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心血管疾病患者癌症风险显著增加,并存在复杂的共同机制

发布时间:2023-09-23 10:57:51 927次浏览

最新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癌症,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其癌症风险增加了20%。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心血管病和癌症之间存在更复杂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风险较其他心血管病患者更高。炎症、代谢适应等生物过程可能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相关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肺癌和结肠癌的筛查非常重要,且早期筛查可能有利于早发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相关研究分析。

癌症是全球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且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常常同时存在。以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此外,这两种疾病还可能有更复杂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动物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会加速癌症的发展。

一项最近在JACC子刊上发布的研究分析了超过2700万人的数据,结果显示心血管病患者患癌症的风险明显上升。特别是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来说,他们患癌症的风险增加了20%。

心血管疾病患者癌症风险显著增加,并存在复杂的共同机制1.jpg

对2720万居民进行了研究分析,他们中的一部分患有心血管疾病,另一部分并未患病。这些居民的平均年龄为43.3岁,其中女性占55.7%。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

根据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患者相较于没有心血管病的居民,更容易患上癌症。尤其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其癌症患病率更高(见图1)。

心血管疾病患者癌症风险显著增加,并存在复杂的共同机制2.jpg

图1 癌症累积发病率

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人与没有心血管病的居民相比,患癌症的风险分别增加20%和8%。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患癌症的风险增加11%。

经进一步分析发现,即使校正了吸烟状况、体重指数和心衰对结果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相比,仍然存在显著增加的患癌症的风险。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患癌风险仍然高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

通过对癌症亚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患肺癌、膀胱癌、结肠癌、头颈癌、肝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肾癌以及淋巴瘤、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人患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的风险较低。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相比,他们患有膀胱癌、结肠癌、肺癌、淋巴癌、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分别增加了58%、53%、43%、42%、40%、42%。

研究人员分析发现,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间存在着关联,这种关联是通过一些共同的生物过程来介导的,例如炎症和代谢适应。这种关联与传统的共同危险因素是独立的。

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变异与一个广为人知的癌症基因位点9p21有关,而不是与调节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基因有关。

炎症和免疫细胞激活也与这个问题有关。根据CANTOS研究,使用抗白细胞介素-1β抗体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能降低肺癌和其他癌症的死亡率。

最新研究发现,使用针对淋巴瘤患者的巨噬细胞检查点抑制剂以重新激活抗癌免疫监测机制,还能够降低血管炎症。

此外,克隆性造血诱发的不确定性突变(CHIP)过程也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虽然目前对于CHIP突变与心脏病之间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人们普遍认为炎症小体激活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同期评论指出,该研究强调了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间的互动,从共同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和流行病学角度探讨了两种疾病。在新诊断的癌症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很高,约在17%到43%之间。这两种疾病都有共同的风险因素,如年龄增长、吸烟、糖尿病、肥胖和环境暴露等(见图2)。炎症和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机制是这两种疾病的共同机制。

心血管疾病患者癌症风险显著增加,并存在复杂的共同机制3.jpg

图2 癌症与心血管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双向关系及治疗相互作用

这项述评还指出,针对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有必要特别进行肺癌和结肠癌的筛查。

对于没有吸烟史的患有早发性心血管病的患者来说,早期筛查可能是有价值的。这是因为研究中心发现,血管病患者罹患癌症的高发病率与烟草暴露无关。

需要进一步研究可能存在的早发心血管疾病与45岁以下癌症风险之间潜在的联系。目前的研究已经确认了肥胖、血脂异常和缺乏运动对早期结肠癌的风险影响。

但述评指出,尽管这项研究还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但数据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限制。例如,它没有考虑到身体活动、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总而言之,心血管病和癌症是两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最新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癌症,并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癌症风险更高。这一发现为心血管病和癌症之间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炎症和代谢适应等生物过程可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并进行肺癌和结肠癌的筛查非常重要。此外,早期筛查可能对于早发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这项研究结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提供了我们进一步研究心血管病和癌症之间关系的新的方向。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了解这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相关推荐

特应性皮炎将迎来新选择!罗氟司特乳膏sNDA申报上市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的局部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一种快速、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的重点。最近,一项关于罗氟司特乳膏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罗氟司特是一种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已经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斑块性银屑病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果。而现在,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罗氟司特乳膏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也表现出极佳的疗效。根据INTEGUMENT-1和INTEGUMENT-2两项III期研究的数据,罗氟司特乳膏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研究结果显示,罗氟司特乳膏组达到指标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在瘙痒减少方面,罗氟司特乳膏还展现出出色的功效。此外,罗氟司特乳膏的耐受性也良好,使其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特应性皮炎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期,因此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性是一个难题。然而,涂抹方便的罗氟司特乳膏能够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这对于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罗氟司特乳膏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随着未来更多研究的开展和药物的进一步应用,希望特应性皮炎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重获健康和舒适。
705

甘李药业门冬胰岛素哈萨克斯坦中标,国际市场拓展再传喜讯

近日,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李药业)宣布,该公司最近在哈萨克斯坦政府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招标采购项目中取得了成功。甘李药业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的身份,中标了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和胰岛素注射笔,将在未来一整年内向哈萨克斯坦市场供应所需量。甘李在此次竞标中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招标程序和官方产品技术评审,凭借出色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价格成功中标。这加强了公司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持续前进的步伐,为甘李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带来了新的推动力。甘李药业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RapilinTM)于去年8月在哈萨克斯坦获得了上市批准,成为公司首次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身份在海外市场获得产品上市批准的重要里程碑。这标志着甘李品牌产品成功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今年5月,甘李药业的胰岛素注射笔(GanleePenTM)也获得了哈萨克斯坦注册批准,进一步完善了该公司在当地市场的糖尿病治疗产品布局。甘李将积极履行“一带一路”倡议,采取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政策、寻找合作伙伴、适应当地需求等。同时,他们将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加强药物研发、技术创新和产品合作,以期为患者、医务工作者和医疗保障体系提供更有价值的治疗选择。
520

科学家成功发现NLGN4XTCR转基因T细胞治疗胶质瘤的新疗法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Neuro-Onc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题为“NLGN4XTCR转基因T细胞治疗胶质瘤”,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成功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免疫疗法在面对小鼠脑瘤时的疗效。胶质母细胞瘤是脑瘤中最具侵袭性的一种,它会在大脑广泛扩散,很难通过外科手术完全切除,化疗或放疗的效果非常有限。为了治疗患者,临床医生和科学家正在测试许多免疫治疗策略,其中包括过继T细胞疗法。这种疗法主要通过从患者体内分离T细胞并在培养皿中修饰后再转移到患者体内来治疗。目前,临床医生正在寻找多种治疗方法来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研究人员LukasBunse表示,我们在这项研究中使用了一种相对新的概念——T细胞受体转基因细胞(T细胞受体转基因细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首先在脑瘤患者身上注射了一种叫做NLGN4X(Neuroligin4X)的抗原片段,这种抗原片段能参与突触的形成,并且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存在大量,但在健康的大脑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接着,我们从接受注射者的血液中分离出能被NLGN4X激活的T细胞,并让这些T细胞带有一种特殊的受体,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与胶质母细胞瘤相关的抗原。然而,由于这种方法只能得到少量的具有NLGN4X特异性的T细胞,所以不足以用于细胞治疗。为此,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技术,分离出能编码NLGN4X特异性T细胞受体的基因,然后将这些基因引入供体血液中的T细胞或者培养皿中的T细胞系中。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成功地产生了大量具有相同特异性的T细胞,这些T细胞能够识别癌症抗原NLGN4X。随后的研究发现,NLGN4X特异性的T细胞在培养皿中能够杀死脑瘤细胞。利用经转基因的NLGN4X特异性人类T细胞治疗脑瘤的小鼠,超过40%的小鼠对治疗有良好的反应,肿瘤体积减小,且相较于未治疗的小鼠,其存活时间更长。当研究者Bunse看到这些最初的研究取得如此有希望的结果后,他们希望能够利用疫苗诱导的T细胞受体来靶向作用脑瘤抗原,这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方法来开发新型胶质母细胞瘤免疫疗法。在黑色素瘤中,一些患者的生命被延长了,而这是通过转基因T细胞受体来实现的。研究者认为,我们也可以设想产生转基因T细胞受体来针对患者体内的癌症抗原。在临床研发中,与转基因T细胞受体相比,更为先进的是使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如今,CAR-T细胞已经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白血病和淋巴瘤,但这两种细胞疗法在一个重要方面可能存在差异。研究者Bunse解释道,通过转基因T细胞受体,我们可以针对仅在癌细胞中发现的抗原,这些抗原可以通过MHC1类呈现分子在细胞表面展示出来,而CAR-T细胞的受体则无法实现这一点。未来,研究人员将在临床中对这个概念进行测试。总体来看,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NLGN4X-TCR-T策略在临床前胶质母细胞瘤模型中展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这项研究是全球范围内首次提供证据,表明我们有望利用疫苗诱导的人类TCR(T细胞受体)来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788

戈利昔替尼:迪哲医药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创新之光

近日,迪哲医药宣布,他们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针对淋巴瘤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意味着戈利昔替尼可能成为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新希望。JAK/STAT信号通路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T细胞淋巴瘤。戈利昔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通过靶向JAK/STAT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成为淋巴瘤领域全球首个并且目前唯一处于NDA申报阶段的药物。当前可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的客观缓解率(ORR)几乎都不超过30%,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数字。然而,戈利昔替尼在全球多中心关键性临床试验(JACKPOT8的B部分)中表现出了出色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在每日一次口服给药下,戈利昔替尼能够持续抑制JAK/STAT通路,单药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44.3%,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CRR,23.9%)。这些数据表明,戈利昔替尼是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戈利昔替尼在国际上备受认可,体现了中国在原研药领域的硬实力。他们连续4年在国际顶级学术大会上获得5项口头报告,证明了他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此外,戈利昔替尼还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快速通道认定”,成为首个获得该认定的针对PTCL的中国原创新药。并且他们在国际期刊《肿瘤学年鉴》上发表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因子为51.8。戈利昔替尼以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为优先开发的适应症,打造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迪哲医药还计划继续挖掘戈利昔替尼在其他领域的潜力,包括实体瘤和自身免疫等领域。他们正在与另一款国产肺癌靶向药舒沃哲®(舒沃替尼)联合进行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标准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标志着他们在肿瘤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总之,戈利昔替尼是迪哲医药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一颗闪亮之星。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不仅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还为中国原研药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期待着戈利昔替尼在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他领域的进一步突破和应用。
1159

非遗传机制肺癌治疗的新突破

近日,在美国最大的癌症研究和治疗机构之一的City of Hope以及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的努力下,一项关于肺癌治疗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该研究发现,非遗传机制在影响肺癌患者对某种癌症疗法的耐药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该研究团队的重点是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抗癌药物sotorasib的耐药性。sotorasib通过抑制一种名为KRAS G12C的蛋白质特定突变来阻止癌细胞的不受控制生长。研究结果显示,最初,大多数肿瘤细胞对sotorasib都非常敏感。然而,一些细胞通过非遗传机制实现了对该疗法的耐受性,而非通过基因突变或操纵KRAS-Sotorasib相互作用网络来实现。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停止使用sotorasib治疗后,肿瘤细胞会重新变得敏感,这表明这种耐药性是可逆的,并且由非遗传机制驱动。然而,如果患者持续接受治疗,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对药物的永久性耐药。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将sotorasib与一种名为卡非佐米(carfilzomib)的抗癌疗法联合使用,已经具有基因突变的NSCLC细胞中的耐药性可以得到解决。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批准卡非佐米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癌症。卡非佐米与索托拉西有协同作用,并且再次涉及非遗传机制。在许多癌症类型中,KRAS蛋白质都会发生突变,其中约有30%的NSCLC患者存在这种突变。像sotorasib这样专门针对突变KRAS蛋白质的小分子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一线治疗,并且通常具有初期的有效性。然而,治疗效果最终会下降,这表明肿瘤已经产生了耐药性。这种耐药性可能是先天性的,即存在于药物暴露之前具备对抗毒性治疗作用的突变,也可能是后天获得的,即治疗诱导的突变导致的。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突变的潜在机制主要是遗传性的。然而,Salgia博士和他的团队通过这项研究结果,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遗传机制可能不是治疗耐受性的唯一驱动因素。这项研究的结果强调了遗传和非遗传机制在癌症治疗耐药性中的相互关系,并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机会,特别是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耐药性。这些结果具有独特性,因为KRAS分子的灵活性可能会影响治疗反应的观念以前并未受到重视。例如,对sotorasib的耐药性并不一定会转化为对另一种KRAS抑制剂adagrasib的耐药性。这一发现表明,通过采用替代治疗方法,sotorasib引起的变化可能不会阻碍与其他疗法的作用。最后,Salgia等人的研究结果强调了潜在的替代治疗策略,例如卡非佐米和索托拉西的组合,用于治疗对治疗具有挑战性和难治性的NSCLC KRAS G12C 肿瘤。这意味着了解患者对何种治疗方式具有抵抗性,是个性化治疗的关键。基于这些令人兴奋的临床结果,City of Hope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展一项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这种组合治疗的有效性。这将为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治疗选择,尤其是那些面临耐药性挑战的患者。这项研究的突破不仅对科学界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患者和医疗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通过深入了解肺癌治疗耐药性的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617

研究揭示癌症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干预的影响

近日,在国际知名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上海交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王明松/王贤松团队发表了一篇名为《癌症进展中的淋巴结转移——分子机制、临床意义和治疗干预》的综述文章。该文章总结了淋巴结转移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机制和意义,以及对患者预后和治疗的影响。淋巴结是哺乳动物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到了阻止病原体在全身传播的屏障作用,也能够协调不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利用淋巴系统,从而在全身范围内快速扩散和传播,就像小偷通过通风管道进入大楼的各个房间一样。该文主要介绍了淋巴结的解剖和生理特征,并概述了肿瘤转移至淋巴结的分子机制。这包括肿瘤细胞如何迁移到淋巴结、调节淋巴管生成、转移前壁龛的形成、淋巴结中肿瘤细胞的代谢适应以及在转移性淋巴结中的免疫逃避等机制。同时,论述了淋巴结转移对患者肿瘤分期、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影响,并整理了当前学界对转移性淋巴结的识别、诊断和治疗策略探索中相关学术争议。该文对淋巴结转移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深入探讨。除了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之外,免疫疗法、靶向治疗方案和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精准的治疗选择。近年来,诊疗一体化的策略在淋巴结转移的诊疗中也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该文通讯作者是附属九院的胸外科王明松主任医师和组织工程王贤松副研究员。胸外科硕士研究生纪浩然和胡创共同是该文的第一作者。
506

中秋月饼吃多了会怎样,医生揭示食用风险

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感受团圆和祝福的美好。而月饼作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食物,也成了人们庆祝的重要一环。然而,过度食用月饼可能会给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因此我们在享受这美味佳肴的同时,也需要适量食用。月饼以其独特的馅料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然而,月饼的高热量和高糖分也是无法忽视的问题。一款普通蛋黄月饼的热量通常在300卡路里以上,并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脂肪。如果过度食用,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并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为了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需注意适量食用月饼。首先,每天的热量摄入应该在合理范围内,一份月饼的热量差不多等同于一顿正餐的热量,因此,如果你已经吃过了正餐,尽量减少月饼的摄入量。其次,选择低糖、低脂的月饼,这样可以降低糖分和脂肪的摄入。最后,多关注其他食物的搭配,例如搭配一些水果和蔬菜,来增加饮食的均衡性。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和心脏病患者,他们更应该注意控制食量和选择合适的月饼。他们可以选择低糖或者无糖的月饼,或者选择其他代替品,如南瓜饼和芋头饼,这些替代品热量更低,营养价值也更高。总的来说,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教育时刻。尽管月饼美味可口,但我们要懂得适量食用,避免因为过度摄入而导致的健康问题。因此,在中秋节期间,让我们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谨记健康的原则,让中秋节成为一个健康新开始。
7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效果显著还能减轻副作用

浙江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中医师袁国荣表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他认为,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西医的精准治疗理念相结合,能够相辅相成,最大限度地延长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存活时间,并减轻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过程吧。“看中医好,还是看西医好?”这是浙江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中医师袁国荣经常听到的患者疑问。“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效果更好。”在他看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西医的精准治疗理念相结合,能够相辅相成,最大限度地延长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存活时间,并减轻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中药配合化疗,给予了令人惊喜的巨大效果。“我妻子之前曾患过中风,身体状况较弱。在我们当地医院进行了两次化疗后,她开始出现食欲不振、失眠、便秘问题,甚至连走几步路从客厅到餐厅都变得异常艰难。那时候,我意识到能够全家人团聚享用一顿美餐是多么珍贵。”孙奶奶的丈夫回忆起妻子当时的状况,仍感到非常心疼。10年前,孙奶奶(化名)刚刚接受结肠癌手术,本以为切除肿瘤后一切就能恢复正常,然而接下来却是一段漫长而痛苦的化疗过程。经历了两次不愉快的经历后,尽管家人不断劝说,孙奶奶仍然坚决拒绝再次接受化疗。但是,当地医院的医生考虑到她的结肠癌已经进入三期(中晚期),肿瘤可能随时复发,所以需要进行6次化疗。正当家人犹豫是否应该继续化疗时,他们听说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怀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们多方打听后带着孙奶奶来到袁国荣教授的诊所接受治疗。袁国荣在孙奶奶入院后,为她开了经典中药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并进行了个性化的加减治疗。3天后,孙奶奶的恶心和纳差症状明显减轻,大便通畅,精神逐渐恢复。在孙奶奶的基本营养和身体状态有所改善后,袁国荣考虑结合孙奶奶的个人情况,适时再次进行化疗,采用化疗结合中药治疗的方法,计划接下来的6次化疗。化疗过程大约持续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我们根据孙奶奶的病情和耐药情况不断调整中药的配方和用量。一旦她的身体不能承受西医的抗癌化疗,我们就会停止该治疗,给予身体恢复的时间,但中医中药的治疗从未中断。袁国荣表示,接下来的六次化疗相对较平顺,没有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令人惊喜的是,在接下来的十年的随访中,她的肿瘤从未复发。根据不同的伤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让患者能够获取最大的康复效益。简单来说,人体就像土壤,癌细胞就像种子。当种子生命力强,土壤环境适宜时,癌细胞就会在土壤中扎根、发芽和成长。袁国荣介绍,“连根拔起”这些癌细胞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调理”和“杀”。所谓“调理”,就是通过一些肥料改善土壤的环境,让它不适合癌细胞种子的生长。换言之,通过中药调理来改善肿瘤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杀”就是采用西医的快速治疗方法,直接消灭癌细胞,但并不能排除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因此,中医观点认为,肿瘤疾病是全身病症在局部的表现。西医使用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来治疗局部病灶,尽管治疗效果显著,但放化疗可能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如果精气受损,就需要通过养阴生精来修复;如果气血受损,就需要养补气血;如果脾胃受损,就需要调理和补充脾胃功能;如果肝肾受损,就需要滋补肝肾功能。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这些调理和滋补的方法。因此,将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治疗肿瘤疾病,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中医擅长于扶正,而西医擅长于祛邪和解毒。袁国荣认为,我国目前的一大特色是中西医结合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理病期和体质特点,采取灵活的中西医结合方式。对于早中期的肿瘤患者,可以以西医为主进行治疗,辅以中医的治疗方法;而对于晚期的患者,则可以综合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或者只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国中医药专家袁国荣指出,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医药可以预防肿瘤术后的复发。第二,中医药可以减轻肿瘤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的毒副作用。第三,中医药可以巩固肿瘤放化疗后的疗效,有效防止肿瘤复发。第四,中医药可以治疗无法承受放化疗的老年肿瘤患者。第五,中医药可以治疗各种结节病变,并起到预防癌变的作用。最后,中国中医药专家袁国荣指出,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取得良好的疗效。中医药可以预防肿瘤术后的复发,减轻肿瘤治疗的毒副作用,巩固放化疗的疗效,治疗老年肿瘤患者,以及预防癌变。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可以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649

肿瘤贫血血小板增多之谜,黄波张晓辉张毅团队揭秘

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张晓辉教授团队以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毅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名为《Tumor cell-released kynurenine biases MEP differentiation into megakaryocytes in cancer patients by activating AhR-RUNX1》,主题是激活AhR-RUNX1的研究。这项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产生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即犬尿氨酸(Kyn),通过血液循环被骨髓中的巨核红系祖细胞(MEP)所吸收。这进一步刺激了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的活性,导致MEP细胞分化失衡,更倾向于巨核细胞,而不是红细胞。因此,这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血小板数量增加。贫血和血小板增多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疾病治疗和生存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然而,多年以来,这种现象背后的机制一直没有被解开。阿尔芬烃受体(AhR)是一种基本的螺旋-环-螺旋蛋白家族成员,它在多个细胞中发挥重要的转录因子作用,包括造血祖细胞。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在AhR缺失的小鼠中,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出现缺陷;而AhR抑制剂Stemregenin(SR1)可能增强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红细胞生成,这表明AhR可能对巨核细胞-红系分化起调节作用。在这个研究中,研究小组创建了荷瘤小鼠模型,并发现这些小鼠的MEP分化异常,而且AhR激活。利用体外的克隆实验,我们证明了分离的MEP更倾向于分化成巨核细胞。然而,在我们敲除了AhR基因的小鼠中接种肿瘤后,并没有发现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发育分化异常。该研究小组先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会增加表达吲哚2,3双加氧酶(IDO1),这种酶能够促使色氨酸转变为犬尿氨酸(Kyn)。Kyn是AhR的配体,在被肿瘤细胞释放后,经过血液循环,可以到达骨髓,并进入MEP细胞内,从而激活AhR。MEP的分化是通过一系列转录因子的调节来实现的。研究团队发现,调控巨核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RUNX1在荷瘤小鼠的MEP中表达增加。同时,AhR与RUNX1的启动子结合并使其表达上调。此外,Kyn进入细胞需要转运子的介导,他们还发现在MEP中Kyn转运子SLC7A8的表达也上调,并且SLC7A8的表达受到AhR的正反馈调节。利用人源化的小鼠模型,研究团队发现Kyn-AhR-RUNX1在人MEP向巨核系分化过程中具有调控作用,与非人源化小鼠的结果一致。此外,他们发现通过使用AhR的抑制剂可以逆转这种异常分化现象。此外,研究团队还在白血病患者骨髓和没有肿瘤侵袭的淋巴瘤患者骨髓中验证了Kyn-AhR-RUNX1信号可以调控病人MEP的异常分化。AhR是肿瘤免疫中一个重要的分子,在针对AhR的多种抑制剂进行临床试验。该研究工作阐明了AhR对于导致肿瘤相关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的关键因素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88201)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I2M-1-021)等项目的支持。
573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