发牙根尖部发生炎症龋齿会导致牙髓感染并发炎,可能会导致根尖炎。根尖炎的症状包括剧烈疼痛,易导致牙槽骨受损,建议引起高度的重视。2、对外表美观和发音有影响前牙的龋齿问题会严重影响美观,特别是如果龋洞过大,还会导致发音不准、说话漏风的困扰。3、牙齿嵌塞龋齿发生后,会在牙齿上形成龋洞,日常饮食中的食物容易进入龋洞里,细菌因此得以滋生,造成牙齿的腐烂不断加重,给口腔健康带来严重危害。4、引发败血症和菌血症牙齿受蛀后会导致根管发炎,造成局部肿胀,出现脓液和细菌被吸收后可能引起败血症和菌血症,极其危险。5、引发胃肠疾病如果牙齿出现龋坏和蛀牙,就会导致无法正常咀嚼食物,同时口腔内细菌增多。这些细菌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负担,引发各种胃肠疾病。6、造成牙齿缺失当牙齿受到蛀牙侵蚀至连牙根也无法保留时,可以说这颗牙齿已经“终结”。此时想要修复已经为时已晚,必须先拔除腐烂的牙根,然后进行种植牙修复,才能恢复这颗牙齿的正常功能。
899

研究发现能驱动胰腺癌扩散的变形虫样细胞或为新型靶向疗法提供新途径

胰腺导管腺癌(PDAC)会导致较高的转移倾向和免疫抑制微环境,患者的预后较差。最近,在国际杂志ScienceAdvances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CD73 controls Myosin II driven invasion, metastasis, and immunosuppression in amoeboid pancreatic cancer cells”。来自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小鼠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细胞,在胰腺癌扩散过程中起到驱动作用,并且揭示了这些细胞中的弱点,可以利用当前药物进行靶向治疗,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法。研究发现,许多患有胰腺癌的患者体内存在一种被称为变形虫样细胞的特殊细胞。这些细胞具有侵袭性、侵入性和快速移动能力,会削弱宿主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此前,这些细胞已在其他癌症类型中发现过,例如黑色素瘤、乳腺癌、肝癌和前列腺癌,并且与较低的存活率有关。但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在胰腺癌中发现这些细胞。研究人员指出,胰腺癌中的这些变形虫样细胞能够产生大量的CD73分子,从而促使癌细胞扩散并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当阻断该分子的功能时,研究人员可以减少癌症向肝脏的扩散,并降低支持肿瘤生长的免疫细胞数量。当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抗CD73疗法的短期(3周)和长期治疗时,他们观察到当一项结果能代表直接临床效益,如生存率、减轻疼痛或疾病消失时,这些数据都将达到临床目标。在长期研究中,抗CD73疗法将肝脏中癌变肿瘤的发生率从66.6%降低到36.4%。虽然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的人体试验来证实这些结果,但是本研究表明,阻断CD73有可能成为一种有希望治疗人类胰腺癌的方法,尤其考虑到针对CD73的药物已经被研发并正在进行各种癌症类型的临床试验。这些细胞类似变形虫样的细胞,在胰腺癌晚期和早期都存在。这个发现或许有望开发一种新型疗法,可以在疾病早期阻断CD73的表达,减少这类细胞的侵袭性,以及减轻其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尽管这些研究结果仍需在人体中进行验证,但是这个发现非常有前景,因为相关研究强调了一个潜在的治疗方式,可以应用于最具侵袭性、生存率较差的癌症类型。研究人员指出,在英国每年有超过1万人被诊断为胰腺癌,所以找到一种方法来提高极低的存活率(哪怕只是一点点),或许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目前,胰腺癌仍然是人类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现有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急需了解该疾病的病因。克莱尔·布罗姆利博士表示,由于这项研究的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有超过一百万人的生命得以从癌症中挽救。但并不是所有癌症类型都一样,胰腺癌的治疗依然困难。在过去的五十年里,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并没有提高。这类研究对于开发创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胰腺癌是英国第五常见的癌症类型,这一创新性研究的发现或许有助于未来研究人员开发新型药物。然而,在这些研究进展应用于临床之前,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虽然研究人员在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所进展,但是该疾病的存活率仍然很低。只有约7%的患者在诊断后能够存活5年。目前,大多数患者不能从外科手术、化疗或放疗等疗法中获益。与其他癌症一样,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存活率至关重要。然而,大约一半的胰腺癌患者在疾病扩散后才能被诊断出来,这可能是存活率低的其中一个原因。科学家们计划将他们的研究扩展到其他癌症领域,以观察是否可以发现变形虫样细胞与CD73之间的相同关联。他们的重点将放在乳腺癌上,这是英国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有望利用针对变形虫样PDAC细胞的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治疗人类胰腺癌的策略。
541

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丨名医揭秘“全身跑”的肿瘤防治方法

近日,由广东省卫健委、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简称“中肿”)、广东省抗癌协会联合广州日报推出的“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暨义诊活动”迎来了第三场,这次活动聚焦于淋巴瘤和血液肿瘤的防治知识。来自中肿的内科高岩副主任医师、内科王钊主治医师和头颈科李敏主管护师分别就《CAR-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淋巴瘤防治知多少》和《血液肿瘤、淋巴瘤患者的心理调适》这三个主题进行分享,为市民普及防癌抗癌知识,并回答了患者的问题。同时,当天名医专家们还在中肿的越秀院区、黄埔院区、中肿甘肃医院三个院区进行了同步的义诊活动。张远权在活动致辞中强调,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本次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肿瘤科普,进一步提高社会大众对科学防癌意识的认识,构建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鼓励更多的社会志愿者参与肿瘤防控工作,共同为社会的肿瘤防治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科普精彩看点一、CAR-T疗法:为T细胞装上“导航”,精准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CAR-T疗法是一种神奇的治疗方法,内科副主任医师高岩首先解释了淋巴瘤的概念。他指出,淋巴瘤是一种免疫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异常免疫细胞有关。在我国,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排名第8位,特别常见于60-70岁的人群,并且发病率逐年增加。淋巴瘤主要好发于淋巴组织丰富的器官,例如淋巴结、扁桃体、脾脏和骨髓。“淋巴瘤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高岩解释说,淋巴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手术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针对DLBCL而言,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难以治愈的情况。在2021年6月,我国上市了第一种CAR-T药物,可用于治疗经过二线或更多治疗后仍然复发或具有难治性的成年患者,这为淋巴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CAR-T疗法到底是什么?高岩指出,身体内的细胞各司其职,为身体健康做出贡献,但正常细胞有时会突变成肿瘤细胞。此时,人体免疫细胞如T细胞能够通过辨别肿瘤细胞的特征来确认并消灭它们。然而,肿瘤细胞聪明地通过免疫逃逸机制来隐藏自己的特征。经过基因改造的CAR-T疗法使得T细胞仿佛装上了导航,可以识别并消灭癌细胞即使它们伪装得很好。CAR-T疗法涵盖了多个环节,包括诊断检查、采集白细胞、进行桥接治疗、进行淋巴细胞清除性化疗、回输CAR-T细胞、管理不良反应以及定期随访等。临床研究表明,CAR-T疗法可以使超过80%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超过40%的患者接受CAR-T疗法后可以生存超过5年。有些患者可能会问:这种治疗对身体有害吗?实际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性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是CAR-T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发热、低血压、心动过速、缺氧、寒战等症状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以及脑病、震颤、头晕、失语、谵妄等症状的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性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高岩指出,这些症状多为轻至中度的,并不必过于担心。但是,患者必须注意管理不良反应,并进行定期复查。二、淋巴瘤≠淋巴癌淋巴癌和淋巴瘤不是同一种疾病。内科王钊主治医师在科普讲座一开始就澄清了患者常常认为的谬误。他指出,如果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并经过检查发现是淋巴癌,淋巴癌和淋巴瘤并不是同一种疾病。王钊解释,一般来说,医学上将起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称为"癌",例如肺癌、肝癌等。而起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肌肉、骨等的恶性肿瘤则称为"瘤"。恶性淋巴瘤是一种病情进展迅速的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例,主要发生在50-70岁的男性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症状是淋巴结无痛性、逐渐增大。约有40%-60%的患者还可能在胃肠道、皮肤及其他器官中发现淋巴瘤的生长,导致多种不适感。不过,这类淋巴瘤经过规范化治疗后,患者的治愈率较高。而惰性淋巴瘤则症状不明显,疾病进展缓慢,许多人在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王钊表示,淋巴瘤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首先是免疫功能的缺陷。如果有遗传性的免疫功能不良,淋巴瘤就更容易发生。其次,病毒感染也是一个因素。例如,在感染艾滋病毒(HIV)等病毒的基础上,引发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的概率很高,从而导致淋巴瘤的发生。第三,细菌感染也可能是一个原因。例如,幽门螺旋杆菌不仅会引发肠胃疾病,还会并发淋巴瘤。第四,接触致癌物质也是一个因素。如果患者在工作中经常暴露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放射线下,就很容易患上淋巴瘤。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也可能引发淋巴瘤。“淋巴瘤属于最敏感的肿瘤之一,化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适合接受化疗的患者应该积极配合。”王钊指出,尽管化疗可能会带来一些毒副作用,但口服或输注化疗药物可以使药物的作用遍及全身,从而充分消灭潜在的淋巴瘤细胞。而且,与仅仅进行放疗或手术治疗相比,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优化,通过化疗治疗后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如何预防淋巴瘤需要注意什么?王钊建议,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熬夜、吸烟和饮酒。在日常饮食中,要避免食用过热、过凉或坏掉的食物。对于老年人和患有遗传基因的人来说,可以多摄入碱性食物。此外,要注意适量摄取多种维生素,保持轻松的心态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免疫力,同时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检。王钊强调了患者必须选择专业的医院和淋巴瘤专科医生,在治疗前要关注治疗效果、毒副作用、价格等重要信息。要详细记录用药后的反应情况、检查结果的异常值、过去的主要治疗进程等信息。如果需要转诊,一定要携带既往就诊的文字记录、影像学照片、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等资料。三、患者心理调适:专注当下,而非担忧未来和懊悔过去许多患者告诉我,被诊断为癌症后,常感紧张焦虑,无从继续生活。我想说的是,面对这种挑战,担心是正常的,我们医务人员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您并不孤单。头颈科主管护师李敏告诉患者们,在专注治疗病情的同时,医务人员也会花很大精力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在患病过程中,患者会有许多想法涌现。例如‘如果我的治疗进展不顺利,该怎么办?’‘假如治疗后再次复发,应该怎么办?’‘如果我之前更注重自身健康,是不是就不会生病?’当出现这些想法时,会让人沉入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中。”李敏提到,这些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没有专注在当前,而是不断地担心未来和懊悔过去。“我想与大家分享一种心理调适的方法,即‘正念’。”李敏指出,这是一种心智锻炼的方式,全球已有许多研究证实了这种心理调适方法的有效性。“正念是一种意识当下的能力,它让我们不再被脑中有关未来和过去的思绪所困扰。”随后,李敏带着患者们进行了一些小练习,大家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我们可能会听到手机的铃声,听到呼吸声……当我们运用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体验时,我们正处在当下。”那难道日常生活中我们什么都不应该去思考吗?李敏解释道,我们并不是要“空白思考”,而是不受各种复杂思绪的控制,主动地选择要思考哪些问题,将被动转化为主动。李敏提到,当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感到紧张时,可以尝试一下"热汤呼吸法"来放松。她说,可以想象眼前有一碗热汤,如果想要把汤吹凉,我们的呼吸状态会有所不同,呼气的时间会变长,吸气的时间会变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好地调节副交感神经系统,使我们逐渐放松下来。她还推荐患者阅读三本书,《正念:此刻是一枝花》、《正念:癌症康复》和《自我关怀的力量》。如果患者有心理困扰,也可以预约心理舒缓门诊来寻求帮助。科普义诊预告自9月9日起,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暨义诊活动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举行八场周末科普和义诊活动,每场活动将专注于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10月14日上午,第四场科普义诊活动将以肝胆胰肿瘤的防治为主题。这次活动不仅有线上科普讲座,还将在线下同步进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视频号、广州日报新花城App、广州日报健康有约视频号、触电新闻、荔枝网直播等平台都将同步直播。此外,当天还将在中肿越秀院区、黄埔院区以及兰州的中肿甘肃医院同步举行线下义诊活动。
929

医生警惕!这些疾病患者千万别碰月饼

在中国,中秋节是一个庆祝团圆和家庭团聚的重要节日。而中秋节的传统美食之一就是月饼。然而,尽管月饼美味可口,但并不适合所有人食用。特定的疾病患者需谨慎食用或避免食用月饼。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哪些疾病患者不宜食用月饼。1.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摄入的糖分数量。月饼中常常含有高糖分的成分,如糖蜜、莲蓉和酥皮。这些成分可能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谨慎食用或避免食用月饼。如果非常想品尝月饼,可以选择低糖或无糖的月饼替代。2. 高血脂症:月饼中常含有较高的脂肪含量,特别是酥皮月饼。对于患有高血脂症的人群来说,摄入过多的脂肪可能加重血脂异常。因此,他们应该限制月饼的食用量或选择低脂肪的月饼。3. 肠胃疾病:月饼中的莲蓉和豆沙馅含有较高的纤维含量,这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可以帮助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良好的消化功能。然而,对于某些肠胃疾病患者如肠易激综合征、胃溃疡或炎症性肠病来说,高纤维的食物可能刺激消化道,导致症状加重。因此,这些患者应该避免或减少摄入月饼。4. 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月饼中常含有高盐分的成分,如酱油、咸蛋黄等。高盐摄入会引起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限制或避免摄入高盐分的月饼。总结起来,虽然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但不适合所有人食用。糖尿病、高血脂症、肠胃疾病以及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谨慎或避免食用月饼。如果他们非常想品尝月饼,可以选择低糖、低脂肪、低盐分或无糖的月饼作为替代。此外,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也是明智之举。让我们一起享受健康而愉快的中秋节!
694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