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丨名医揭秘“全身跑”的肿瘤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3-09-25 17:09:09 949次浏览

近日,由广东省卫健委、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简称“中肿”)、广东省抗癌协会联合广州日报推出的“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暨义诊活动”迎来了第三场,这次活动聚焦于淋巴瘤和血液肿瘤的防治知识。来自中肿的内科高岩副主任医师、内科王钊主治医师和头颈科李敏主管护师分别就《CAR-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淋巴瘤防治知多少》和《血液肿瘤、淋巴瘤患者的心理调适》这三个主题进行分享,为市民普及防癌抗癌知识,并回答了患者的问题。同时,当天名医专家们还在中肿的越秀院区、黄埔院区、中肿甘肃医院三个院区进行了同步的义诊活动。

张远权在活动致辞中强调,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本次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肿瘤科普,进一步提高社会大众对科学防癌意识的认识,构建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鼓励更多的社会志愿者参与肿瘤防控工作,共同为社会的肿瘤防治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丨名医揭秘“全身跑”的肿瘤防治方法.jpg

科普精彩看点

一、CAR-T疗法:为T细胞装上“导航”,精准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丨名医揭秘“全身跑”的肿瘤防治方法4.jpg

CAR-T疗法是一种神奇的治疗方法,内科副主任医师高岩首先解释了淋巴瘤的概念。他指出,淋巴瘤是一种免疫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异常免疫细胞有关。在我国,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排名第8位,特别常见于60-70岁的人群,并且发病率逐年增加。淋巴瘤主要好发于淋巴组织丰富的器官,例如淋巴结、扁桃体、脾脏和骨髓。

“淋巴瘤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高岩解释说,淋巴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手术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针对DLBCL而言,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难以治愈的情况。在2021年6月,我国上市了第一种CAR-T药物,可用于治疗经过二线或更多治疗后仍然复发或具有难治性的成年患者,这为淋巴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CAR-T疗法到底是什么?高岩指出,身体内的细胞各司其职,为身体健康做出贡献,但正常细胞有时会突变成肿瘤细胞。此时,人体免疫细胞如T细胞能够通过辨别肿瘤细胞的特征来确认并消灭它们。然而,肿瘤细胞聪明地通过免疫逃逸机制来隐藏自己的特征。经过基因改造的CAR-T疗法使得T细胞仿佛装上了导航,可以识别并消灭癌细胞即使它们伪装得很好。

CAR-T疗法涵盖了多个环节,包括诊断检查、采集白细胞、进行桥接治疗、进行淋巴细胞清除性化疗、回输CAR-T细胞、管理不良反应以及定期随访等。临床研究表明,CAR-T疗法可以使超过80%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超过40%的患者接受CAR-T疗法后可以生存超过5年。有些患者可能会问:这种治疗对身体有害吗?实际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性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是CAR-T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发热、低血压、心动过速、缺氧、寒战等症状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以及脑病、震颤、头晕、失语、谵妄等症状的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性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高岩指出,这些症状多为轻至中度的,并不必过于担心。但是,患者必须注意管理不良反应,并进行定期复查。

二、淋巴瘤≠淋巴癌

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丨名医揭秘“全身跑”的肿瘤防治方法5.jpg

淋巴癌和淋巴瘤不是同一种疾病。内科王钊主治医师在科普讲座一开始就澄清了患者常常认为的谬误。他指出,如果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并经过检查发现是淋巴癌,淋巴癌和淋巴瘤并不是同一种疾病。王钊解释,一般来说,医学上将起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称为"癌",例如肺癌、肝癌等。而起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肌肉、骨等的恶性肿瘤则称为"瘤"。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病情进展迅速的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例,主要发生在50-70岁的男性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症状是淋巴结无痛性、逐渐增大。约有40%-60%的患者还可能在胃肠道、皮肤及其他器官中发现淋巴瘤的生长,导致多种不适感。不过,这类淋巴瘤经过规范化治疗后,患者的治愈率较高。而惰性淋巴瘤则症状不明显,疾病进展缓慢,许多人在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

王钊表示,淋巴瘤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首先是免疫功能的缺陷。如果有遗传性的免疫功能不良,淋巴瘤就更容易发生。其次,病毒感染也是一个因素。例如,在感染艾滋病毒(HIV)等病毒的基础上,引发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的概率很高,从而导致淋巴瘤的发生。第三,细菌感染也可能是一个原因。例如,幽门螺旋杆菌不仅会引发肠胃疾病,还会并发淋巴瘤。第四,接触致癌物质也是一个因素。如果患者在工作中经常暴露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放射线下,就很容易患上淋巴瘤。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也可能引发淋巴瘤。

“淋巴瘤属于最敏感的肿瘤之一,化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适合接受化疗的患者应该积极配合。”王钊指出,尽管化疗可能会带来一些毒副作用,但口服或输注化疗药物可以使药物的作用遍及全身,从而充分消灭潜在的淋巴瘤细胞。而且,与仅仅进行放疗或手术治疗相比,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优化,通过化疗治疗后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如何预防淋巴瘤需要注意什么?王钊建议,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熬夜、吸烟和饮酒。在日常饮食中,要避免食用过热、过凉或坏掉的食物。对于老年人和患有遗传基因的人来说,可以多摄入碱性食物。此外,要注意适量摄取多种维生素,保持轻松的心态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免疫力,同时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检。

王钊强调了患者必须选择专业的医院和淋巴瘤专科医生,在治疗前要关注治疗效果、毒副作用、价格等重要信息。要详细记录用药后的反应情况、检查结果的异常值、过去的主要治疗进程等信息。如果需要转诊,一定要携带既往就诊的文字记录、影像学照片、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等资料。

三、患者心理调适:专注当下,而非担忧未来和懊悔过去

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丨名医揭秘“全身跑”的肿瘤防治方法6.jpg

许多患者告诉我,被诊断为癌症后,常感紧张焦虑,无从继续生活。我想说的是,面对这种挑战,担心是正常的,我们医务人员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您并不孤单。头颈科主管护师李敏告诉患者们,在专注治疗病情的同时,医务人员也会花很大精力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

“在患病过程中,患者会有许多想法涌现。例如‘如果我的治疗进展不顺利,该怎么办?’‘假如治疗后再次复发,应该怎么办?’‘如果我之前更注重自身健康,是不是就不会生病?’当出现这些想法时,会让人沉入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中。”李敏提到,这些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没有专注在当前,而是不断地担心未来和懊悔过去。

“我想与大家分享一种心理调适的方法,即‘正念’。”李敏指出,这是一种心智锻炼的方式,全球已有许多研究证实了这种心理调适方法的有效性。“正念是一种意识当下的能力,它让我们不再被脑中有关未来和过去的思绪所困扰。”随后,李敏带着患者们进行了一些小练习,大家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我们可能会听到手机的铃声,听到呼吸声……当我们运用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体验时,我们正处在当下。”那难道日常生活中我们什么都不应该去思考吗?李敏解释道,我们并不是要“空白思考”,而是不受各种复杂思绪的控制,主动地选择要思考哪些问题,将被动转化为主动。

李敏提到,当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感到紧张时,可以尝试一下"热汤呼吸法"来放松。她说,可以想象眼前有一碗热汤,如果想要把汤吹凉,我们的呼吸状态会有所不同,呼气的时间会变长,吸气的时间会变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好地调节副交感神经系统,使我们逐渐放松下来。她还推荐患者阅读三本书,《正念:此刻是一枝花》、《正念:癌症康复》和《自我关怀的力量》。如果患者有心理困扰,也可以预约心理舒缓门诊来寻求帮助。

科普义诊预告

1695632703642366.jpg

自9月9日起,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暨义诊活动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举行八场周末科普和义诊活动,每场活动将专注于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

10月14日上午,第四场科普义诊活动将以肝胆胰肿瘤的防治为主题。这次活动不仅有线上科普讲座,还将在线下同步进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视频号、广州日报新花城App、广州日报健康有约视频号、触电新闻、荔枝网直播等平台都将同步直播。此外,当天还将在中肿越秀院区、黄埔院区以及兰州的中肿甘肃医院同步举行线下义诊活动。



相关推荐

最新公告!国家药监局关于无参比制剂品种仿制研究的重要通知

10月13日,国家药监局最新发布了一份公告(2023年第130号),内容涉及无参比制剂品种的仿制研究。该公告由国家药监局考虑了多个方面,包括起草背景、适用范围、临床价值评估、注册分类等。根据公告内容,国家药监局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患者在临床用药方面的需求,保障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出于这个目的,他们鼓励申请人选择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公布的参比制剂目录中收录的品种进行仿制研究。对于那些参比制剂目录中未收录的品种,即无参比制剂品种,只要经过评估证明具有预期的临床价值,申请人就可以进行仿制研究。《国家药监局关于无参比制剂品种仿制研究的公告》政策解读一、《国家药监局关于无参比制剂品种仿制研究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起草的背景和考虑是什么?(一)仿制药注册分类改革2015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将仿制药由“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调整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并调整药品注册分类,要求仿制药审评审批要以原研药品作为参比制剂,确保新批准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与原研药品一致。对改革前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2016年3月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2016年第51号),对化学药品注册分类进行了调整,新注册分类中仿制药3类、4类和5.2类技术要求一致,均为应与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一致。2020年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市场监管总局令第27号)和《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国家药监局通告2020年第44号)明确,化学药品3类、4类和5.2类仿制药均要求与参比制剂的质量和疗效一致。(二)仿制药参比制剂制度建立随着化学仿制药注册分类的调整,与此相关的参比制剂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国发〔2015〕44号文明确“可以选择原研药品,也可以选择国际公认的同种药品”。随着改革深入,基于新注册分类,《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遴选与确定程序的公告》(2019年第25号)明确,参比制剂目录原则上应收载原研品种。《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国家药监局通告2020年第44号)明确,仿制药是按照原研药品是否在境内外上市予以区分,并要求与参比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三)仿制药注册分类改革成果经过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我国已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化学仿制药注册制度与技术评价体系,即化学仿制药应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研药品是指境内外首个获准上市,且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的药品;参比制剂目录原则上应收载原研品种,仿制药申请人应选择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参比制剂目录中收载的品种进行仿制研究。我国现行化学仿制药注册制度核心是以原研药品为标杆,为公众提供高质量仿制药。(四)无参比制剂品种形成原因在实施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前,我国既往的仿制药研发是“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未要求以原研药品作为对照进行仿制研究。在2002年、2005年、2007年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均规定,仿制药是指仿制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按此分类的化学仿制药,一部分是对原研药品仿制的品种,但未与原研药品进行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的评价;另一部分是对非原研药品仿制的品种。前者可以按照化学仿制药注册分类及技术要求,选择参比制剂目录中的原研药品开展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研究。而后者上市时间早,缺少完整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证据、产品质量低、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临床价值存疑,既无法实现与原研药品开展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也无法为其找到仿制标杆。这就是无参比制剂品种形成的原因,也是我国仿制药发展中出现的独有历史遗留问题。无参比制剂品种,一方面,由来已久,情况复杂,有些确有临床需求,例如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等;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医学诊疗水平的进步,有的品种面临被替代或淘汰,存在是否有必要仿制的问题。总的来讲,这类药品首先应解决是否具有临床价值问题,并通过获得完整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按现行要求全面提升质量申报上市。如简单地批准此类药品上市,不仅对现有的以原研药品为参照的仿制药注册制度产生冲击,对我国仿制药的高质量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不能满足临床患者对高质量仿制药的客观需求。为了巩固深化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在保证化学药品仿制药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妥善解决无参比制剂品种目前没有仿制申报路径和相关技术要求的问题,基于这类品种的特点,对于无参比制剂品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二、《公告》的适用范围是什么?首先,《公告》中的无参比制剂品种均为化学药品;其次,企业对无参比制剂品种开展仿制研究时,在研发立项阶段就应对已上市同品种进行全面调研,判断是否存在具有完整和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作为上市依据的原研药品,并按程序申请遴选参比制剂,如参比制剂目录中未收载,即为无参比制剂品种。三、无参比制剂品种的临床价值如何进行评估?无参比制剂品种一般上市时间早,缺少完整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临床价值存疑,存在是否有必要仿制的问题。所以,这类药品首先应解决是否具有临床价值问题,也就是通过临床试验获得完整充分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证明其临床价值。境内外已有公开数据,以及之前公示的《临床价值明确,无法推荐参比制剂的化学药品目录》中所说的“临床价值明确”,不能作为自证临床价值的证据。基于无参比制剂品种的特点,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临床试验确证该品种的临床价值。四、药学研究申报资料和技术要求中“提供不同来源已上市同品种”、“多批”等概念分别指什么?“质量研究资料”的来源是哪里?“提供不同来源已上市同品种”是指该品种来源于不同上市许可持有人,“已上市”同品种的范围是指在全球上市的药品;“多批”具体指需要几个批次的产品,可按照现行仿制药研发要求确定。“质量研究资料”是指申请人自行开展相关研究的研究资料。申请人承担主体责任,对拟开发产品进行充分的质量研究。五、无参比制剂品种申报仿制的注册分类是什么?《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国家药监局通告2020年第44号)中已明确现有化学仿制药分类分为3类(仿制境外上市境内未上市原研药品)、4类(仿制境内已上市原研药品)、5.2类(境外上市的仿制药申请在境内上市)。虽然无参比制剂品种不存在原研药品概念,但是可按照境内境外是否已有该产品上市划分,参照现有仿制药注册分类申报。六、对于不发布临床价值明确的无参比制剂品种目录和可不进行临床试验品种目录的考虑是什么?《无参比制剂品种开展仿制研究的技术要求和申报资料要求(试行)》中列举的可不再进行临床研究的品种能否不进行沟通交流,直接提出上市申请?无参比制剂品种已上市多年,很多已被后续品种替代,如发布目录,容易使业界产生国家鼓励此类产品研发和申报的误解。另外,制订此类品种目录可操作性差,临床价值需多部门、多专业进行专家论证,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申请人各种各样的研发立项需求。对于具体品种而言,因适应症特点、安全有效性特征、剂型、给药途径、制剂复杂性等均有所不同,能否豁免临床试验受多因素影响,无法发布清单把所有品种逐一列举出来。需要企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研究和判断。即使《无参比制剂品种开展仿制研究的技术要求和申报资料要求(试行)》中列举的某些基础输液用产品可以不进行临床试验,此类产品也应具体品种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已列举的品种也需进行沟通交流,进行预期临床价值评估。七、对于已受理无参比制剂品种的处理原则按照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于已受理的品种严格按照《公告》要求开展工作,统一标准,集中处理。对于按照一致性评价申请受理的无参比制剂品种,将按照普通补充申请进行审评,审评审批通过的,不给予“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结论。对于仿制药上市申请,也将按照《公告》中对临床价值评估、药学研究、临床研究的有关技术要求开展审评。国家药监局关于无参比制剂品种仿制研究的公告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问题为导向,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仿制药、促进仿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开展相关工作。二、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所仿制的品种应符合当前科学认识和临床诊疗需求及实践,作为主流药品被广泛使用,且具备不可替代性特征,同时有足够临床试验数据支持临床获益大于风险。申请人应充分评估拟申报品种的预期临床价值,并通过良好设计的临床试验证明其预期临床价值。三、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提升产品质量。申请人应基于现行技术要求开展仿制研究,并对已上市同品种药品开展全面质量评估。仿制药品质量不低于研究充分、上市基础好或在相应疾病领域市场份额较大的已上市品种。四、申请人在充分评估无参比制剂品种的预期临床价值的基础上,如拟仿制,应向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提出沟通交流申请(Ⅲ类),提交相关研究资料。药审中心应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专家和申请人对药品预期临床价值进行沟通,沟通交流结果供申请人参考,并以适当形式公开。后续相同品种如无特殊情况,可参考已公开的沟通交流结果。五、对于经初步判断具有预期临床价值的品种,申请人完成相关研究后,按照现行临床试验申请程序提出临床试验申请,临床试验申请审评过程中将充分参考沟通交流结果。申请人完成临床研究后,参照现行仿制药注册分类提出上市申请。药审中心应严格按照现行技术要求对仿制药申请开展审评,对于质量符合要求、有充足证据支持其临床价值的,予以批准。六、开展临床研究的无参比制剂品种仿制药批准上市后纳入《新批准上市以及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化学药品目录集》。无参比制剂品种的已上市仿制药不属于一致性评价范畴,相关补充申请批准后不适用一致性评价有关政策。七、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此前规定与本公告不一致的,以本公告为准。
717

君实PD-1成功出海获FDA 10月新药批准

首款国产的PD-1抑制剂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在10月份,君实生物与CoherusBioSciences联合申请的Loqtorzi最终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上市。这是君实生物在出海竞争中取得的重要胜利。这个案例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审批所用的支持资料只涵盖了中国大陆、台湾和新加坡患者的数据,而没有包括美国、欧盟等其他地区的患者数据。这意味着只要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科学设计合理、数据质量高、疗效显著等试验要求,就能够成功通过FDA的审批。鼻咽癌在美国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肿瘤,每年新增患者数量超过2000人。目前主要采用放化疗作为治疗手段,尚未有任何药物获得批准。与君实生物通过占领市场的小适应症而获得监管批准相比,辉瑞和礼来也在10月取得了监管批准,并瞄准更广阔的IBD赛道。据中金创新药前沿系列研报预测,到了2022年,炎症性肠病(IBD)市场规模将达到203亿美元。该系列研报还预测,到了2030年,全球IBD市场规模将增长至约490亿美元,其中仅溃疡性结肠炎市场预计将达到102亿美元。目前,已有两款新药通过FDA批准,正准备迎接市场挑战。UCB在获批新药数量方面位居首位,成为赢家。尽管这些疗法已在其他监管市场得到认可,但FDA的批准无疑将有助于UCB进军更广阔的治疗市场。首款进入美国的本土PD-1Coherus与君实生物宣布,Loqtorzi(toripalimab,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顺铂获得FDA批准,可作为一线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药物。此外,该单抗也可作为二线及以上治疗,用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在接受铂类药物治疗后使用。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部黏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肿瘤位置的特殊性,手术治疗较为罕见,对于局限性的癌症主要采用放疗或放化疗的组合治疗方法。Loqtorzi的上市申请是建立在JUPITER-02和POLARIS-02的研究结果之上。在JUPITER-02临床III期研究中,Loqtorzi与化疗联合使用相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将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48%。此外,该药物还显示出总生存期(OS)方面的显著改善,与单独使用化疗相比,特瑞普利单抗降低了37%的死亡风险。在POLARIS-02临床研究中,Loqtorzi展示了在之前接受化疗但复发或转移的鼻咽癌患者身上持续的抗肿瘤效果。Loqtorzi的客观缓解率为20.5%,疾病控制率为40.0%,中位生存期为17.4个月。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除了君实生物,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制药公司也在研发阶段布局了III期治疗晚期一线鼻咽癌的药物。Loqtorzi在美国的上市经历了一些波折。因为质控流程的变更和现场核查受阻,君实生物曾经收到了FDA发出的CRL(CompleteResponseLetter),后来又进行了一次向FDA申报上市,但审评过程中又延期了一次。君实生物目前已经将PD-1抑制剂的申报适应症扩展到了食管癌领域,并开始在欧盟和英国提交申请。在国内,君实生物今年已经就包括NSCLC围手术期治疗、TNBC一线治疗、RCC一线治疗、ES-SCLC一线治疗等四个适应症进行了申报。
75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效果显著还能减轻副作用

浙江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中医师袁国荣表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他认为,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西医的精准治疗理念相结合,能够相辅相成,最大限度地延长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存活时间,并减轻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过程吧。“看中医好,还是看西医好?”这是浙江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中医师袁国荣经常听到的患者疑问。“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效果更好。”在他看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西医的精准治疗理念相结合,能够相辅相成,最大限度地延长中晚期肿瘤患者的存活时间,并减轻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中药配合化疗,给予了令人惊喜的巨大效果。“我妻子之前曾患过中风,身体状况较弱。在我们当地医院进行了两次化疗后,她开始出现食欲不振、失眠、便秘问题,甚至连走几步路从客厅到餐厅都变得异常艰难。那时候,我意识到能够全家人团聚享用一顿美餐是多么珍贵。”孙奶奶的丈夫回忆起妻子当时的状况,仍感到非常心疼。10年前,孙奶奶(化名)刚刚接受结肠癌手术,本以为切除肿瘤后一切就能恢复正常,然而接下来却是一段漫长而痛苦的化疗过程。经历了两次不愉快的经历后,尽管家人不断劝说,孙奶奶仍然坚决拒绝再次接受化疗。但是,当地医院的医生考虑到她的结肠癌已经进入三期(中晚期),肿瘤可能随时复发,所以需要进行6次化疗。正当家人犹豫是否应该继续化疗时,他们听说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怀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们多方打听后带着孙奶奶来到袁国荣教授的诊所接受治疗。袁国荣在孙奶奶入院后,为她开了经典中药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并进行了个性化的加减治疗。3天后,孙奶奶的恶心和纳差症状明显减轻,大便通畅,精神逐渐恢复。在孙奶奶的基本营养和身体状态有所改善后,袁国荣考虑结合孙奶奶的个人情况,适时再次进行化疗,采用化疗结合中药治疗的方法,计划接下来的6次化疗。化疗过程大约持续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我们根据孙奶奶的病情和耐药情况不断调整中药的配方和用量。一旦她的身体不能承受西医的抗癌化疗,我们就会停止该治疗,给予身体恢复的时间,但中医中药的治疗从未中断。袁国荣表示,接下来的六次化疗相对较平顺,没有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令人惊喜的是,在接下来的十年的随访中,她的肿瘤从未复发。根据不同的伤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让患者能够获取最大的康复效益。简单来说,人体就像土壤,癌细胞就像种子。当种子生命力强,土壤环境适宜时,癌细胞就会在土壤中扎根、发芽和成长。袁国荣介绍,“连根拔起”这些癌细胞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调理”和“杀”。所谓“调理”,就是通过一些肥料改善土壤的环境,让它不适合癌细胞种子的生长。换言之,通过中药调理来改善肿瘤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杀”就是采用西医的快速治疗方法,直接消灭癌细胞,但并不能排除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因此,中医观点认为,肿瘤疾病是全身病症在局部的表现。西医使用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来治疗局部病灶,尽管治疗效果显著,但放化疗可能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如果精气受损,就需要通过养阴生精来修复;如果气血受损,就需要养补气血;如果脾胃受损,就需要调理和补充脾胃功能;如果肝肾受损,就需要滋补肝肾功能。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这些调理和滋补的方法。因此,将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治疗肿瘤疾病,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中医擅长于扶正,而西医擅长于祛邪和解毒。袁国荣认为,我国目前的一大特色是中西医结合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理病期和体质特点,采取灵活的中西医结合方式。对于早中期的肿瘤患者,可以以西医为主进行治疗,辅以中医的治疗方法;而对于晚期的患者,则可以综合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或者只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国中医药专家袁国荣指出,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医药可以预防肿瘤术后的复发。第二,中医药可以减轻肿瘤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的毒副作用。第三,中医药可以巩固肿瘤放化疗后的疗效,有效防止肿瘤复发。第四,中医药可以治疗无法承受放化疗的老年肿瘤患者。第五,中医药可以治疗各种结节病变,并起到预防癌变的作用。最后,中国中医药专家袁国荣指出,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取得良好的疗效。中医药可以预防肿瘤术后的复发,减轻肿瘤治疗的毒副作用,巩固放化疗的疗效,治疗老年肿瘤患者,以及预防癌变。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可以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90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者揭示肠脑轴在暴饮暴食中的驱动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者们在Cell Metab.杂志上发表了一份引人注目的研究,题为“Microbiota-gut-brain axis drives overeating disorders”。他们发现,压力和节食史的结合改变了肠道微环境,从而影响了肠脑轴,导致人们过度偏好可口的食物,并增加了能量摄入。暴饮暴食症(OD)是一种以对食物的控制减少和过度进食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问题。研究表明,OD患者通常在压力下会对高能量和美味的食物产生强烈的渴望。而OD患者的饮食和压力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这种症状可能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并在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过去的研究已经发现,动物在受到压力和节食史的影响下,也会表现出类似于OD的暴饮行为。然而,ODs的具体神经回路以及其病理机制仍然不清楚。研究者们通过研究小鼠模型和ODs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是OD小鼠和神经性贪食症(BN)患者过量摄入适口食物的原因。他们还发现,压力与节食史相结合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群和肠道代谢发生显著变化,进而通过肠脑轴影响相关的大脑区域。研究者进一步进行了实验,发现通过移植益生菌普氏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或膳食补充剂,可以恢复肠-脑通路的活性,从而缓解ODs患者的症状。这一发现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综上所述,饮食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研究者们的发现揭示了肠脑轴在ODs病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导致人们对高能量食物的过度偏好。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暴饮暴食症。
633

320万美元基因治疗上市火爆热卖,引领医疗创新新潮流

近日,SareptaTherapeutics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其DMD基因治疗产品Elevidys在这个季度的净产品收入总额为6910万美元。Sarepta公司在第三季度的总收入(包括净产品收入和合作收入)达到了3.318亿美元;其中净产品收入为3.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9%。根据相关新闻报道,Sarepta公司宣布本季度已在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基础上实现了盈利。第三季度的non-GAAP净收入为3770万美元,这对Sarepta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强劲的销售开头虽然Elevidys于2023年6月获得FDA批准,但直到8月才正式开始销售和交付,仅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约7000万美元的销售额。根据Elevidys在美国市场上定价为每剂320万美元,大约销售了21剂左右。截至目前为止,Elevidys已经成为Sarepta公司主要的业绩增长引擎;在第三季度,Elevidys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该公司另外两种DMD疗法(Amondys45和Vyondys53)。需要注意的是,小编回顾了Sarepta公司今年的季度业绩报告,通过对比发现,销售成本在第一季度为3500万美元,第二季度降至3410万美元,但在第三季度又上升至3700万美元。在第三季度,Elevidys的销售成本有所增加。据数据显示,这个增加大约是200万美元左右。一般来说,销售成本包括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已提供劳务的劳务成本以及其他与销售业务相关的费用。根据报告表明,Sarepta公司已成功完成了Elevidys的商业批次生产资金,这进一步降低了Elevidys的生产成本。Elevidys是一个意味着净收入达到6910万美元的公司,其生产成本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高昂,毛利可能会更高。一般来说,大家普遍认为全身给药的AAV基因治疗的生产成本较高。原因有几个:制造复杂、病毒载体、高剂量等,此外基于价值定价使其价格不菲。二、不确定的未来Elevidys是一种采用AAV基因治疗技术,用于全身给药的产品。如果根据前辈产品Zolgensma的销售经验来看,Elevidys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实现销售额的增长,尤其是在全球DMD的患病率高于SMA的情况下。如果成功扩大Elevidys的批准范围,Sarepta公司有可能实现更高的收益。然而,最近Sarepta公司针对Elevidys全球III期研究项目EMBARK的顶线结果进行了报告,结果显示治疗52周后,NSAA评分与基线相比的主要终点并未达到,尽管关键次要终点却达到了。然而,关于Elevidys是否能够成功地扩大批准范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如果临床研究未能达到主要终点,FDA通常不会认为次要终点数据是积极的。另外,Elevidys已经授予罗氏在美国以外地区的独家权利。这是Sarepta与罗氏在2019年达成的协议,并将为Sarepta公司带来进一步的收益。总而言之,作为新药上市的新秀和全球第二昂贵的药品,Elevidys在首次亮相时取得了约7000万美元的出色成绩,令人对其未来表现深感期待。与个性化CAR-T细胞相比,AAV基因治疗的成本更可控,销售预期也更高,这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全球对AAV基因治疗的热情。
581

秋冬交替,老人需警惕这些疾病

随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老年人常见疾病进入了高发期。在这个时候,老年人需要注意哪些疾病?如何有效地进行预防呢?最近,中日友好医院举行了一场“关注老年健康,预防秋冬常见疾病”专题记者会,多位专家提供了解答。高血压患者要警惕脑卒中“在秋冬季节,老年人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一方面是因为气温下降,低温对血管有刺激作用;另一方面是寒冷天气会导致老年人血压波动,而高血压患者患脑卒中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孙丽丽提醒道,老年人外出时应注意保暖,平时要密切监测血压,一旦出现脑卒中的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中风是脑部血管病变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俗称“脑中风”。孙丽丽表示,中风具有“五高”特点,包括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以及高经济负担,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不同的脑部血管病变位置会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说说话困难、吞咽困难、喝水呛咳、嘴角歪斜、肢体瘫痪等。孙丽丽提醒大家,如果身边有人出现疑似脑卒中的症状,周围的人应该帮助患者尽快就医。脑卒中的治疗有三个阶段。首先是急救处理,医院会对患者进行脑卒中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取栓治疗。其次是急性期住院治疗,医院会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全面检查,找到脑卒中的病因。最后是康复治疗,患者出院后需要长期口服药物来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关节炎患者也要适度运动有句俗语说:“人老先老腿。”骨科和关节外科的主任医师王佰亮解释说,这句话指的是一种名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退行性疾病,其实是指在关节内发生老化和退化的脆弱骨骼。膝关节骨关节炎容易在秋冬季发作或加重,王佰亮提醒大家要及时注意。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其实是错的,老年人应该特别注意增加衣物,保暖膝盖。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30%的人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而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甚至超过50%。根据估计,我国有超过1亿人口患有这种疾病。王佰亮表示,膝关节骨关节炎是自然老化过程中的一部分,并且患者无需过度担心,只需接受科学治疗即可。有些患者觉得患上关节炎就意味着无法进行运动。这样的观念正确吗?王佰亮表明,关节炎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运动,比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这些运动量不大,动作幅度较小的体育活动,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加关节润滑液,保护关节的健康。同时,患者要避免高强度的运动,比如跳高、登山、长途旅行,以免过度使用或者损伤关节。在治疗方面,王佰亮提到,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选择非药物治疗,如物理治疗、肌肉训练和使用辅助支具等方法;病情居中的患者可以尝试药物治疗,如局部药物和口服药物等;病情较重的患者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全膝置换、部分置换或关节软骨修复等不同手术方案。糖尿病患者秋冬谨防感冒随着天气变得寒冷,糖尿病足以及相关神经痛问题与人体循环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并且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疼痛科副主任毛鹏分析称,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年龄在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为8.1%,而糖尿病相关的周围神经痛的发病率则超过20%。毛鹏解释说,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疾病,它可能会损伤老年患者的感觉神经,导致患者的腿和脚产生蚂蚁爬行的感觉,并且感觉会减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尤其是在洗脚时,一定要注意水温。由于患者的感觉能力下降,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水温,因此容易发生烫伤。家属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毛鹏说,建议患者平时穿白色的袜子,这样家属可以及时观察腿和脚的情况。一旦发现腿和脚受伤,要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在秋冬季节,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做好保护?毛鹏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要注意保持温暖,避免冻伤,保持足部干燥和清洁;二是要预防感冒,因为秋冬季温度下降,容易引发感冒,而感冒是导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三是要多晒太阳,以改善血液循环;四是要进行适当的运动,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进行两次运动,每次30分钟,最好选择在中午和晚饭后进行,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方便和易于坚持的运动形式,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
1066

警惕!6岁男孩患直径10厘米肝肿瘤,家长必须注意这些

最近,王女士带着她六岁的孩子浩浩(化名)前往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嘉定院区寻求帮助,因为浩浩的腹部看起来像啤酒肚,而且还经常感到胀痛,让王女士非常担心。经过医生的诊断,发现6岁的浩浩腹部隆起,形状像啤酒肚。通过进行CT和核磁共振等检查,发现浩浩的右上腹部有一个巨大的肿瘤,直径达到10厘米,被确认为肝间叶性错构瘤。如果不进行及时手术,这个肿瘤有可能随时破裂和变为恶性。刘辰教授是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嘉定院区胆道一科的主任医师和教授。他介绍说,肝脏肿瘤占据了肝脏总体积的55%。这种肿瘤位于肝脏的上方,紧靠第二肝门;后方与门静脉和下腔静脉贴紧相连;下方则与第一肝门之间的界限不清晰,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横在了负责肝脏血流出入的重要通道上。刘辰说:“如果使用常规的开腹手术,病变区域展示得更清楚,可以在一次手术中彻底切除肿瘤,但这种方法会造成较大的创伤,术后恢复较慢,出血量也较多。考虑到患者只有6岁,我们需要特别慎重地处理每个手术步骤。”最后,医生选择了一种对患儿肝功能影响最小、恢复最快,但手术难度最大的腹腔镜手术来剥除巨大肿瘤。刘辰指出,腹腔镜手术的好处是切口小、伤害小、恢复快,但由于肿瘤太大、腹腔镜下暴露不足、患儿腹腔操作空间狭小,手术难度也增加了。幸亏,经过将近4个小时的手术,浩浩的肝肿瘤成功切除。现在,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他已经康复出院。肝间叶性错构瘤是一种良性的肝脏肿瘤,在儿童中约占肝脏肿瘤的8%。它是儿童肝脏中仅次于肝血管瘤的第二常见良性肿瘤。初期时,儿童肝脏肿瘤通常不容易被察觉,有时候可能会出现腹痛、食欲不振、腹胀和腹部包块等症状。这种类型的肿瘤通常快速生长,在早期阶段症状不明显,容易被患者忽视。这种疾病主要与遗传基因有关,大约有95%的患儿会在5岁之前被确诊。对于那些有乙肝家族史的患儿来说,建议每年定期进行B超检查。如果出现腹部肿块,应当及时就医。刘辰说。
766

注意!经常吃这些美味的食物会增加患抑郁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快节奏生活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享受美食来缓解和治愈自己。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长期摄入超加工食品可能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这一情况与很多人的初衷相反。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让人感到无助和衰弱。为了找到治疗和预防抑郁症的最佳方法,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而饮食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备受关注。最近,一项美国的研究表明,食用超加工食品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特别是那些含有人造甜味剂的食品和饮料。这项名为《超加工食品摄入与抑郁风险》的研究发表在JAMA network杂志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饮食可能会影响抑郁症的风险。尽管已经有许多数据显示超加工食品与人类疾病的联系,但是与抑郁症的关系却鲜有详细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护士健康研究II的参与者进行队列研究,其中参与者在基线时没有抑郁症。最终,共有31712名女性参与者被纳入到研究中,这些参与者的年龄在42至62岁之间。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了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并根据NOVA分类系统对所摄入的超加工食品进行了数量上的评估。这个分类系统有助于将食物根据加工程度分组,并且能够准确识别超加工食品。在后续的分析中,研究人员还将超加工食品根据其成分进行了分类,包括超加工谷物食品、甜零食、即食食品、脂肪和酱汁、超加工乳制品、咸味零食、加工肉类、饮料和人造甜味剂。研究人员还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定义来衡量抑郁症:一种是严格的定义,要求临床医生自我报告诊断抑郁症并定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另一种是广泛的定义,要求临床诊断和/或使用抗抑郁药物。研究发现,那些摄入超加工食品较多的参与者通常具有较高的体重指数,吸烟率较高,同时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也较高,而且锻炼的频率相对较低。当研究人员采用严格的抑郁症定义时,有2122名参与者被诊断患有抑郁症,而采用更广泛的定义时,这个数字增加到了4840名参与者。研究还发现,与摄入较多含有人工甜味剂的超加工食品和饮料的人相比,抑郁症的风险更高。研究人员解释说,超加工食品通常因其高度加工的特性而受欢迎,这使它们更便宜、更稳定、更可口。然而,这些食品通常含有高热量、高脂肪、高盐和高糖分,这些因素会导致体重增加。尽管超加工食品与抑郁症之间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最近的实验数据表明,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影响大脑中的嘌呤传递,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有关。这项研究的优势包括大样本、前瞻性设计、高随访率、对多种混杂因素进行了调整,以及使用经过验证的饮食评估工具。然而,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主要是研究对象主要是非西班牙裔白人女性,同时在没有结构化的临床访谈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对结果的错误分类。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限制超加工食品的摄入对健康有益。从长远来看,过多食用加工食品可能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而选择更健康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瘦蛋白和豆类等未经加工的食物,可能是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专家指出:“摄入富含超加工食品的饮食可能会增加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包括肥胖、心脏病和糖尿病。这主要归因于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不健康的脂肪、糖、钠和添加剂,如果频繁摄入,将导致营养不平衡和一系列不良健康后果。”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策略来减少超加工食品的摄入,包括选择更健康的替代品和控制食量,最重要的是在饮食中优先考虑未经加工的完整食物,并尽量减少对包装食品或快餐的依赖。这样有助于远离工业食品,注重健康饮食,降低抑郁症的风险。
1039

药剂科赵荣生教授团队药师宋再伟应邀参加国际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毒学会全球大会并作大报告

国际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毒理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andClinicalToxicology,简称IATDMCT)第21届全球大会于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在挪威奥斯陆成功举办。此次大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从事治疗药物监测相关工作的学者和医疗专业人士,旨在促进、更新并提升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毒理学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在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与支持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赵荣生教授团队邀请了主管药师宋再伟参加了一次大会,与国际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宋再伟主管药师进行了名为“抗肿瘤领域的治疗药物监测指南:研究现状及推进策略”的主题报告,报告的通讯作者是赵荣生。该研究对抗肿瘤药物治疗药物监测指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回顾,在对方法学和报告学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相关指南,并提出了促进抗肿瘤领域治疗药物监测指南发展的策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赵荣生教授团队已多次受邀参加IATDMCT全球大会,进行学术交流。在2017年的第15届大会上,赵荣生教授做了题为“中国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2021年,宋再伟主管药师在第19届大会上展示了壁报,并进行了“中国大剂量甲氨蝶呤循证用药指南”的交流,此指南是中国药理学学会治疗药物监测分会的依据(通讯作者为赵荣生)。2022年,宋再伟主管药师又在第20届大会上做了题为“来那度胺的治疗药物监测”的报告。这是一份关于“暴露-安全性”的观察性研究的报告,由赵荣生和景红梅担任通讯作者。国际抗生物药物与临床毒理学治疗协会(IATDMCT)于1990年成立,是全球唯一专注推动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相关学科发展的国际组织。该组织的成员来自70多个国家,包括临床医学、药学和检验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北京大学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毒理中心(TDMCT中心)下属的北医三院药剂科致力于整合治疗药物监测相关的药学服务与科学研究。他们在制定、评估和实施治疗药物监测相关的循证用药指南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此外,药剂科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以提升学科的影响力并推动学科的发展。
630

靶向肝癌新方法:GS-肝细胞癌的预后和索拉非尼治疗反应更佳

最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了一篇题为“Glutamine synthetase-negativ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as better prognosis and response to sorafenib treatment after hepatectomy”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显示,GS-肝细胞癌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并且在肝切除术后更可能对索拉非尼治疗产生反应。在肝细胞癌分子分类中,GS的免疫染色可以提供一种简单而适用的方法,用于预测肝癌预后并指导靶向治疗。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在中国。对于早期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中度或晚期,手术切除仅适用于少数患者。作为一种多激酶抑制剂的索拉非尼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被广泛应用。该药物靶向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af-1和B-Raf,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β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虽然索拉非尼已被证明能够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其一个主要挑战是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筛选适合的患者。目前,只有很少的晚期肝癌患者能够从索拉非尼治疗中获得部分缓解(3.3%)或病情稳定(54%)。虽然已经有一些研究调查了索拉非尼作为肝癌患者手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但结果还不确定。因此,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肝癌患者对靶向治疗的反应是改善治疗效果的关键。据报道,GS阳性(GS+)肝癌肿瘤通常具有较高的分化等级,表现出更好的总生存期。然而,其他一些研究显示,GS的高表达可能会增加肝细胞癌的转移和复发。GS表达较高的患者在接受术后辅助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时生存期更短。因此,GS表达与全身化疗(如索拉非尼辅助治疗)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肝癌患者的GS和Arg1表达评估,并回顾性分析了GS / Arg1表达与患者结局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GS-阴性(GS−)患者在术后对索拉非尼治疗有更好的预后和反应。GS-患者在所有患者中仅占不到30%,但他们表现出许多非增殖亚型的分子特征和临床特征,对索拉非尼治疗的反应更佳。进一步的研究还评估了GS/Arg1表达与根治性肝切除术后索拉非尼辅助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显示,GS-患者在索拉非尼治疗后的预后显著更好。这表明GS-肝细胞癌患者可能更可能受益于索拉非尼治疗。这一发现为未来的治疗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可以在手术切除后考虑给予GS-患者索拉非尼辅助治疗。此外,研究还发现GS-患者的肿瘤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活化的信号通路,与GS+患者有所不同。GS-肝细胞癌肿瘤显示出葡萄糖代谢、TGF-β信号传导、Wnt和KRAS信号传导等信号通路的上调特征。这些结果进一步验证了GS在肝细胞癌中的重要作用,并提供了GS-肝细胞癌肿瘤与特定信号通路的关联性。基于以上研究结果,GS的免疫染色可以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于预测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和指导靶向治疗的选择。GS-肝细胞癌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和对索拉非尼治疗的更佳反应,因此对于这些患者来说,索拉非尼辅助治疗可能是一个有益的选择。总结起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发现了GS-的预后更好,并且对索拉非尼治疗有更佳反应。通过免疫染色对GS的检测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预测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并指导靶向治疗的选择。这一研究为肝细胞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生存率。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GS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关联性,以提高对肝细胞癌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665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