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迎来福音!高选择性BTK抑制剂阿可替尼成功纳入医保目录

发布时间:2023-12-27 11:40:40 1008次浏览

2023年12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版)》,成功将阿斯利康新一代高选择性BTK抑制剂康可期®(通用名:阿可替尼胶囊,以下简称“阿可替尼”)纳入医保目录。该药适用于成年MCL患者,他们曾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这个举措显著提高了该创新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为更多中国MCL患者提供了实现高质量长期生存的帮助。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加,老年恶性血液病的患病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其中一种名为套细胞淋巴瘤(MCL)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侵袭性且难以治愈。患者的平均年龄约为60岁,80%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到达晚期(III期或IV期),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并对其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由于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多为老年人,他们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无法忍受传统化疗的副作用。虽然患者对最初的治疗有良好反应,但复发的可能性很高。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只有8%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能够存活10年以上,常规化疗下的5年生存率低于30%,在实现长期生存的过程中仍面临重重困难。

1703648533971691.jpeg

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问世,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长期生存治疗选择。其中,BTK抑制剂是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一种靶向疗法,主要通过抑制白细胞库存激酶(BTK)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复制和转移,达到抗癌作用。BTK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MCL二线及以后的首选方案。阿可替尼是全球首款新一代高选择性的BTK抑制剂,长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MC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59.2个月。此外,由于分子结构的创新优化,阿可替尼提高了对BTK靶点的选择性,降低了与脱靶效应相关的不良事件(如腹泻、高血压、出血、关节痛等)的风险。这对于基础疾病较多、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来说,有助于减轻他们的治疗负担和治疗中止率,并且总体安全性良好。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阿可替尼与其他BTK抑制剂一起被列为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MCL患者的一级推荐方案。而中国抗癌协会(CACA)发布的《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也将阿可替尼等BTK抑制剂列为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MCL患者的挽救性治疗优选方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长马军教授表示:“对于患有套细胞淋巴瘤的患者来说,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是主要的治疗目标。然而,在BTK抑制剂问世之前,我们缺乏对这类患者满意的治疗方案。阿可替尼作为新一代BTK抑制剂,已经在国内获得批准上市,并成功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这不仅为我国的MCL患者提供了与国际同步的治疗新选择,也在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和生存获益方面给予了患者更多信心和希望。”

朱军教授指出,套细胞淋巴瘤患者通常是老年人,相比现有的治疗方案,新一代BTK抑制剂阿可替尼具有多个优势。阿可替尼能够更准确地选择靶点,减少了副作用,且治疗效果更好,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并坚持长期治疗。阿可替尼的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能够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规范治疗的可及性和依从性,从而延长了患者的高质量生存时间。

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事业部总经理陈康伟先生指出:“在血液肿瘤领域,阿可替尼是阿斯利康的基石。该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受益于数万例不同类型的血液肿瘤患者,为他们提供了有效且可耐受的新治疗选择。在今年年初获得中国批准并成功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进一步实现了阿斯利康实现让中国患者获得创新药物的使命。未来,我们将不断提供创新的治疗方案,满足患者需求,并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帮助广大患者实现高质量的长期生存,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


相关推荐

长期酗酒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长期酗酒对身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1.肝脏损害;2. 胃肠道问题;3. 心血管疾病;4. 神经系统问题;5. 免疫系统抑制;6. 精神健康问题;7. 肌肉骨骼问题;8. 肾脏损害。酗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行为,对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虽然适度饮酒可能不会对大多数人造成重大问题,但当饮酒成为一种长期习惯,就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以下是长期酗酒对身体的危害:1. 肝脏损害长期大量酗酒是肝脏的最大敌人。酒精在肝脏中代谢成有毒的物质,导致肝脏受损。最初的症状可能是脂肪肝,但随着酒精滥用的继续,可能发展成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肝硬化是不可逆转的疾病,它使肝脏组织逐渐丧失功能,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2. 胃肠道问题酗酒可能导致胃黏膜炎症和溃疡,这会引起胃痛、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长期酗酒还可能导致胰腺炎,这是胰腺组织的炎症,会导致剧烈的腹痛和严重的健康问题。3. 心血管疾病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双重的。适度饮酒可能对心脏有益,但过量饮酒则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此外,酒精可引发心律不齐,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猝死。4. 神经系统问题长期酗酒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记忆问题和协调困难。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可能会导致维生素缺乏性脑病,这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昏迷和死亡。5. 免疫系统抑制过量饮酒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更容易感染。酒精影响白细胞的功能,使其无法有效对抗病原体。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包括呼吸道感染、肺炎和肝炎。6. 精神健康问题长期酗酒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健康问题。酒精本身是一种荷尔蒙和神经系统抑制剂,它可以改变大脑的化学平衡,导致情绪不稳定和精神健康障碍。7. 肌肉骨骼问题酗酒会导致肌肉萎缩和骨密度减少,增加骨折的风险。此外,酒精可能引发骨骼疾病,如酒精性骨质疏松症。8. 肾脏损害酗酒可能导致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球炎和肾小管功能障碍。这些问题会导致体液平衡紊乱和废物排泄受阻,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长期酗酒对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它不仅影响器官的功能,还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因此,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减少或避免过量饮酒至关重要。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有酗酒问题,寻求专业的医疗和心理支持是改善状况的第一步。及早干预可以减少潜在的长期健康风险。
904

重大突破!发现CLN5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促进BMP合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带来新希望

溶酶体是细胞内的微小区室,它在降解分子时起着垃圾处理器的作用。它对于细胞功能和人体健康来说都非常重要。溶酶体蛋白的功能紊乱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通过确定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如何导致疾病,科学家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疾病,还能为他们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斯坦福大学的化学工程助理教授和遗传学助理教授MontherAbu-Remaileh及其研究团队揭示了溶酶体蛋白CLN5的功能。他们发现这种蛋白在一种罕见但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题为“TheBattendiseasegeneproductCLN5isthelysosomalbis(monoacylglycero)phosphatesynthase”。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一种蛋白质驱动了一个名为双(单酰基甘油)磷酸酯(BMP)的脂质分子合成的关键步骤。已知BMP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揭示这个长期以来难以发现的蛋白质,不仅为科学家们发展新药来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线索,还为细胞生物学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溶酶体被认为一直是分子降解的中心,但同时也是分子合成的场所。据Abu-Remaileh表示:“既然我们已经了解到细胞如何生成BMP,我们就有可能研发出激活这一过程的方法,并有望发现对抗和改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解决方案。”寻找773Abu-Remaileh的研究专注于一系列与溶酶体功能障碍相关的稀有疾病。许多溶酶体贮积症案例表明,特定基因突变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这些基因编码CLN5蛋白,它包含了在溶酶体中制造蛋白质的指令。然而,我们并不清楚在健康人体内,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是什么,也就是为什么这个基因突变会导致疾病的机制,在这类疾病中一直是未知的。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博士生UcheMedoh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正在同时从事两个不同的项目,而这两个项目巧合地相互交叉。其中一个项目是对名为CLN5的基因进行研究,该基因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风险因素。CLN5基因突变非常罕见,患者会在婴幼儿期出现神经变性并提前死亡。Medoh的研究目标是探究CLN5基因编码的蛋白的功能。同时,在另一个项目中,他开始研究一种名为BMP的脂质,这种脂质是一种对细胞功能极其重要的脂肪分子。BMP是溶酶体功能的重要调节剂,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例如,相对于健康人来说,在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体内,BMP的水平会受到破坏。然而,多年来,人们一直不知道细胞是如何以及在哪里生成BMP的。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编码CLN5蛋白,但却没有发现其功能。为此,Medoh想探究一下这个蛋白是否可能是寻找已久的BMP合酶,即制造BMP的蛋白。他表示:“虽然我并非第一个研究CLN5或BMP的人,但可能是第一个同时研究这两种蛋白的人,这让我建立了这种联系。”Medoh进行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他将BMP的前体和一种神秘的蛋白混合在试管中。为了观察这种蛋白是否能够将BMP的前体转化成BMP,他使用了一台名为质谱仪的仪器,这台仪器可以检测出混合物中单个分子的准确重量。被检测出的数值就像指纹一样,能够准确地揭示样品中的成分。因此,当Medoh将BMP的分子前体与这种蛋白混合后,他期待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一个数字:773,即一个BMP分子的质量。Medoh说:“当773出现时,我是唯一一个立刻意识到这种蛋白质是BMP合酶,这种合酶非常难以捉摸。那种感觉就像是一股强大的多巴胺冲动。这真正证明了我为何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我希望能在人类知识的前沿做出一些发现。”细胞拯救Abu-Remaileh需要更有力地证明与生理学相关的证据,因为试管中仅有反应而缺乏其他在细胞内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反应。他指出,“我们需要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以证明生理学上的相关性。”Medoh运用了多种来源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技术工具,最终验证了其神秘蛋白的真实身份——它是BMP合酶。对于Abu-Remaileh来说,关键问题在于细胞的“救援”实验。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作者们利用了经历CLN5基因突变的细胞,并用质谱法来收集和分析其溶酶体。他们观察到BMP水平的下降,而BMP前体分子的水平则相应上升。之后,这些作者为这些细胞提供了没有突变的CLN5,以此来“拯救”它们。通过这一措施,BMP的水平恢复到了正常,从而证实了CLN5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就是BMP合酶。阿布-雷迈莱说,“BMP在维持溶酶体功能的主要途径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能够维护个体的健康,所以这种基因突变非常罕见是有道理的——它的作用至关重要。这种方法显示,通过研究这些罕见疾病,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基础生物学和健康的许多知识。”既然这些作者已确认了产生BMP的蛋白,科学家们有可能基于此开发出新型药物,以增强该蛋白的活性并提高BMP水平,有助于治疗罕见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重新认识溶酶体50多年前,人们首次发现了BMP。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就知道BMP是在细胞内制造并在溶酶体中使用的。虽然科学家们一直怀疑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但这是首次明确证实BMP是在溶酶体中制造的。这也是史上第一个例子,表明溶酶体蛋白负责合成代谢(即制造分子),而不是分解代谢(即降解分子)。Medoh表示:对许多人而言,溶酶体的降解代谢已经成为其功能的代名词。然而,现在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溶酶体的合成代谢,这有助于我们探索更全面的溶酶体功能。
1667

国家医保局辟谣:职工医保缴费事关个人医保,警惕谣言陷阱

近日,在一些网络平台如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上转发了一篇题为《职工注意!2024年起,职工医保缴费将彻底改变》的文章及相关截图。经过核实,该文章中关于"职工医保费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个人将不再拥有自己的医保账户"等内容完全属于虚假宣传。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4号)的要求,各地医保部门通过改革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建立健全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实际提高职工医保参保人门诊保障水平。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制度仍然保留,并保持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变”。首先,个人账户结余的归属保持不变,改革前的历史结余和改革后新划入的结余仍然归个人所有,可用于支付个人及其家属的医疗费用等支出,并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其次,在职职工个人缴费比例和流向不改变,仍然全额转入个人账户。第三,退休人员不缴费的政策仍然不变,个人账户资金仍由统筹基金划入。目前,改革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职工医保门诊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上半年,普通门诊统筹已惠及职工医保参保人次达11.24亿人次。网络上流传的关于“取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相关文章和截图纯属谣言,我们保留追究相关传播谣言者责任的权利。
751

瑞金医院首创一站式代谢病管理中心,引领糖尿病防治新模式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对于医疗机构服务患者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背景下,瑞金医院积极布局打造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不断优化临床专科建设与管理模式,努力推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在7年前发起的。这个中心打造了一种全新的糖尿病诊疗模式,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降低糖尿病和其并发症的患病率。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高达50.1%。然而,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仅为三成。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传统的诊疗方式效率低下,各地区医疗水平参差不齐,急需有效的手段提高基层专科医疗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和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共同发起并组织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的建设和推广。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以"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为核心理念,提供标准化的诊疗服务。中心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将原本分散在不同学科的各种检查资源整合在一起,在一个中心实现对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注册登记、检验检查、诊疗处方、患者教育、随访管理等全部功能。这种方式不仅避免了繁琐的多次往返,为患者提供了一站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全程服务,而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形成了统一标准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通过智慧医疗赋能临床实践,陆续开发了一系列创新性管理产品。其中包括“代谢一体机”、“瑞宁知糖”及“代谢指数”等糖尿病及并发症风险评估系统,以及MMC医护工作站等管理软件。通过这些创新性产品,MMC为各医院和医生提供了有效的疾病筛查、诊疗和综合管理工具。例如,通过创新研发的“代谢一体机”,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包括动脉硬化、眼底照相、神经传导、内脏脂肪及心电图检测等多项检查。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手段,MMC还开发了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和院外实时跟踪系统,实现了对患者的全程管理和无缝衔接。经过7年多的努力,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已经在全国1800家医院推广应用。经过管理,患者的糖化达标率提升至44.7%,代谢指标综合达标率也达到17.2%,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中心还通过一系列活动,为基层、老区和西部地区的人民提供高效的诊疗服务,树立了多个里程碑。而且,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还将在中国港澳等地区落户,为健康“一带一路”战略打下重要基础。通过瑞金医院打造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诊疗模式,为糖尿病防治带来了希望。这个模式的成功不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了最优的诊疗服务,还有效降低了糖尿病和其并发症的患病率。希望这种模式能够在更多地方推广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1045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开设核与辐射健康门诊

近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在健康管理中心设立了核与辐射健康门诊,旨在正确科普与辐射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方便市民咨询与就诊辐射类疾病。据该医院介绍,核与辐射健康门诊整合了辐射防护咨询与辐射疾患诊疗,通过初步筛查判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并根据个体情况提供精准治疗。核与辐射健康门诊的诊疗内容包括一系列辐射类特色检测项目,如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和淋巴细胞微核检测等。门诊汇聚了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职业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等多位辐射治疗专家,致力于为市民解答与辐射相关的疑问,并进行辐射相关疾患的诊治。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强调,作为广州市核与辐射应急救援基地和核生化收治医院,他们一直在开展相关疾病的研究与诊治,并积累了丰富的预防和诊疗经验。该门诊也是广东省首家专业化、系统性的辐射类疾患咨询及诊疗门诊。面对日益增多的辐射相关问题,开设核与辐射健康门诊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便利和专业化服务。通过门诊的辐射防护咨询与专业诊疗,市民能够更好地了解辐射的影响、规避辐射风险,并及时得到精准治疗。这一举措彰显了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责任与担当,也为科学护航辐射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596

肝癌靶向药都有哪些?如何进行选择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而且往往在较晚的阶段才被发现,这导致了治疗的挑战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靶向治疗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靶向药物通过抑制特定的分子和信号通路,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变异提供治疗效果。那么,肝癌靶向药都有哪些?又如何进行选择呢?在肝癌的靶向治疗中,有几个重要的靶点和药物: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GFR在肝癌中的异常激活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关。一些针对EGFR的靶向药物,例如埃洛替尼(Erlotinib)和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过程,VEGFR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多吉美酮(Sorafenib)和雷帕替尼(Regorafenib)是在肝癌治疗中使用的抑制VEGFR的靶向药物,通过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3.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激酶(CDK):CDK在癌细胞的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妥昔单抗(Lenvatinib)是一种靶向多种CDK的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癌。选择适合的肝癌靶向药物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特征和肿瘤的分子特征。以下是一些选择靶向药物的常见依据:1. 分子标志物检测:对肝癌标本进行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例如EGFR的突变状态或表达水平,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特定的靶向药物。2. 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了解不同药物在治疗肝癌方面的临床试验结果是选择合适靶向药物的重要参考依据。关注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以及对特定亚型肝癌的疗效。3. 患者的整体状态:考虑患者的年龄、肝功能、合并疾病等因素。一些靶向药物可能对特定患者群体有限制,因此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选择。4. 个体化治疗:靶向药物的选择应基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经验进行决策。肝癌靶向药物的发展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在使用靶向药物治疗肝癌之前,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特征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总之,肝癌靶向药物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特征和肿瘤的分子特征。通过分子标志物检测、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患者整体状态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医生可以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肝癌靶向药物,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702

研究揭示癌症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干预的影响

近日,在国际知名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上海交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王明松/王贤松团队发表了一篇名为《癌症进展中的淋巴结转移——分子机制、临床意义和治疗干预》的综述文章。该文章总结了淋巴结转移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机制和意义,以及对患者预后和治疗的影响。淋巴结是哺乳动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到了阻止病原体在全身传播的屏障作用,也能够协调不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利用淋巴系统,从而在全身范围内快速扩散和传播,就像小偷通过通风管道进入大楼的各个房间一样。该文主要介绍了淋巴结的解剖和生理特征,并概述了肿瘤转移至淋巴结的分子机制。这包括肿瘤细胞如何迁移到淋巴结、调节淋巴管生成、转移前壁龛的形成、淋巴结中肿瘤细胞的代谢适应以及在转移性淋巴结中的免疫逃避等机制。同时,论述了淋巴结转移对患者肿瘤分期、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影响,并整理了当前学界对转移性淋巴结的识别、诊断和治疗策略探索中相关学术争议。该文对淋巴结转移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除了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之外,免疫疗法、靶向治疗方案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精准的治疗选择。近年来,诊疗一体化的策略在淋巴结转移的诊疗中也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该文通讯作者是附属九院的胸外科王明松主任医师和组织工程王贤松副研究员。胸外科硕士研究生纪浩然和胡创共同是该文的第一作者。
551

预防药物性食道炎:吃药导致食道损伤,请关注这4个注意事项

近期,医院门诊接诊了一位食道损伤的患者,是一名男性。他在吃药后的次日出现了严重的胃痛。经过检查发现,他的胃食道出现了损伤。而这个损伤的原因是他在口服药物时只用了一点点水送药,导致药物粘附在胃黏膜上,进而引起胃黏膜的损伤。另外还有一位女性因为干吞药物而导致药物附着在食道黏膜上,引发了食道溃疡。医生们表示,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有些患者甚至在错误服药后导致了胃穿孔。这些疾病就是典型的药物引起的食道炎症。使用药物时,特别是吃药期间,我们要注意以下四点,以避免出现药物性食道炎,也就是食道损伤的情况。什么是药物性食道炎?据正式文献报告显示,自1970年以来,已有100多种药物被证实可导致药物性食道炎,其中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某些口服抗生素。当前认为,药物对食道和胃粘膜的损伤是由于停留时间过长、局部渗透压过高以及药物具有酸性或碱性等原因所导致的。药物引起的胃食道炎的主要症状是疼痛。食道炎的症状可以是胸闷和吞咽困难。胃炎的症状可以是胃部不适。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中难免需要服药,因此,正确的用药方法非常重要。医生建议,服药时需要遵循以下四个要点:1、服用药物时,建议使用100毫升以上的温热开水来搭配,这样可以降低药物与食道粘膜接触的浓度和时间。同时,这也有助于促进胃排空,减少药物在胃中的浓度和停留时间。2、服药时,应保持站立或者坐着的姿势,服药后需等待半小时后才可以平躺。3、在服药的时候,如果感觉到喉咙或胸口有药物残留,应该多喝水,或者及时咨询医生。4、请不要以私人方式更改药物的制剂,例如,请勿将胶囊中的药粉倾倒出来食用。
1025

戈利昔替尼:迪哲医药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创新之光

近日,迪哲医药宣布,他们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针对淋巴瘤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意味着戈利昔替尼可能成为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新希望。JAK/STAT信号通路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T细胞淋巴瘤。戈利昔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通过靶向JAK/STAT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成为淋巴瘤领域全球首个并且目前唯一处于NDA申报阶段的药物。当前可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的客观缓解率(ORR)几乎都不超过30%,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数字。然而,戈利昔替尼在全球多中心关键性临床试验(JACKPOT8的B部分)中表现出了出色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在每日一次口服给药下,戈利昔替尼能够持续抑制JAK/STAT通路,单药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44.3%,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CRR,23.9%)。这些数据表明,戈利昔替尼是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戈利昔替尼在国际上备受认可,体现了中国在原研药领域的硬实力。他们连续4年在国际顶级学术大会上获得5项口头报告,证明了他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此外,戈利昔替尼还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快速通道认定”,成为首个获得该认定的针对PTCL的中国原创新药。并且他们在国际期刊《肿瘤学年鉴》上发表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因子为51.8。戈利昔替尼以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为优先开发的适应症,打造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迪哲医药还计划继续挖掘戈利昔替尼在其他领域的潜力,包括实体瘤和自身免疫等领域。他们正在与另一款国产肺癌靶向药舒沃哲®(舒沃替尼)联合进行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标准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标志着他们在肿瘤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总之,戈利昔替尼是迪哲医药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一颗闪亮之星。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不仅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还为中国原研药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期待着戈利昔替尼在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他领域的进一步突破和应用。
1298

医保直接结算:解决医药货款回款难题的新机制

最近,河南省医保局发布了《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医药货款的湖南做法》,针对回款问题作出回应。文章指出,保证回款是药品、医用耗材集采政策的关键之一,但问题仍然突出。回款慢导致的中选产品供应不及时,打折扣了集采“降价惠民”改革的效果,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不仅头部企业面临回款困境,中小械企和经销商也同样如此。解决回款难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湖南省医保局提出了解决回款问题的方法——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医药货款。在国家有部署,市场有需求,多省有经验的背景下,湖南省对此表示大力支持。推进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医药货款是贯彻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推动医疗服务体系、药品耗材流通领域的发展。湖南省身体力行成为“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的践行者。从2023年10月1日开始,湖南全省范围内实施医保基金直接结算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的货款。不仅仅是湖南省,山东省医保局也在加快推进医保直接结算货款的落地。自9月15日起,山东省将开始执行第三批医用耗材和省际联盟关节骨水泥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并实行医保直接结算,将中选产品货款及时纳入结算范围。今年以来,医保直接结算耗材货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几乎覆盖了全国半数省份。随着耗材带量采购范围的扩大,医保直接结算的覆盖面也将进一步扩大,回款问题必将得到更加彻底的解决。
644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