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人工智能预测揭秘新免疫治疗疗法!癌症患者惊喜不已

发布时间:2023-10-16 16:03:06 1319次浏览

瑞士洛桑大学研究人员在Cancer Cell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and harmonized datasets improve immunogenic neoantigen predi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旨在改善对具有免疫原性的新抗原和突变的预测和筛选,以开发有效的个性化癌症免疫治疗方法。

人工智能预测揭秘新免疫治疗疗法!癌症患者惊喜不已 (2).jpg

过去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多种算法,根据新抗原在患者HLA分子上表现的可能性和被高亲和性T细胞克隆型特异性识别的可能性对其进行评分和排名。也有研究团队提供了突变检测和新抗原优先排序的方法。然而,不同实验室对新抗原的排名几乎没有共同性,不同数据集的免疫原性预测方法的表现也不一致。

随着数百或数千个新抗原免疫原性测量数据集的出现,机器学习(ML)方法可以训练强大的免疫原性预测算法,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多维结构。最近的研究表明,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排名优于仅基于结合亲和力的排名。这种优先考虑免疫原性新抗原的改进对新抗原或mRNA疫苗尤为重要。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了两个公共数据集,分别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112位癌症患者和来自肿瘤新抗原筛查联盟(TESLA)的8位癌症患者,以及一个由11位癌症患者组成的数据集,用于研究最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

人工智能预测揭秘新免疫治疗疗法!癌症患者惊喜不已 (3).jpg

研究团队重新处理了所有120名癌症患者的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和RNA测序(RNA-seq)数据,并结合了11位患者的内部数据集,鉴定出46017个体细胞单核苷酸突变和1781445个新肽,其中212个突变和178个新肽具有免疫原性。

这些结果表明,在大型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数据集上训练的分类器可以准确地预测每个测试数据集上新抗原的免疫原性。通过正交特征,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优于之前已发表的方法,并将排名前20的免疫原性肽数量增加了30%。与肿瘤新抗原筛查联盟(TESLA)研究报道的排名相比,该研究开发的机器学习方法在三个排名评估指标中的两个排名第一。

除了通常用于新抗原优先排序的特征外,诸如新肽在HLA蛋白呈递热点内的位置、结合混杂性以及突变基因在致癌性中的作用等因素也是预测免疫原性的重要因素。除了对新抗原排序的机器学习方法的见解之外,该研究还提供了有价值的均匀化数据集,用于开发和基于新抗原的免疫疗法的配套算法。

这项研究为免疫原性新抗原的预测和筛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利用机器学习的能力和结合多个数据集的信息,研究团队成功地提高了新抗原免疫原性的预测准确性,并扩大了排名前20免疫原性肽数量。这对于个性化癌症免疫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机器学习方法,探索更多的预测免疫原性的因素,并丰富均匀化数据集,以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预测结果。这将有助于推动免疫疗法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有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和均匀化数据集的研究对于改善免疫原性新抗原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不仅提供了新的预测方法和排名指标,还为个性化癌症免疫治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进一步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免疫疗法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相关推荐

重庆医科大学发现有望治疗肝细胞癌的新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的产量大幅提升,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中,导致每天人们摄入果糖的量大幅增加。高果糖饮食与多种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包括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每天摄入果糖与患肝癌(HCC)的风险呈正相关。有证据表明,在小鼠模型中,高果糖摄入会促进HCC的发生和发展。高水平的果糖摄入会使肠道屏障恶化,导致内毒素进入血液,引发炎症依赖的新生脂肪形成(DNL),从而促进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相关的HCC。然而,添加果糖可以直接诱导细胞凋亡,并明显减缓小鼠和人类HCC细胞的增殖。HCC中果糖代谢关键酶,如酮己糖激酶(KHK)和醛缩酶B(ALDOB),明显下调,与不良预后呈负相关。这表明HCC中典型果糖代谢降低。因此,果糖在HCC发展中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近日,一群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Metab.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High dietary fructose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 by enhancing O-GlcNAcylation via microbiota-derived acetate”的文章,研究结果显示高果糖饮食中的微生物乙酸盐可以增强O-GlcNA酰化作用,从而推动了肝细胞性癌的发展。研究认为,通过针对OGT或GLUL靶向O-GlcNA酰化,可能能成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肝细胞性癌治疗方法。最新的研究已经成功解决了果糖在各种癌症中的促进肿瘤发展的问题。人们对高果糖对肝细胞癌(HCC)的影响和发病机制还不太清楚。因此,研究者们使用了自发和化学诱导的HCC小鼠模型来研究果糖摄入对野生型C57BL/6小鼠的HCC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果糖摄入会导致尿苷二磷酸-N-乙酰葡糖胺(UDP-GlcNAc)和O-GlcNAcylation水平的升高,这有助于HCC的发展。非定向代谢组学和稳定同位素示踪的研究表明,在果糖治疗下,微生物群所产生的乙酸盐会增加谷氨酰胺和UDP-GlcNAc的水平,并增强肝癌细胞中蛋白质O-GlcNAcylation的水平。关于O-GlcNAcylation的整体分析显示,高水平的真核细胞延伸因子1A1的O-GlcNAcylation会促进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而通过针对谷氨酸氨连接酶或O-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OGT),可以显著抑制这种效应。高膳食果糖通过微生物群衍生的乙酸盐增强O-GlcNA酰化作用促进肝细胞癌进展总之,通过增强UDP-GlcNAc的生物合成和O-GlcNAcylation,膳食中的果糖衍生乙酸盐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肝细胞癌的进展。当果糖摄入过量时,代谢的可塑性使肝细胞癌细胞能够利用其他碳源进行翻译后修饰和促进肿瘤生长。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通过微生物产生的乙酸盐诱导肝细胞癌进展的详细机制,还揭示了O-GlcNAcylation在饮食不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并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抗代谢策略。
786

甘李药业门冬胰岛素哈萨克斯坦中标,国际市场拓展再传喜讯

近日,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李药业)宣布,该公司最近在哈萨克斯坦政府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招标采购项目中取得了成功。甘李药业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的身份,中标了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和胰岛素注射笔,将在未来一整年内向哈萨克斯坦市场供应所需量。甘李在此次竞标中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招标程序和官方产品技术评审,凭借出色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价格成功中标。这加强了公司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持续前进的步伐,为甘李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带来了新的推动力。甘李药业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RapilinTM)于去年8月在哈萨克斯坦获得了上市批准,成为公司首次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身份在海外市场获得产品上市批准的重要里程碑。这标志着甘李品牌产品成功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今年5月,甘李药业的胰岛素注射笔(GanleePenTM)也获得了哈萨克斯坦注册批准,进一步完善了该公司在当地市场的糖尿病治疗产品布局。甘李将积极履行“一带一路”倡议,采取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政策、寻找合作伙伴、适应当地需求等。同时,他们将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加强药物研发、技术创新和产品合作,以期为患者、医务工作者和医疗保障体系提供更有价值的治疗选择。
564

信达生物多款产品纳入苏惠保,报销比例高达90%

近日,“苏惠保2024”发布了它的新版,新版的“苏惠保2024”将苏州本地的创新药纳入自费购药目录,最高赔付比例提高到90%。作为苏州本地企业,信达生物的多个产品也被纳入了苏惠保,包括肺癌、胃癌、肝癌等高发肿瘤的治疗药物。这意味着广大的患者可以以更低的费用享受到一些医保尚未覆盖的药品,真正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在苏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苏州市医保局指导,苏州市多个部门联合推出了“苏惠保”普惠型医疗保险。该保险已为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和苏州市民提供了多项医疗保障服务,有效减轻了市民的医疗负担。“苏惠保”项目还在推动生物医药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22年,该项目专门设立了苏州创新药械目录,全力支持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作为一种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苏惠保不仅帮助参保人减轻经济负担,还有助于促进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良性竞争,并鼓励企业成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典范。作为一家本土企业,信达生物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的生物医药发展,并致力于研发价格适中且高质量的生物药品,以服务全球患者。这次,公司的三款产品成功纳入了苏惠保计划,分别为睿妥®(塞普替尼胶囊)、希冉择®(雷莫西尤单抗)、达伯坦®(佩米替尼片),这些产品覆盖了多种瘤种,如肺癌、甲状腺癌、胃癌、肝癌和胆管癌等。自2011年创立以来,信达生物一直致力于人民健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过去的十二年里,信达生物始终秉持科学善念,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关心患者并关注他们的家庭,致力于让更多人民群众享受到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健康成果。信达生物积极推动其已上市产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前已有十款产品上市,其中五款已被纳入国家医保。同时,公司还发起并参与了多项药品公益援助项目。截至2023年6月,信达生物的患者援助项目已惠及超过16万名一般患者,药物捐赠总价值已达数亿元人民币。在未来,信达生物将继续坚守自身的使命,即开发出价格适宜而高质量的生物药物,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做出积极的贡献。
748

默沙东与科伦博泰终止ADC项目合作,退还两个项目权益

近日,科伦药业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与MSD公司合作的进展公告》的文件。根据公告显示,科伦博泰于2023年10月21日收到了默沙东发出的正式书面通知,内容为其做出了以下决定:(1)科伦博泰的独家许可,用于终止其对一项临床前ADC资产的开发、制造和商业化。(2)科伦博泰不会行使其独家选择权,以获得其他临床前ADC资产的独家许可。(这些其他临床前ADC资产统称为“除外临床前ADC资产”)。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规定,科伦博泰不需要返还任何已收款项或支付任何款项给默沙东,除非涉及临床前ADC资产的合作终止。同样,默沙东也不需要支付任何终止费用或未来里程碑或特许权使用费给科伦博泰,除非涉及临床前ADC资产的合作终止。科伦博泰此前与默沙东公司签署了三项许可和合作协议,共开发了九项ADC治疗癌症的资产,其中包括已进入临床阶段的三个ADC资产(SKB264、SKB315和SKB410),还有六个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的ADC资产。除了这些临床前的ADC资产外,它们并非科伦博泰的核心或主要产品。科伦博泰将继续研究、开发、制造和商业化这些临床前的ADC资产,并寻求与其他合作伙伴进行合作。除了以上披露的变动情况外,科伦博泰与默沙东之间的合作没有其他变化。科伦博泰和默沙东继续合作研究、开发、制造和商业化三个临床阶段的ADC资产及四个临床前ADC资产(“持续性ADC资产”)。默沙东向科伦博泰确认,“我们(默沙东)仍致力于与科伦的合作,继续推进SKB264/MK-2870、SKB315/MK-1200以及未披露的一期项目和其他临床前ADC项目,向有需要的患者提供这些候选药物。”科伦透露,公司计划加快推进SKB264/MK-2870的临床开发项目,并在最近启动了专门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三期临床试验。此外,科伦博泰和默沙东还就新的靶点ADC资产探讨其他合作机会。
763

新型靶点BRD9或有望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不佳的癌症类型,而其与胰腺癌干细胞样细胞(CSCs)的存在有关。CSCs对化疗策略的反应不佳,并且其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这可能阻碍了对CSCs消除的新型策略的开发。近期发表在国际杂志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阻断胰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生长的特殊蛋白,该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胰腺癌的新策略。胰腺癌是一种致命的癌症类型,常常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导致预后不佳。CSCs是胰腺癌重要的细胞群体,已被证明增加了对化疗的耐受性,因此消除CSCs已成为开发胰腺癌治疗策略的基本目标。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对驱动CSCs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了解不足。研究人员从牛津大学等机构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阻断胰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生长的特殊蛋白,名为BRD9。他们认为表观遗传学蛋白对于维持CSCs的耐受特性非常重要,因此BRD9蛋白可能是CSC行为的调节因子。通过抑制BRD9蛋白,研究人员发现可以显著减少CSCs的自我更新、侵袭性以及对化疗的耐受。这一发现为开发新型胰腺癌治疗策略提供了希望。BRD9的抑制能够阻断胰腺癌干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并改善对化疗的敏感性。这一研究发现为将已知的化疗策略与新型治疗性靶点相结合,开发能够清除胰腺癌中CSCs的新策略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综合应用先前已知的化疗策略和针对BRD9的治疗,研究人员有望更有效地针对胰腺癌的大部分肿瘤细胞群和CSCs,从而提高疗效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这项研究结果为胰腺导管腺癌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针对BRD9这一潜在的治疗性靶点,可能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综合表观遗传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CSCs在胰腺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开发针对CSCs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这项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此外,针对BRD9的治疗策略也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包括药物渗透性等问题。但这一研究结果为胰腺癌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潜在的治疗目标。随着对胰腺癌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对该疾病的理解和治疗策略也在不断进步。对CSCs的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胰腺癌的复杂机制,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希望这项研究能为未来胰腺癌治疗的发展和患者的福祉做出重要贡献。
1272

29条共识助力肿瘤治疗,全面解析血小板减少症管理策略

目前,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抗肿瘤药物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这些非细胞毒药物也有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的血液学毒性。与化疗药物不同的是,这些药物引发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也不同。因此,对于这些药物的临床管理,同样需要有系统而全面的指南和共识进行指导。为了更好地管理CTRT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我们考虑到以下几点:高质量循证证据的缺失、新型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的上市、CTRT管理模式的复杂多样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肿瘤患者管理模式的变化。基于这些考虑,编写了下列29条共识。1、应根据肿瘤患者导致应根据肿瘤患者导致CTR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从而对患者发生CTRT的概率及严重程度做好预期和全程管理。2、如果患者在基础情况如果患者在基础情况、原发病和合并症3类中符合的危险因素数量≥2条,则后续抗肿瘤治疗期间发生CTRT的风险较高。3、应结合癌症患者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和自身状态,拟定合适的CTRT防治策略。4、在评估肿瘤患者在评估肿瘤患者CTRT原因时,应分析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原因,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凝血障碍、感染、药物作用、输注后紫癜以及微血管血栓等。5、当患者发生抗肿瘤治疗导致的CTRT,进行升血小板治疗时,可采用输注血小板、rhIL-11rhIL-11、rhTPO、TPO-RA或联合治疗策略或联合治疗策略。6、当患者发生抗肿瘤治疗导致的当患者发生抗肿瘤治疗导致的CTRT,进行升血小板治疗时,当PLT≥100×109/L或较用药前升高≥50×109/L时,应及时停药,以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7、应根据CIT的危险因素及原因评估的危险因素及原因评估采用不同的防治策略,CIT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因血小板计数降低引起化疗延迟和(或)剂量降低,并防止出血事件发生。8、当患者发生CIT时,可采用输注血小板、rhIL-11rhIL-11、rhTPO和TPO-RA治疗或联合治疗策略。9、预防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的前提在于对患者化疗周期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具有相对明确的预期,需结合患者自身状态、化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时间及幅度、升血小板治疗的起效时间及应答水平等因素综合判断。10、长期使用化疗药物会导致毒性累积,可能进展为长期骨髓抑制,导致持续性CTRT。对这类患者推荐使用升血小板治疗,达到要求后化疗;如无法达到要求,建议更换化疗方案或降低化疗剂量以减少出血风险。11、部分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可能会使患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继而发生ITP。12、对于奥沙利铂治疗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需充分评估病因,若确定为继发性ITP则可参考原发性ITP处理。13、血小板减少症是部分靶向治疗药物如PARP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保障治疗按时、足剂量、足疗程进行,建议结合患者具体情建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判断,并适时给予rhIL-11rhIL-11、rhTPO、TPORA等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治疗,以保证靶向治疗按时足量进行。14、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的继发性ITP,可参考成人原发性可参考成人原发性ITP指南给予相应处理指南给予相应处理。15、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的ITP,患者不便接受注射给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使用TPO-RA进行治疗。16、对于放疗导致的对于放疗导致的CTRT,rhIL-11rhIL-11、rhTPO或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可尝试使用TPO-RA进行治疗。17、对于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对于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升血小820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管理专家共识板治疗时应同时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作为营养治疗,帮助血小板计数提升。白蛋白可作为肠内营养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18、部分患者可因合并肝脏损伤等原因发生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导致患者血小板分布异常,继而引起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下降。19、对于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导致CTRT的患者,需充分评估病因,除使用常规升血小板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考虑脾栓塞术必要时可考虑脾栓塞术、脾脏放疗、泼尼松、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等治疗。20、对于合并肝病的肿瘤患者对于合并肝病的肿瘤患者,若出现血小板减少症需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治疗时,优先推荐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如阿伐曲泊帕。21、对于1~2级CTRT患者,可考虑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虑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施护结合中医辨证施护。3~4级CTRT患者在应用升血小板药物的基础上,可考虑联合中医药治疗。22、中医药治疗应根据患者体力评分、脏腑功能状态、气血阴阳盛衰程度等进行辨证论治。23、临床实践表明,一些中成药及现代一些中成药及现代中药制剂对于CTRT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宜根据其适应证合理使用,并加强相关研究,以获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24、对于评估为CTRT高发生风险的患者,需考虑一级预防治疗。25、预防使用升血小板药物的前提在于对患者抗肿瘤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进行明确的评估,需结合患者的基础状态、抗肿瘤治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时间及幅度、升血小板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应答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26、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时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避免可能导致的血栓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27、由于肿瘤患者自身病理生理学特点的复杂性和抗肿瘤治疗的复杂性,必要时应对肿瘤患者的CTRT进行多学科和动态管理,制定个体化CTRT防治策略。28、建议在疫情常态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对CTRT患者进行远程管理患者进行远程管理。29、相较于rhIL-11rhIL-11和rhTPO以及血小板输注,口服TPO-RA治疗血小板减少在便捷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适合于院外管理和远程管理。
931

甫康药业PI3K β/δ双重抑制剂在华获批临床,助力肿瘤领域进步

近日,甫康药业的CVL237片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将用于治疗PTEN缺失的晚期实体瘤患者。CVL237片是全球首个进入II期临床的PI3Kβ/δ双重抑制剂,也是唯一一个获得FDA批准的针对PTEN基因缺失晚期实体瘤的药物。此外,CVL237片已获得FDA批准进行用于治疗淋巴瘤患者的Ⅰ期临床试验。PTEN基因与多种癌症相关,特别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有高达47%的患者伴有PTEN缺失肿瘤。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PI3Kβ是PTEN缺失乳腺癌中免疫逃避的主要介质,并且PI3Kβ抑制剂能增强肿瘤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因此,针对PTEN缺失的靶向药物具有巨大的潜力。CVL237片是一款口服、强效和高选择性的PI3Kβ/δ双重抑制剂,由英国Karus Therapeutics研发。甫康药业已获得CVL237片在全球范围内的权益,包括专利、开发和商业化权益。除了治疗淋巴瘤和实体瘤,CVL237片在其他疾病治疗中也显示出了潜力。它对BTK耐药和其他PI3Kδ抑制剂耐药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治疗效果,对于罕见病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也有一定的治疗潜力。目前,APDS治疗药物非常有限,首个获得FDA批准上市的APDS疗法是在今年3月获得批准的Joenja(leniolisib)。CVL237片作为具有极大治疗潜力的创新药物,有望成为下一个最佳药物选择。甫康药业在肿瘤领域有着丰富的研发管线,涵盖了实体瘤、血液瘤等多种癌症类型。其中,CVL218是甫康药业的核心产品之一。CVL218是第二代PARP抑制剂,相比第一代PARP抑制剂具有更好的水溶性、生物利用度和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CVL218近期获得了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胆管癌。CVL218经过多中心的Ib/II期临床研究,显示出在晚期、多处转移的胆管癌患者中,单药治疗后靶病灶显著缩小了30%以上,并且持续时间长达15个月。甫康药业还在推动其他药物的临床进展,比如获得了1类创新药SHEN211的临床试验注册申请受理,以及2.4类创新药CVL009等。随着甫康药业不断加速在肿瘤领域的布局,多款药物的临床研究取得进展,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有望推动肿瘤治疗领域的进步。总的来说,甫康药业的CVL237片是一款具有多种适应症潜力的创新药物,针对PTEN缺失的晚期实体瘤表现出了独特的疗效。同时,甫康药业在肿瘤领域的布局丰富多元,多款药物在临床上获得进展,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这些进展将进一步推动肿瘤领域的研究和治疗,助力患者战胜癌症。
758

免疫化疗重塑EB病毒胃癌免疫环境,动态研究展望

中山大学徐瑞华及澳门大学张海燕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9)在线发表题为“Dynamic single-cell mapping unveils Epstein-Barr virus-imprinted T-cell exhaustion and on-treatment respon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纵向的scRNA-seq和配对的scTCR/BCR-seq技术对EBV(+)GC免疫治疗的动态肿瘤免疫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表征。EBV(+)GC表现出炎症免疫特征,T细胞和B细胞的浸润增加。免疫治疗可以引发效应T细胞的克隆复活和重新激活,这一过程决定了治疗的反应。通常,具有抗原特异性的ISG-15+CD8+T细胞在EBV(+)GC患者中富集,这代表了一种短暂的耗竭状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基线肿瘤中的ISG-15+CD8+T细胞来预测胃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研究发现,在治疗后,先前存在的ISG-15+CD8+T细胞可以重新出现,并且具有表达CXCL13的效应型群落,在对EBV阳性肿瘤做出反应时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由于LAG-3的滞留作用,ISG-15+CD8+T细胞在对EBV阴性肿瘤的应答中可能会进入终末衰竭状态。因此,针对LAG-3的治疗可以有效地减轻难治性EBV阳性胃癌患者的肿瘤负担。胃癌(GC)仍然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十年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引入带来了癌症治疗方法的重大变革。然而,仅约有10%的胃癌(GC)患者对PD-1/PD-L1通路阻断作为单一疗法显示出临床有效性。对于未接受治疗的晚期胃癌(GC)患者来说,加入抗PD-1/PD-L1抗体的化疗与单独进行化疗相比,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因此,建议将该组合作为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的新标准。尽管有这些有希望的临床进展,但只有少数胃癌患者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得持久的益处。因此,迫切需要确定预测临床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在这方面,EBV阳性目前正在进行评估,似乎有希望。EBV(+)GC是TCGA研究网络发现的一个独特亚群。Panda等人于2018年报告了一例难治性EBV(+)GC病例,在接受抗PD-L1治疗后获得了部分缓解(PR)。另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EBV阳性胃癌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100%。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EBV(+)GC对PD-1抑制剂的ORR约为25%,高于EBV(-)GC。虽然我们已经在了解EBV(+)GC的临床特征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病毒-宿主免疫相互作用及其独特特征的重要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究。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可能会引发T细胞对异常抗原的反应。现有的对病原体的免疫可能会影响身体对药物的反应,例如引发过敏反应。为了理解EBV(+)GC对免疫治疗的超敏反应,理解所涉及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至关重要。机理模式图(图源自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最近在肿瘤微环境研究中,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的应用为浸润肿瘤的免疫细胞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此外,对浸润T/B细胞的TCR/BCR克隆型进行准确分析,增进了我们对适应性免疫反应的理解,也为确定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利用scRNA-seq和单细胞TCR/BCR测序技术,对EBV(+)和EBV(-)GC患者在免疫治疗前后的肿瘤免疫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通过研究耐药和敏感的潜在机制,我们可以发现对治疗有良好反应的特定免疫细胞亚型。该研究展示了EBV压印在GC中的治疗T细胞免疫的独特意义,为精确免疫治疗的合理规划提供了参考。
822

医生警惕!这些疾病患者千万别碰月饼

在中国,中秋节是一个庆祝团圆和家庭团聚的重要节日。而中秋节的传统美食之一就是月饼。然而,尽管月饼美味可口,但并不适合所有人食用。特定的疾病患者需谨慎食用或避免食用月饼。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哪些疾病患者不宜食用月饼。1.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摄入的糖分数量。月饼中常常含有高糖分的成分,如糖蜜、莲蓉和酥皮。这些成分可能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谨慎食用或避免食用月饼。如果非常想品尝月饼,可以选择低糖或无糖的月饼替代。2. 高血脂症:月饼中常含有较高的脂肪含量,特别是酥皮月饼。对于患有高血脂症的人群来说,摄入过多的脂肪可能加重血脂异常。因此,他们应该限制月饼的食用量或选择低脂肪的月饼。3. 肠胃疾病:月饼中的莲蓉和豆沙馅含有较高的纤维含量,这对于一般人群来说可以帮助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良好的消化功能。然而,对于某些肠胃疾病患者如肠易激综合征、胃溃疡或炎症性肠病来说,高纤维的食物可能刺激消化道,导致症状加重。因此,这些患者应该避免或减少摄入月饼。4. 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月饼中常含有高盐分的成分,如酱油、咸蛋黄等。高盐摄入会引起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限制或避免摄入高盐分的月饼。总结起来,虽然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但不适合所有人食用。糖尿病、高血脂症、肠胃疾病以及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谨慎或避免食用月饼。如果他们非常想品尝月饼,可以选择低糖、低脂肪、低盐分或无糖的月饼作为替代。此外,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也是明智之举。让我们一起享受健康而愉快的中秋节!
694

日本医药行业的发展分析——全球第三大制药市场的前沿动态

预计从2023年到2028年,作为全球第三大制药市场的日本医药品市场规模将从6376亿人民币增长到6662亿人民币(按照1美元=7.3元计算),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0.88%。01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是两个重要的指标,可以评估一个行业或公司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市场规模指的是一个行业或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额或销量。较大的市场规模意味着更多的销售机会和潜在的盈利空间。研发投入是指一个公司在研发新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方面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较高的研发投入表示公司对创新和科技的重视程度,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在评估一个行业或公司的潜力时,需要考虑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两个因素。表1 2022年部分日本药企、国内外药企研发费用对比单位:亿元人民币(按照1美元=7.3元计,1日元=0.0488元)通过上表可以得知,武田制药在研发支出方面位居首位,达到了310亿元,而第一三共和安斯泰来制药株式会社分别以165亿元和135.1亿元排名第二和第三。需要注意的是,安斯泰来与大冢制药在研发投入方面非常相似,都在大约135亿元左右。综合而言,日本的主要药企在研发投入方面表现较为出色,但与制药巨头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日本的医疗保健系统数据显示,日本采用了国民健康保险(NHI)体系,实现了全民医疗保健的覆盖,具体如图1所示。图1日本医药市场概要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占比28%,居世界第一;预期寿命84岁,卫生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为11%。如图所示,为了让更多患者可以用上创新药,各项政策扶持使得患者用上新药的时间从10年得34个月减短到16个月。02龙头企业及管线概要日本的药品市场被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并且按疾病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目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对市场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据报道,2022年日本最畅销的药品是小野制药研发的抗癌药物Nivolumab(商品名:Opdivo注射液)。这款药物于2014年在日本上市,销售额约为1423亿日元,相当于约70亿人民币。该行业的主要企业包括第一三共、武田制药、中外制药、安斯泰来和大冢制药这五家制药公司,以及辉瑞、礼来、默克、渤健、百时美施贵宝、艾伯维和杨森等多家跨国药企。第一三共管线中包含了ADCs药物,比如ENHERTU、HER3-DXd和Dato-DXd等。下面的图表显示了第一三共公司官网公布的截至2023年7月的新靶点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肿瘤学、专科医学和疫苗领域,共计19个项目。其中,一些重要的项目包括以下内容: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CSP-1/KIT/LT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MR阻断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GARP抗体、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奈瑟顿综合征和PTCL的Menin-MLL结合抑制剂、治疗BCL的Valet(DS-1201)、DS-14606靶向未公开ADC、用于实体瘤的抗TA-MUCADC和THAP抑制剂,以及用于实体瘤的抗CD147抗体等。图2第一三共新管线概览武田专注于肿瘤学、消化、神经科学和罕见病领域的药物研发。在肿瘤学领域,公司研发了多种用于治疗不同癌症类型的药物,其中包括ADCETRIS。在消化领域,公司的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炎症性肠病和慢性肝病上,药物ENTYVIO适用于治疗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神经科学领域,公司主要致力于研发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癫痫等疾病的药物。其中,EXKIVITY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该公司主要致力于研发罕见病的药物,在血液病和遗传病方面取得了主要突破。其中,TAK-755是用于治疗B型血友病的一种药物,正在研发中。除此之外,武田还在光动力疗法和疫苗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投资。图3 武田制药管线一览中外制药公司的研发管线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双特异性抗体、RAS抑制剂和抗TIGIT人类单克隆抗体等。公司官网公布了中外制药最新的研发进展,截至2023年7月已有10个项目得到了重大进展。这些项目涵盖了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多个领域。图4中外制药授权第三方的管线简介其中,有7个项目已经被授权给了第三方企业,这些企业包括VerastemOncology、Galderma和礼来公司。avutometinib/VS-6766已经被美国FDA认定为突破性疗法,可用于治疗复发性卵巢低分化癌;nemolizumab已经在P3研究中取得了主要终点,并已在日本提交上市申请;orforglipron已经在2期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主要终点,并已在美国和欧洲提交上市申请。礼来被授权使用orforglipron,这是一种每天只需口服一次的非肽类GLP-1受体激动剂。在临床2期研究中,该药物达到了重要的次要终点,其中包括至少减轻5%的体重。研究还发现,这种药物可以提高所有预先设定的体重相关指标和心脏代谢指标,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问题,通常是轻度到中度程度。03未来挑战和机遇在日本政府削减医疗支出的政策背景下,预计日本的医药市场会出现下滑。然而,日本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作,这为国外制药公司提供了机遇。有两个方面可以探讨,一方面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升级药物研发流程,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另一方面是开发数字化终端,例如运用可穿戴设备测量生物数据,客观地反映病情和治疗效果。在日本,真实世界数据和证据(RWE)分析技术的发展迅速。真实世界数据(RWD)是指与患者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相关的数据,可以从多个来源收集,包括电子健康记录、医疗索赔数据和其他数字医疗技术。通过分析RWD所得到的真实世界证据(RWE),可以提供医疗产品使用情况和潜在益处或风险的临床证据。RWE与传统的临床研究相融合,构建了一个学习型的医疗保健系统。日本政府正在推动各种措施,来开发高级的RWE分析方法,并允许整合医疗保健数据和认证,以促进数据汇总和信息交流。在专利到期的同时,日本的制药商面临着研发成本增加和日元贬值等多重问题,因此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来开发新药。预计未来几年,由于日本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人们对药品的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对用于治疗慢性病的药品的需求。尽管需求前景乐观,但未来仍会遇到一些挑战,可能对日本国内的制造商和分销商的中期销售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政府为控制公共医疗支出成本,每半年调整一次药品价格,并积极促进仿制药的市场发展。目前,日本仿制药在药品销售额中的占比为47%,但政府的目标是提高到80%。虽然增加更多仿制药的进口可能会降低医疗成本,但也可能影响国内药品生产的积极性。
987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