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中国生物自主研发的抗体偶联药物SIBP-A13获批临床试验,助力肿瘤治疗创新

发布时间:2023-09-21 09:37:45 700次浏览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创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SIBP-A13在9月18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该药物将用于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的临床试验,标志着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在抗体偶联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生物自主研发的抗体偶联药物SIBP-A13获批临床试验,助力肿瘤治疗创新.jpg

SIBP-A13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基于国内领先的第3代ADC技术自主研发的靶向HER3ADC新药。该药物具有连接子可裂解、载荷活性强、抗肿瘤“旁观者效应”等药物优势。HER3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在多种实体瘤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HER3成为ADC药物开发的潜力靶点之一。

SIBP-A13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包括抗HER3人源化抗体和偶联技术连接子的自主研发。药效研究数据显示,SIBP-A13在抑制多种肿瘤生长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对肺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具有治疗潜力。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和毒理研究结果显示,SIBP-A13在动物体内稳定性良好,游离小分子水平显著低于同类产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近年来,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不断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创新研发体系,特别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机构建立了规模化治疗性单抗技术平台,并积极推进ADC系列化偶联新药的发展。目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拥有20多个新药品种研发管线,涵盖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等多个疾病领域,其中3个核心产品已进入上市申请阶段。

未来,中国生物将继续依托规模化全产业技术能力,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不断满足百姓对高品质生物药的需求,中国生物将为肿瘤治疗的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新药SIBP-A13的临床试验批准标志着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在新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与康复。


相关推荐

Nature子刊:袁逖飞/田仰华团队全面研究揭示刺激大脑治疗抑郁症中安慰剂效应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安慰剂效应的时间依赖性得到了证实。研究结果表明,安慰剂效应和积极治疗效应随着发表年份的增加而不断增强,呈现出效果逐渐增大的趋势。信仰"是人类最古老的良药。几千年来,在许多宗教仪式中,人们坚信喝下“符水”可以治愈各种疾病。这种现象被称为安慰剂效应,它利用了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期望和信心,而非治疗本身,从而改善症状。安慰剂效应最早是由Beecher博士偶然发现的:在二战战场上,镇静剂用完后,Beecher博士给受伤的士兵注射生理盐水,并声称其中含有强效吗啡。意外的是,士兵们感受到了疼痛的减轻,并逐渐停止了呻吟。之后,Beecher博士在1955年发表了题为《ThePowerfulPlacebo》(强大的安慰剂效应)的论文,对安慰剂效应进行了正式的定义、描述和探讨。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安慰剂效应不仅具有明确的生理机制,如特定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情绪脑区,还与多种心理因素有关,比如预期强度、以往经历和社会观察(见图1)。安慰剂效应对于伴有情感体验的症状,如疼痛、腹泻、哮喘和恐惧,有显著改善作用。因此,在抑郁症治疗中,安慰剂效应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显示,最近几年,使用安慰剂(如淀粉丸)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可高达30-40%。一些患者不仅症状明显好转,甚至可以在网络媒体上生动地描述自己生活质量的飞跃。这些临床结果表明通过安慰剂效应影响患者的积极预期,有助于抑郁症的治疗。最近几年来,治疗抑郁症的新方法中,利用物理手段无需用药进行治疗的方法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一个方法是经颅磁刺激(TMS),通过利用电磁场来调节大脑神经元的活动和局部神经振荡,以改变抑郁症患者大脑内的神经活动异常,从而减轻抑郁情绪。经过一系列临床试验验证了它的疗效后,该方法被批准用于中轻度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并且可以达到与抗抑郁药物相似的治疗效果。尽管这种疗法取得了持续的进展和普及,但它的疗效与安慰剂效应之间的潜在关系还没有得到充分阐明。图1:安慰剂效应——神经科学概念和观点的大熔炉2023年9月25日,袁逖飞教授和田仰华教授合作,在NatureMentalHealth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抑郁症经颅磁刺激治疗中安慰剂反应的增长:对27年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是徐阳婷。研究小组对过去27年来使用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抑郁症的安慰剂效应进行了整理。通过分析安慰剂效应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等,旨在说明安慰剂效应在TMS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机理。经过广泛的检索,研究团队从6个主要医学数据库中检索到了27年间(1996年至2022年)共2783篇以TMS和抑郁症为主题的文章。随后,团队进行了严谨的审查和评估,并最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包括了52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其中包含54个安慰剂对照组,总共涉及4515名患者。研究发现TMS治疗抑郁症的安慰剂效应非常明显(d=1.016,SE=0.093,95%CI=0.833-1.199,I2=83.42%,P<0.0001)。进一步的亚组和元回归分析显示,在这些随机对照试验中,无论纳入的患者数量、年龄、性别比、采用的安慰剂方案、症状评价量表,或所在国家和地理位置是否不同,都一致呈现出明显的安慰剂效应。这些结果表明,在TMS治疗抑郁症过程中,安慰剂效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图2: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抑郁症的安慰剂效应非常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安慰剂效应与时间的关系具有依赖性。研究结果显示,安慰剂效应和积极治疗效应随着发表年份的增加而不断增强,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此外,样本量的大小与安慰剂效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偏倚风险、用药情况和试验地点也会对安慰剂效应的大小产生影响。这些发现有助于系统了解安慰剂效应在TMS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为探索新型TMS抗抑郁策略、靶点的研究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在临床治疗中合理促进安慰剂效应,有助于疗效的最大化,从而更好地治疗抑郁症患者。随着精神医学的进步与物理治疗概念的普遍化,TMS治疗抑郁症这一策略被大众逐步认可,这可能导致安慰剂效应的持续增加,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阐明TMS抗抑郁过程中安慰剂效应的生理心理机制,有助于形成更加有效的抑郁症治疗策略,促进精神疾病的临床干预。
944

这家生成式AI制药公司获英伟达认可,完成2.73亿美元C轮融资,利用AI技术推动药物研发

最近,Generate:Biomedicines宣布已完成2.73亿美元的C轮融资,这也是今年生物技术领域最大规模的一次融资。自2020年以来,该公司总共获得了近7亿美元的投资。这笔最新融资将用于支持该公司的候选药物进行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候选药物具备广谱SARS-CoV-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同时还将支持之后的多个临床试验申请。除了FlagshipPioneer和B轮的所有投资方,此次融资还吸引了很多新的投资者,包括制药巨头安进(Amgen)和人工智能计算领先企业英伟达(NVIDIA)。2017年,MollyGibson博士辞去了在微生物制药公司KaleidoBiosciences的职位,并加入了著名的生物医药风投公司FlagshipPioneering。她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重新思考药物开发过程中生物学的主要推动力。在当前阶段,生物物理学主导了蛋白质科学领域,这是我们理解和设计蛋白质的唯一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着可扩展性和脆弱性问题。据MollyGibson所说,如果我们能够从大量蛋白质序列中学习到赋予其功能的自然规律,然后生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蛋白质,那么我们几乎可以重新构想整个药物发现的过程。因此,MollyGibson和GevorgGrigoryan于2018年共同创立了一家名为Generate:Biomedicines的公司。该公司的目标是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来揭示蛋白质序列、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全新的方式设计蛋白质,并定制蛋白质疗法,以改善肿瘤学、免疫学和传染病等领域的药物开发。左边是MollyGibson,右边是GevorgGrigoryan。2020年9月,Generate:Biomedicines成功获得FlagshipPioneering注资5千万美元。2021年11月,该公司完成了3.7亿美元的B轮融资,并与安进公司达成了19亿美元的合作。到了2023年9月,该公司又成功完成了2.73亿美元的C轮融资。成立已经有5年了,并且已经推出了17个管线项目。这家创立仅有5年的公司似乎已经实现了他们最初设立的目标。他们的首个人体临床试验已经开始进行,这个被称为GB-0669的候选药物是一种专门针对SARS-CoV-2刺突蛋白高度保守区域的单克隆抗体。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提交用于治疗哮喘的抗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单克隆抗体的临床试验申请,预计不久后将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据报道,该公司C轮融资将用于支持其当前的17个研发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涉及免疫学、感染性疾病和肿瘤学等三个治疗领域。从构思到实践2021年3月,一直担任默沙东高管多年的MikeNally加入Generate:Biomedicines,担任首席执行官。过去两年里,他领导公司从两位创始人MollyGibson和GevorgGrigoryan的初始构想和进展中真正建立了一家公司,展示了从头开始生成治疗性抗体的能力,搭建了可重复且健壮的生产管道,并先后完成了3.7亿美元和2.73亿美元的大额融资,与安进公司达成了总额高达19亿美元的合作,并计划在今年展开两项临床试验。MikeNally一款具有泛SARS-CoV-2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是Biomedicines公司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首个项目。由于该抗体针对SARS-CoV-2刺突蛋白的高度保守区域,因此对新出现的变异株也能够起效。这个新项目在MikeNally的领导下仅用了16个月从一个初始想法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该候选疗法的目标是帮助那些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这一人群约占全球人口的2%。MikeNally已经表明,该公司计划今年提交临床试验申请,以测试用于治疗哮喘的抗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单克隆抗体。这种疗法有望成为最佳治疗方法。该单克隆抗体与TSLP的亲和性已经从皮摩尔增加到了飞摩尔水平。Generate:Biomedicines不仅与制药巨头安进(Amgen)合作,还与MD安德森癌症中心建立合作关系,通过AI技术加速癌症疗法的开发。据预计,这次合作将每年带来10个项目。将人工智能与湿实验结合起来Biomedicines的技术包含着两个核心组件。第一个组件是基于蛋白质的从头设计,即通过计算机提出具有结合特异性的蛋白序列,无需预先对感兴趣的靶标结合进行知识分析,而且不仅局限于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第二个组件是对蛋白序列的优化。虽然计算出蛋白质的序列是一方面,但要使其成为可行的治疗方法则是另一方面,这需要充分了解蛋白质的结合亲和力、免疫原性和可制造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enerate:Biomedicines开发了一种优化方法,使他们能够获得原始的天然蛋白质,并将其转化为可用于针对特定目标的治疗方法。MollyGibson表示,我们的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早期实验,成功创造了超过一百万种在自然界中从未存在过的蛋白质。团队还对其中一些蛋白质进行了测试,通过使用冷冻电镜技术和湿实验技术,确认了这些全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例如,我们成功从头设计出了一种比以前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好50倍的新型蛋白质。Biomedicines是一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但他们始终保留对实验生物学的尊重。实际上,该公司拥有与湿实验相关的科学家和干实验相关的科学家一样多。此外,他们还在今年6月份建立了一个先进的冷冻电镜实验室,以加快生成式AI药物的发现和开发进程。MikeNally表示,公司认为冷冻电镜非常重要。建立冷冻电镜实验室将为公司的专有机器学习模型增加一个强大的新工具,用于确定蛋白质结构。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药物与预期靶标的相互作用方式,并加快药物发现过程。此外,在治疗蛋白领域,这也将为公司提供竞争优势。
583

套细胞淋巴瘤患者迎来福音!高选择性BTK抑制剂阿可替尼成功纳入医保目录

2023年12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版)》,成功将阿斯利康新一代高选择性BTK抑制剂康可期®(通用名:阿可替尼胶囊,以下简称“阿可替尼”)纳入医保目录。该药适用于成年MCL患者,他们曾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这个举措显著提高了该创新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为更多中国MCL患者提供了实现高质量长期生存的帮助。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增加,老年恶性血液病的患病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其中一种名为套细胞淋巴瘤(MCL)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侵袭性且难以治愈。患者的平均年龄约为60岁,80%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到达晚期(III期或IV期),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并对其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此外,由于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多为老年人,他们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无法忍受传统化疗的副作用。虽然患者对最初的治疗有良好反应,但复发的可能性很高。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只有8%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能够存活10年以上,常规化疗下的5年生存率低于30%,在实现长期生存的过程中仍面临重重困难。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问世,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长期生存治疗选择。其中,BTK抑制剂是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一种靶向疗法,主要通过抑制白细胞库存激酶(BTK)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复制和转移,达到抗癌作用。BTK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MCL二线及以后的首选方案。阿可替尼是全球首款新一代高选择性的BTK抑制剂,长期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MC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达到59.2个月。此外,由于分子结构的创新优化,阿可替尼提高了对BTK靶点的选择性,降低了与脱靶效应相关的不良事件(如腹泻、高血压、出血、关节痛等)的风险。这对于基础疾病较多、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来说,有助于减轻他们的治疗负担和治疗中止率,并且总体安全性良好。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阿可替尼与其他BTK抑制剂一起被列为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MCL患者的一级推荐方案。而中国抗癌协会(CACA)发布的《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2年版)》也将阿可替尼等BTK抑制剂列为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MCL患者的挽救性治疗优选方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长马军教授表示:“对于患有套细胞淋巴瘤的患者来说,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是主要的治疗目标。然而,在BTK抑制剂问世之前,我们缺乏对这类患者满意的治疗方案。阿可替尼作为新一代BTK抑制剂,已经在国内获得批准上市,并成功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这不仅为我国的MCL患者提供了与国际同步的治疗新选择,也在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和生存获益方面给予了患者更多信心和希望。”朱军教授指出,套细胞淋巴瘤患者通常是老年人,相比现有的治疗方案,新一代BTK抑制剂阿可替尼具有多个优势。阿可替尼能够更准确地选择靶点,减少了副作用,且治疗效果更好,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并坚持长期治疗。阿可替尼的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能够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规范治疗的可及性和依从性,从而延长了患者的高质量生存时间。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事业部总经理陈康伟先生指出:“在血液肿瘤领域,阿可替尼是阿斯利康的基石。该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受益于数万例不同类型的血液肿瘤患者,为他们提供了有效且可耐受的新治疗选择。在今年年初获得中国批准并成功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进一步实现了阿斯利康实现让中国患者获得创新药物的使命。未来,我们将不断提供创新的治疗方案,满足患者需求,并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帮助广大患者实现高质量的长期生存,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
1050

甫康药业PI3K β/δ双重抑制剂在华获批临床,助力肿瘤领域进步

近日,甫康药业的CVL237片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将用于治疗PTEN缺失的晚期实体瘤患者。CVL237片是全球首个进入II期临床的PI3Kβ/δ双重抑制剂,也是唯一一个获得FDA批准的针对PTEN基因缺失晚期实体瘤的药物。此外,CVL237片已获得FDA批准进行用于治疗淋巴瘤患者的Ⅰ期临床试验。PTEN基因与多种癌症相关,特别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有高达47%的患者伴有PTEN缺失肿瘤。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PI3Kβ是PTEN缺失乳腺癌中免疫逃避的主要介质,并且PI3Kβ抑制剂能增强肿瘤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因此,针对PTEN缺失的靶向药物具有巨大的潜力。CVL237片是一款口服、强效和高选择性的PI3Kβ/δ双重抑制剂,由英国Karus Therapeutics研发。甫康药业已获得CVL237片在全球范围内的权益,包括专利、开发和商业化权益。除了治疗淋巴瘤和实体瘤,CVL237片在其他疾病治疗中也显示出了潜力。它对BTK耐药和其他PI3Kδ抑制剂耐药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治疗效果,对于罕见病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也有一定的治疗潜力。目前,APDS治疗药物非常有限,首个获得FDA批准上市的APDS疗法是在今年3月获得批准的Joenja(leniolisib)。CVL237片作为具有极大治疗潜力的创新药物,有望成为下一个最佳药物选择。甫康药业在肿瘤领域有着丰富的研发管线,涵盖了实体瘤、血液瘤等多种癌症类型。其中,CVL218是甫康药业的核心产品之一。CVL218是第二代PARP抑制剂,相比第一代PARP抑制剂具有更好的水溶性、生物利用度和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CVL218近期获得了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胆管癌。CVL218经过多中心的Ib/II期临床研究,显示出在晚期、多处转移的胆管癌患者中,单药治疗后靶病灶显著缩小了30%以上,并且持续时间长达15个月。甫康药业还在推动其他药物的临床进展,比如获得了1类创新药SHEN211的临床试验注册申请受理,以及2.4类创新药CVL009等。随着甫康药业不断加速在肿瘤领域的布局,多款药物的临床研究取得进展,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有望推动肿瘤治疗领域的进步。总的来说,甫康药业的CVL237片是一款具有多种适应症潜力的创新药物,针对PTEN缺失的晚期实体瘤表现出了独特的疗效。同时,甫康药业在肿瘤领域的布局丰富多元,多款药物在临床上获得进展,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这些进展将进一步推动肿瘤领域的研究和治疗,助力患者战胜癌症。
809

传奇CAR-T再现巨额授权,医药界瞩目

近日,传奇生物宣布与诺华制药公司达成了独家全球许可协议,该协议涵盖了传奇生物的特定靶向DLL3的CAR-T疗法以及其自体CAR-T细胞疗法候选药物LB2102。根据授权协议,传奇生物将收到1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机会获得高达10.1亿美元的临床、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特许权使用费。传奇生物将在美国进行LB2102的I期临床试验,这是传奇生物的一个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项目。诺华将负责其他所有许可产品的开发工作。此前,美国FDA授予该候选产品“孤儿药”称号。一、强强联手,共同挑战CAR-T治疗肺癌这不是传奇生物CAR-T产品第一次出海。在2017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ASCO)上,传奇生物展示了他们自主研发的BCMACAR-T疗法LCAR-B38M/JNJ-4828,其拥有惊人的100%客观缓解率,给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12月份,传奇生物与强生达成了一项全球合作和许可协议,共同合作开发和商业化LCAR-B38M/JNJ-4828。强生向传奇生物支付了3.5亿美元的首期款和后续里程碑付款,这创下了当时中国药企对外专利授权首付款金额最大的纪录,并且达成了合作方面最优的条件。2022年2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传奇生物的BCMACAR-T产品Ciltacabtageneautoleucel(cilta-cel,西达基奥仑赛,商品名为Carvykti)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arvykti是第一个国内自主研发并获得FDA批准的CAR-T产品。在关键的CARTITUDE-1研究中,共有97名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表现出早期、深度持久的缓解。总缓解率(ORR)高达98%(95%可信区间:92.7-99.7),有78%的患者达到了严格的完全缓解(sCR,95%可信区间:68.8-86.1)。在18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21.8个月(95%可信区间:21.8-无法预估)。当年获批时,Carvykti的销售额达到了1.34亿美元。今年的前三季度,Carvykti的销售额总共达到了3.41亿美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将超过5亿美元。时隔6年,传奇生物CAR-T产品再次与跨国大药企达成合作。本次传奇选择的合作对象是诺华。诺华是全球首款CAR-T新药Kymriah的开发者,在2017年获得了FDA的批准上市。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现在全球已经上市的10款CAR-T产品中,已有6款获得了FDA的批准,而国内有4款产品。全球已上市CAR-T产品及部分产品销售情况这些已经获得批准的CAR-T治疗适用于血液肿瘤。传奇生物与诺华合作推出的LB2102是一种CAR-T疗法,它以δ样配体3(DLL3)为靶点。这种疗法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高度选择性作用,包括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肺癌(LCNEC)、以及某些其他神经内分泌癌和前列腺癌。根据传奇生物发出的新闻稿所述,LB2102采用了创新的CAR设计和装甲机制,可提高其抗肿瘤活性。诺华的T-Charge平台是一种新一代CAR-T细胞疗法生产平台,旨在保持T细胞的干性,并促进CAR-T细胞在体内的主要扩增。该平台的目标是减少对体外长时间培养的需求,使T细胞具有更大的增殖潜力,并减少耗竭的T细胞的发生。结合T-Charge平台的独特设计的LB2102候选药物,有可能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具有变革性的疗效。传奇生物与诺华的合作,有望使CAR-T疗法在实体瘤治疗领域获得突破。二、中国创新药物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一种常态。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物正在向全球推进。国内的创新药物除了传奇生物的CAR-T疗法,还有其他几种获批上市的药物,分别是和黄医药生产的呋喹替尼、君实生物生产的特瑞普利单抗、百济神州生产的泽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单抗,天济医药生产的本维莫德,以及微芯生物生产的西达本胺。目前,有许多国产创新药正在采用借“船”出海、Licenseout等方式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仅在今年,已经达成了40多项跨国交易,涉及多种CAR-T疗法、抗体疗法和小分子药物。中国正快速崛起为全球创新药品的新生产基地,在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1. 2023年国产创新药license out项目
955

研发高效γδT细胞,通用癌症免疫疗法展望实现

“现成的(off-the-shelf)”细胞疗法,也被称作异体细胞疗法(allogeniccelltherapy),采用免疫细胞,这些细胞来自健康捐献者而不是患者本人。这种方法可以更加及时地为更多的患者提供细胞疗法,例如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然而这正是为患者提供这些救命疗法的主要障碍之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最新的研究中,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设计更强大的免疫细胞,用于治疗具有挑战性的癌症。这一方法是向着开发更有效的细胞疗法迈出的关键一步,使得CAR-T细胞疗法更加实惠、可扩展生产,并迅速运送到全球各地的医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23年11月8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allogeneic Vδ2 T cells for ovarian cancer therapy through CD16 biomarker selection and CAR/IL-15 engineering”。论文通讯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微生物学、免疫学与分子遗传学副教授LiliYang表示,“在治疗晚期癌症患者时,时间往往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这种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我们必须从患者的体内提取免疫细胞,即T细胞,对这些细胞进行基因改造,然后再将它们重新注入患者的体内。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治疗每名患者的花费可能会高达几十万美元。”在这项新研究中,Yang和她的团队专注于研究γδT细胞(gamma delta T cell)。这类免疫细胞因能靶向包括实体瘤在内的多种癌症而闻名,但不会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而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体细胞疗法中常见的并发症。尽管之前对基于γδT细胞的治疗进行了研究,但由于供体的可变性、短暂的持续性以及癌细胞逃避或躲避人体免疫反应的能力,这些治疗的临床成功率受到限制。然而,Yang和她的团队发现,那些表达CD16表面标志物较高的供体γδT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癌细胞的能力。Yang说:“这些表达CD16高水平的γδT细胞具有独特的特征,可提高它们对肿瘤的识别能力。它们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效应分子,并具备对癌细胞产生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的能力。我们发现,通过使用CD16作为供体选择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提高它们对抗癌特性的表现。”高表达CD16的Vδ2 T细胞经过基因改造表达CAR/IL-15后,同时保持扩增能力和记忆状态Yang和她的团队成功解决了以往γδT细胞治疗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他们对细胞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其能够表达CAR和IL-15,这两种重要成分有助于提高γδT细胞的抗癌能力。随后,这些作者成功地大量制造了更强效的经过基因改造的γδT细胞,并在两种不同的卵巢癌前临床模型上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这些γδT细胞能够攻击肿瘤,并且在这两种模型中能够持续很长时间,从而使它们能够继续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或其他并发症的迹象。Yang表示:“这项新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基因改造可以实现γδT细胞高表达CD16的可行性,同时还展现了其作为治疗方法的潜力和显著的安全性。我们期望这项研究能够成为未来治疗癌症的可行疗法。”
1251

SARS-CoV-2新变种Eris正在传播,加强疫情防控意识

自2023年5月起,EG.5谱系,又称为Eris的SARS-CoV-2,一直在全球传播,并在8月初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归类为“感兴趣的变体”。然而,Eris病毒蔓延的原因尚不清楚。来自德国灵长类动物中心-莱布尼茨灵长类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现已研究了Eris亚谱系EG.5.1的特征。研究人员发现,EG.5.1的传染性并不比之前的版本更强,这意味着它不能更有效地感染宿主细胞。然而,与当前流行的其他SARS-CoV-2谱系相比,EG.5.1能更好地逃避中和抗体,这使它在感染已接种疫苗或感染后免疫系统产生中和抗体的个体中具有优势(TheLancetInfectiousDiseases)。经过多年的大流行,病毒不断变异和住院率的反应导致多波感染,但目前情况已经明显改善。除了寒冷潮湿的季节外,没有发生大规模感染。这一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疫苗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已经接种了SARS-CoV-2疫苗。通过给已经接种疫苗的个体使用加强疫苗,对感染当下流行的病毒变体,我们的免疫系统进一步得到训练,使其能够对抗新出现的病毒变体。病毒变异:刺突蛋白突变可以逃避中和抗体并提高传染性。我们的免疫保护的一部分取决于免疫系统细胞在接种疫苗或感染后产生的中和抗体。中和抗体会附着在SARS-CoV-2病毒的刺突蛋白上,防止病毒进入我们的细胞。这个过程也被称为中和作用。然而,即使存在中和抗体,也无法百分之百预防SARS-CoV-2感染,因为SARS-CoV-2仍然有可能发生变异。这导致了不同的突变病毒变体出现,这些变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逃避中和抗体的作用。这个过程也被称为抗体逃逸,它基于刺突蛋白的突变,使其不太容易与中和抗体结合。马库斯·霍夫曼,该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指出:“此外,突变还可以增强SARS-CoV-2变体的传播能力,一种方式是改善刺突蛋白与细胞受体ACE2的结合。”Eris亚谱系EG.5.1的刺突蛋白突变使其具备更强的逃避中和抗体的能力。自2023年5月以来,SARS-CoV-2谱系EG.5和其后代EG.5.1在多个国家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这个血统归类为“兴趣变异”,并命名为Eris,以希腊混乱和不和谐女神的名字命名。虽然Eris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危险,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感染EG.5和EG.5.1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不过,关于为何EG.5和EG.5.1的传播加剧目前还不清楚。来自德国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莱布尼茨灵长类动物研究所汉诺威医学院和埃尔兰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的科学家小组对Eris亚系EG.5.1进行了研究。马库斯·霍夫曼说:“我们已经发现证据表明,增强逃避抗体能力可能是导致Eris病毒传播增强的原因。”我们对Eris亚系EG.5.1在宿主细胞内的侵入能力进行了测试,以及它在未感染和感染SARS-CoV-2的接种者血液中抗体中和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与目前流行的其他SARS-CoV-2谱系相比,EG.5.1在感染宿主细胞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已接种疫苗或同时感染的个体血液中的抗体对EG.5.1的中和效果较差,该研究的第一作者LuZhang解释说。出于安全考虑,这些实验在实验室中使用了无法复制的病毒,即假病毒。总结一下,研究结果表明,EG.5及其亚谱系的传播主要依赖于逃避抗体,而不是增强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然而,逃避抗体的能力增强并不是很强,不足以完全破坏我们通过疫苗接种或先前感染所建立的免疫保护力。"马库斯·霍夫曼对这个研究结果做出了评论。基于SARS-CoV-2XBB.1.5变异株的疫苗应当能够对抗EG.5病毒及其相关亚谱系。今年秋季,我们将推出一种基于广泛存在的SARS-CoV-2XBB.1.5谱系的新改编SARS-CoV-2/COVID-19疫苗。现在的问题是:这些疫苗是否也对eg5及其亚型有效呢?由于Eris是密切相关的XBB.1.9谱系的子代,各种XBB亚谱系之间只有微小的差异,我们可以假设新适应的疫苗也将对EG.5及其亚谱系有效。因此,德国灵长类动物中心-莱布尼茨灵长类动物研究所感染生物学部门负责人StefanPöhlmann总结说:"建议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初级和加强疫苗接种。
677

国家卫健委回应今冬呼吸道疾病高发关切问题

随着不同地区陆续进入冬季,呼吸道疾病开始高发。肺炎支原体感染、流感等疾病同时爆发,今年冬季的呼吸道疾病是否有所增加?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回答了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一、呼吸道疾病增多?发病水平总体正常近期,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流感这些呼吸道疾病。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的童朝晖所长表示,事实上,每年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之一,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每3年至7年会出现周期性的流行。单核细胞增多症也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疾病,但发病率并没有比往年增加。童朝晖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间,因为大家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一些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有所减少。随着防控工作进入新的阶段,这些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恢复到了疫情发生之前的水平,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我国的冬春季流感流行季通常是从每年10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在1月左右达到高峰。最近的流感监测数据显示,各地正逐渐进入流感高峰期。二、不少人感染新冠病毒?呈波动下降趋势互联网上有声音说,不少咳嗽、发烧的人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对此,王大燕指出,当前我国的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总体上表现为起伏下降。自今年8月下旬以来,全国每周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连续下降已达10周之久,同时全国的发热门诊和哨点医院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率也一直呈下降趋势。根据王大燕的介绍,国家目前仍在全面监测新冠病毒,采用多种渠道进行监测工作,并将数据定期发布在中国疾控中心网站上。监测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和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都属于奥密克戎,最近一周采样的病毒测序结果显示所有变异株均属于XBB的亚分支,未发现其生物学特性发生明显变化。三、能否自行服药?建议先确认病原如果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建议如何用药?童朝晖指出,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导致的症状非常相似,我们可以通过进行抗原和核酸检测来准确确认病原体。因此,建议大家在药物治疗前先确诊病原体。童朝晖还指出,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自然限制,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有些情况可以通过对症缓解来减轻症状。然而,对于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以及免疫力较弱的特殊人群来说,建议及时就医。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在增加,一些家长自行决定给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的孩子服用阿奇霉素。北京儿童医院的王荃主任医师表示,这种做法是不被建议和认可的。王荃指出,最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确实有所增加,但总体而言,病毒仍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这些病原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病原中,阿奇霉素是无效的。此外,由于儿童器官和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所以不应该轻易使用药物或滥用药物。四、中医药如何防治?治疗、养护相互配合北京中医医院的院长刘清泉介绍了一些地方所采取的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中医药方案。这些方案中包括了一些经典处方和经验方,还有用于小儿推拿的治疗方法。对于这类疾病,中医药治疗需要在早期应用,并结合中西医疗方法。例如,结合中药和推拿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儿排痰。刘清泉通过“预防疾病”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饮食要保持寒热均衡,冬季主要以温热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要保持饮食规律,少食用过于辛辣或过于甜腻的食品。其次,适度进行锻炼,尤其是老年人,避免在大量出汗时喝冷水或吹风,因为这容易引起感冒。最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或者过度休息都会损伤人体的正气。五、日常怎样预防?卫生习惯+疫苗接种王大燕表示,防止传染病的最佳和最经济的方法是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病和严重病情的风险。有些呼吸道疾病目前没有专门的疫苗可以预防。王大燕指出,通过掌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的预防方法,以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王大燕指出,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并尽量避免习惯性触摸眼睛、鼻子和口。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哨点作用?孙丽,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介绍说,除了为辖区居民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优化就诊流程的同时,设立了呼吸道专科门诊,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上级医院的转诊,并提供基层医院治疗普通常见病的服务。
1144

西部门诊管理联盟落地成立,推动门诊服务水平提升

近日,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举行的仪式上,西部门诊管理联盟和西部多学科(罕见病)管理联盟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西部地区的门诊管理服务能力迈入了标准化、连续化、同质化的新阶段。成立仪式在新桥医院举行,新桥医院陈许波副院长发表了致辞,军地副理事单位代表也进行了发言。在仪式上,副理事单位和成员单位进行了联盟授牌和学术交流活动。西部门诊管理联盟由新桥医院门诊部牵头,第一批成员包括14家军队医院和40家地方医院,覆盖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新疆、西藏等地。联盟的重点工作包括门诊规范管理、人才培养和疑难危急重症多学科会诊等领域。通过创建信息化平台,实现医护专业培训、病例多学科会诊、技术协作、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功能。这将有助于实现分级诊疗模式,让患者在基层得到首诊、常见病和慢性病得到治疗,而疑难危急重症则在上级医院得到专业的诊疗,提升门诊服务质量,造福广大患者。新桥医院门诊部余江主任介绍了联盟的目标和意义,强调了提升西部门诊管理服务水平和疑难重症多学科诊疗能力的重要性。作为重庆市门诊质量控制中心和医学协会门(急)诊管理专委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新桥医院门诊部在门诊质量管理和服务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领先的地位。近年来,门诊部在余江主任的领导下,不断探索门诊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以及门诊服务的全链路标准化等特色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另外,门诊部还成立了多学科MDT诊疗中心,组建了专业的MDT专家团队,为复杂、疑难、重症、罕见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次西部门诊管理联盟的成立将为改善西部地区的门诊管理服务水平和疑难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做出重要贡献。联盟的合作将促进学科共建、资源互补和绿色通道的建立,进一步提升门诊服务质量,让更多患者受益。
741

戈利昔替尼:迪哲医药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创新之光

近日,迪哲医药宣布,他们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JAK1抑制剂戈利昔替尼针对淋巴瘤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这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意味着戈利昔替尼可能成为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新希望。JAK/STAT信号通路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T细胞淋巴瘤。戈利昔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通过靶向JAK/STAT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成为淋巴瘤领域全球首个并且目前唯一处于NDA申报阶段的药物。当前可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的客观缓解率(ORR)几乎都不超过30%,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数字。然而,戈利昔替尼在全球多中心关键性临床试验(JACKPOT8的B部分)中表现出了出色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在每日一次口服给药下,戈利昔替尼能够持续抑制JAK/STAT通路,单药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44.3%,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CRR,23.9%)。这些数据表明,戈利昔替尼是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戈利昔替尼在国际上备受认可,体现了中国在原研药领域的硬实力。他们连续4年在国际顶级学术大会上获得5项口头报告,证明了他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此外,戈利昔替尼还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快速通道认定”,成为首个获得该认定的针对PTCL的中国原创新药。并且他们在国际期刊《肿瘤学年鉴》上发表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因子为51.8。戈利昔替尼以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为优先开发的适应症,打造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迪哲医药还计划继续挖掘戈利昔替尼在其他领域的潜力,包括实体瘤和自身免疫等领域。他们正在与另一款国产肺癌靶向药舒沃哲®(舒沃替尼)联合进行II期临床试验,用于治疗标准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标志着他们在肿瘤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总之,戈利昔替尼是迪哲医药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一颗闪亮之星。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不仅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还为中国原研药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期待着戈利昔替尼在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他领域的进一步突破和应用。
1337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