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新型靶点BRD9或有望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发布时间:2023-10-09 15:43:32 759次浏览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不佳的癌症类型,而其与胰腺癌干细胞样细胞(CSCs)的存在有关。CSCs对化疗策略的反应不佳,并且其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这可能阻碍了对CSCs消除的新型策略的开发。近期发表在国际杂志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阻断胰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生长的特殊蛋白,该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胰腺癌的新策略。

1696682078971_1938376.png

胰腺癌是一种致命的癌症类型,常常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导致预后不佳。CSCs是胰腺癌重要的细胞群体,已被证明增加了对化疗的耐受性,因此消除CSCs已成为开发胰腺癌治疗策略的基本目标。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对驱动CSCs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了解不足。

研究人员从牛津大学等机构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阻断胰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生长的特殊蛋白,名为BRD9。他们认为表观遗传学蛋白对于维持CSCs的耐受特性非常重要,因此BRD9蛋白可能是CSC行为的调节因子。通过抑制BRD9蛋白,研究人员发现可以显著减少CSCs的自我更新、侵袭性以及对化疗的耐受。这一发现为开发新型胰腺癌治疗策略提供了希望。

BRD9的抑制能够阻断胰腺癌干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并改善对化疗的敏感性。这一研究发现为将已知的化疗策略与新型治疗性靶点相结合,开发能够清除胰腺癌中CSCs的新策略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综合应用先前已知的化疗策略和针对BRD9的治疗,研究人员有望更有效地针对胰腺癌的大部分肿瘤细胞群和CSCs,从而提高疗效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这项研究结果为胰腺导管腺癌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针对BRD9这一潜在的治疗性靶点,可能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综合表观遗传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CSCs在胰腺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开发针对CSCs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这项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此外,针对BRD9的治疗策略也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包括药物渗透性等问题。但这一研究结果为胰腺癌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潜在的治疗目标。

随着对胰腺癌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对该疾病的理解和治疗策略也在不断进步。对CSCs的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胰腺癌的复杂机制,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希望这项研究能为未来胰腺癌治疗的发展和患者的福祉做出重要贡献。

相关推荐

兆科眼科公布顶线结果!NVK002治疗儿童近视加深的临床试验取得突破

近日,兆科眼科公布了其核心产品之一NVK002为期一年的第III期临床试验小型CHAMP的顶线结果。这项研究表明,NVK002作为治疗儿童近视加深的潜在疗法具有强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Vyluma进行的全球III期CHAMP研究的趋势相一致。小型CHAMP临床试验是一项重要的研究,目的是评估NVK002在减缓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近视加深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多中心的合作,共有526名儿童和青少年参与了这项研究,并选择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作为牵头研究机构。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0.01%和0.02%浓度的NVK002在减缓儿童和青少年近视加深方面表现出了统计学和临床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并且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NVK002作为一种新型口服眼部溶液,是兆科眼科的核心产品之一。它采用了专利配方,成功解决了低浓度阿托品的不稳性问题,并且不含防腐剂。NVK002的临床开发旨在控制儿童和青少年近视加深的进程,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这项突破性的研究结果使得NVK002成为全球治疗近视加深的先进候选药物之一,涵盖了3至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范围。兆科眼科计划与监管机构进一步沟通,推进NVK002在中国的新药申请进程。通过这一突破性的研究,兆科眼科为防治儿童近视加深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希望和更好的视力保护。
329

细胞宿主互作研究:三所院校合作迈出重要一步

在Cell子刊CellHost&Microbe上,来自斯坦福大学、罗马第二大学和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题为《精准微生物干预改善社交行为但不改变自闭症严重程度:一项试验性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研究论文。本研究采用了双盲、随机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旨在测试一种包含罗伊氏乳杆菌(由ATCC-PTA-6475和DSM-17938两种菌株组成)的产品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治疗对患者的整体自闭症严重程度、限制性/重复行为、肠道微生物组组成以及免疫谱均没有产生改变。然而,在社会功能方面,罗伊氏乳杆菌组合显示出显著的改善效果,这种改善在不同的测量中普遍存在。有趣的是,ATCC-PTA-6475菌株可以改善自闭症小鼠模型的社交缺陷,而DSM-17938菌株却不具备这种能力。总而言之,这些研究结果显示,罗伊氏乳杆菌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行为,但对他们的自闭症严重程度没有产生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大脑轴正在成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潜在新靶点。然而,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人类微生物治疗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核心症状。一些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肠道微生物谱与神经发育正常儿童存在差异。但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些变化是否导致自闭症症状,或者只是与饮食偏好有关。最近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可以直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从而改善自闭症儿童的一些行为症状。然而,FMT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寻找供体粪便的困难、缺乏标准化的制备和给药方案,以及需要筛查病原体。因此,该研究团队认为,益生菌(单菌株或菌株组合)可能是一种更好、更安全的治疗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昆士兰大学的研究团队于2021年11月11日在Cell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自闭症相关饮食偏好介导了自闭症-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论文》的文章。根据该研究,自闭症儿童肠道菌群的差异是由于自闭症相关的饮食偏好,而不是肠道菌群的差异导致了自闭症。之前对于肠道菌群和自闭症之间的关系完全弄反了,搞错了因果关系。关于肠道菌群在自闭症中的作用,有很多研究认为肠道菌群的差异可能导致自闭症,但这些研究缺乏确凿证据。这项发表在Cell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研究,旨在弥补之前研究的不足,明确肠道菌群与自闭症之间的关系。在这项Cell研究中,研究者对247名年龄介于2至17岁的儿童的粪便样本进行了分析。这些样本来自确定患有自闭症的99名儿童、与自闭症患者有兄弟姐妹关系的51名儿童,以及与自闭症无关的97名正常儿童。经分析发现,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自闭症与肠道菌群直接相关,但是研究发现自闭症与饮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自闭症与饮食多样性不足以及饮食质量差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此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自闭症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自闭症的基因评分也与饮食多样性不足有关。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非常简单且直观的模型:自闭症相关的特征会影响饮食偏好,而这种饮食偏好反过来又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并且也会导致自闭症儿童容易出现肠胃问题。这份在Cell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忽略自闭症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直接关联。研究团队认为,自闭症儿童挑食的饮食偏好会导致饮食多样性较低,进而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导致肠胃问题例如腹泻的发生。换句话说,并非肠道菌群的变化导致自闭症出现,而是自闭症儿童的饮食偏好引起了肠道菌群的变化。因此,研究团队提出,不应当称肠道菌群是自闭症的推动因素。
1225

警惕!6岁男孩患直径10厘米肝肿瘤,家长必须注意这些

最近,王女士带着她六岁的孩子浩浩(化名)前往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嘉定院区寻求帮助,因为浩浩的腹部看起来像啤酒肚,而且还经常感到胀痛,让王女士非常担心。经过医生的诊断,发现6岁的浩浩腹部隆起,形状像啤酒肚。通过进行CT和核磁共振等检查,发现浩浩的右上腹部有一个巨大的肿瘤,直径达到10厘米,被确认为肝间叶性错构瘤。如果不进行及时手术,这个肿瘤有可能随时破裂和变为恶性。刘辰教授是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嘉定院区胆道一科的主任医师和教授。他介绍说,肝脏肿瘤占据了肝脏总体积的55%。这种肿瘤位于肝脏的上方,紧靠第二肝门;后方与门静脉和下腔静脉贴紧相连;下方则与第一肝门之间的界限不清晰,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横在了负责肝脏血流出入的重要通道上。刘辰说:“如果使用常规的开腹手术,病变区域展示得更清楚,可以在一次手术中彻底切除肿瘤,但这种方法会造成较大的创伤,术后恢复较慢,出血量也较多。考虑到患者只有6岁,我们需要特别慎重地处理每个手术步骤。”最后,医生选择了一种对患儿肝功能影响最小、恢复最快,但手术难度最大的腹腔镜手术来剥除巨大肿瘤。刘辰指出,腹腔镜手术的好处是切口小、伤害小、恢复快,但由于肿瘤太大、腹腔镜下暴露不足、患儿腹腔操作空间狭小,手术难度也增加了。幸亏,经过将近4个小时的手术,浩浩的肝肿瘤成功切除。现在,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他已经康复出院。肝间叶性错构瘤是一种良性的肝脏肿瘤,在儿童中约占肝脏肿瘤的8%。它是儿童肝脏中仅次于肝血管瘤的第二常见良性肿瘤。初期时,儿童肝脏肿瘤通常不容易被察觉,有时候可能会出现腹痛、食欲不振、腹胀和腹部包块等症状。这种类型的肿瘤通常快速生长,在早期阶段症状不明显,容易被患者忽视。这种疾病主要与遗传基因有关,大约有95%的患儿会在5岁之前被确诊。对于那些有乙肝家族史的患儿来说,建议每年定期进行B超检查。如果出现腹部肿块,应当及时就医。刘辰说。
363

关节炎不只是冻出来的!了解骨关节炎及常见误区

每逢气温下降,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忠告:“多穿点衣服,别冻出关节炎来。”或者:“年轻人要注意保暖,等老了就会知道苦了。”这些话是否意味着关节炎真的是由寒冷天气导致的?如果不穿秋裤,是否会立刻患上骨关节炎?事实上,骨关节炎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就以膝关节为例,正常的膝关节由两根骨头的表面被一层光滑且具有弹性的“关节软骨”所包裹,同时还有膝盖周围的韧带和肌肉提供保护,以减少日常活动时对骨头的冲击和磨损。然而,当膝关节软骨长期受到磨损,不断退化时,骨间隙会变窄,进而导致关节摩擦增加。因此,人们会感受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出现关节畸形等问题。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骨关节炎的常见症状。一般情况下,骨关节炎会表现出以下明显症状:关节疼痛、晨僵感、关节肿胀。这些症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不便。不过,关于骨关节炎,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进行澄清。首先,天冷并不会直接导致关节炎,只是天气寒冷会使已经患有关节炎的人症状更加明显。天气寒冷和不穿秋裤并不能直接导致关节炎的出现。其次,频繁掰手指并不会导致关节炎发生,也不会使手指关节变粗。手指关节变粗和关节炎只有在关节受损、发生肿胀或骨质增生后才会出现。再次,关节部位出现咔咔声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关节炎。通常情况下,关节处出现的轻微弹响属于生理性现象,特别是年轻人出现无疼痛症状时,很可能只是由于韧带的摩擦或者关节位置突然变化所产生的声音,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对于较年长的人,如果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弹响,建议尽早就医,由专业医师进行鉴别诊断,以确认是否患有关节炎。从次,一些关于骨关节炎的常见误解也需要纠正。首先是补钙是否能够治疗骨关节炎的问题。骨关节炎不是由于钙缺乏引起的,而是由于关节表面软骨退变和磨损而导致的。然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适量地补充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关节功能退化。另外,骨关节炎并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许多年轻人由于不规范的运动或长期久坐不动,也有可能患上骨关节炎。最后,一些人在患有骨关节炎后完全静养,不敢进行任何运动。然而,这样的做法反而会加重关节炎的症状,并有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因此,只要适度并正确地运动,在不增加关节磨损的情况下,锻炼肌肉力量可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减轻关节炎的症状,并延缓关节功能退化的进程。除了以上常见的误区,日常的护理对于骨关节炎的患者也非常重要。适量合理的运动、健康饮食与体重控制、使用辅助设施以及选择合适的鞋子是维护和保护关节的重要方法。总结起来,关节炎并非仅仅是冻出来的病症。了解骨关节炎,纠正常见误区,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我们维持关节的健康和功能。
304

肝癌靶向药都有哪些?如何进行选择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而且往往在较晚的阶段才被发现,这导致了治疗的挑战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靶向治疗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靶向药物通过抑制特定的分子和信号通路,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变异提供治疗效果。那么,肝癌靶向药都有哪些?又如何进行选择呢?在肝癌的靶向治疗中,有几个重要的靶点和药物: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GFR在肝癌中的异常激活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关。一些针对EGFR的靶向药物,例如埃洛替尼(Erlotinib)和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过程,VEGFR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多吉美酮(Sorafenib)和雷帕替尼(Regorafenib)是在肝癌治疗中使用的抑制VEGFR的靶向药物,通过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3.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激酶(CDK):CDK在癌细胞的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妥昔单抗(Lenvatinib)是一种靶向多种CDK的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癌。选择适合的肝癌靶向药物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特征和肿瘤的分子特征。以下是一些选择靶向药物的常见依据:1. 分子标志物检测:对肝癌标本进行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例如EGFR的突变状态或表达水平,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特定的靶向药物。2. 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了解不同药物在治疗肝癌方面的临床试验结果是选择合适靶向药物的重要参考依据。关注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以及对特定亚型肝癌的疗效。3. 患者的整体状态:考虑患者的年龄、肝功能、合并疾病等因素。一些靶向药物可能对特定患者群体有限制,因此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选择。4. 个体化治疗:靶向药物的选择应基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经验进行决策。肝癌靶向药物的发展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在使用靶向药物治疗肝癌之前,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特征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总之,肝癌靶向药物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特征和肿瘤的分子特征。通过分子标志物检测、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患者整体状态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医生可以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肝癌靶向药物,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320

辉瑞口服斑秃疗法在中国获批,可恢复80%头发,青少年斑秃患者有药了

近日,中国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已于2023年10月19日批准了辉瑞(Pfizer)公司申报的LITFULO™(Ritlecitinib)用于治疗12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的重度斑秃的上市申请。这种药物是一种共价JAK3/TEC双激酶抑制剂,每天口服一次,批准剂量为50mg/次。该药物已于今年6月份获得FDA批准上市,是FDA批准的唯一一种用于治疗严重斑秃青少年患者(12岁以上)的药物。有一个值得提及的事情,就是在一年前的2022年6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礼来公司和Incyte公司开发的口服JAK抑制剂巴瑞替尼(baricitinib)用于治疗成年人斑秃。这是FDA首次批准的能够全身治疗斑秃的方法。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头皮、脸部或身体其他部分的毛发出现斑片状脱落。这是全球发病率第二高的脱发症状,仅次于雄性激素性脱发。斑秃的发生是由于免疫细胞攻击健康毛囊,导致部分或全部毛发脱落。斑秃通常在25至35岁之间发病,但也可能影响到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并且在男性、女性以及各个种族中都有发生。斑秃对许多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患者可能会遭受到严重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和焦虑。2022年3月2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刊登了一篇标题为《Two Phase 3 Trials of Baricitinib for Alopecia Areata》的临床试验论文。这篇论文发布了两项针对严重斑秃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这些临床试验的目标是验证礼来/Incyte开发的口服JAK抑制剂巴瑞替尼(Baricitinib)治疗重度斑秃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了36周的治疗后,接受4毫克剂量的患者中,有近40%的人的脱发状况从平均超过85%的比例减少到了不到20%。也就是说,近40%的患者恢复了80%的头发。一位头发几乎全部掉光的女性开始每天服用4mg巴利西替尼治疗,经过8个月的疗程后,她的头发几乎完全长回来了。2021年8月4日之前,辉瑞公司宣布其研发的用于治疗斑秃的小分子药物Ritlecitinib在2b/3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顶线结果。在这项临床试验的2b/3期中,Ritlecitinib的30mg和50mg剂量都达到了改善头皮毛发再生的主要效果指标。经过6个月的治疗,相较于安慰剂组,患者中头皮毛发脱落≤20%的比例显著增加。本项研究是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的双盲临床试验,共有718名年龄在12岁及以上的斑秃患者参与。这些患者的头皮脱发达到了50%以上,并且斑秃症状已经持续至少半年。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四个组,分别是Ritlecitinib的50mg、30mg、10mg剂量组,以及一个安慰剂组。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观察在24周时头皮毛发脱落≤20%的患者比例。结果显示,30mg和50mg剂量的Ritlecitinib均对头皮毛发再生取得了显著疗效。睿妥思尼布(Ritlecitinib)是辉瑞公司开发的一种JAK3/TEC抑制剂,可抑制IL-15和CD8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这两个细胞因子是导致免疫系统攻击毛囊细胞的重要因素。通过之前的2期临床试验,睿妥思尼布的疗效显著并已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目前,这项创新疗法已经在中国展开临床研究,并正在进行与白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研究。
557

PLK1调控DNA甲基化水平的新机制揭示:抗癌治疗的新突破

近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雄团队在Nature子刊《Cell Death Discovery》上发表了题为“PLK1 Maintains DNA Methylation and Cell Viability by Regulating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UHRF1 Protein Stability”的研究论文,揭示了PLK1通过UHRF1-DNMT1通路在DNA甲基化维持中的关键作用,为抗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磷酸化是常见的细胞蛋白质后修饰方式之一, 并且在细胞生长、信号转导和维持稳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LK1作为关键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细胞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参与了DNA复制的调节。前期研究已经发现DNA复制伴随着DNA甲基化的遗传。然而,PLK1是否参与调控DNA甲基化一直未知。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DNA甲基化分析方法发现,PLK1在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调控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们发现抑制PLK1活性或敲低其表达会导致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降低,并且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PLK1通过磷酸化UHRF1蛋白在维持DNA甲基化水平中发挥作用。PLK1与UHRF1蛋白结合,并诱导其在第265位丝氨酸发生磷酸化修饰,从而增强了UHRF1与去泛素化酶USP7的结合能力,抑制了UHRF1蛋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降解,维持了UHRF1蛋白的稳定性。这一过程中,UHRF1作为DNA甲基转移酶DNMT1的辅助因子,通过招募DNMT1到DNA复制叉的半甲基化DNA序列,维持了DNA复制后的DNA甲基化修饰的保真度。这项研究结果的意义在于,它首次揭示了PLK1通过UHRF1-DNMT1通路在DNA甲基化维持中的作用机制,并且揭示了PLK1抑制剂的新的抗癌分子机制。由于异常DNA高甲基化导致TSG沉默是癌症的特征之一,抑制PLK1活性显著降低了UHRF1和USP7的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加速了UHRF1蛋白的降解,降低了基因组整体DNA甲基化水平,提高了TSG的基因表达,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这一新发现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PLK1抑制剂与DNMT1抑制剂的联合可能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抗癌治疗的效果。通过同时抑制PLK1和DNMT1,可以有效地降低DNA甲基化水平,恢复抑癌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这对于那些抵抗传统化疗手段的肿瘤类型来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突破。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PLK1与TSG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PLK1在调控TSG的表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PLK1,可以降低DNA甲基化水平,从而使TSG得以表达,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衰老。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DNA甲基化调控机制以及阐明PLK1的多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PLK1作为重要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不仅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作用,还在DNA复制和DNA甲基化维持中起关键作用。对于进一步研究PLK1的功能及其与其他关键蛋白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揭示更多细胞调控的机制,为癌症治疗和其他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PLK1通过UHRF1-DNMT1通路在DNA甲基化维持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抗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通过针对PLK1和DNMT1的联合治疗,有望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PLK1在细胞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优化相关治疗策略,为癌症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
355

特应性皮炎将迎来新选择!罗氟司特乳膏sNDA申报上市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的局部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一种快速、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的重点。最近,一项关于罗氟司特乳膏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罗氟司特是一种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已经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斑块性银屑病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果。而现在,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罗氟司特乳膏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也表现出极佳的疗效。根据INTEGUMENT-1和INTEGUMENT-2两项III期研究的数据,罗氟司特乳膏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研究结果显示,罗氟司特乳膏组达到指标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在瘙痒减少方面,罗氟司特乳膏还展现出出色的功效。此外,罗氟司特乳膏的耐受性也良好,使其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特应性皮炎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期,因此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性是一个难题。然而,涂抹方便的罗氟司特乳膏能够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这对于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罗氟司特乳膏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随着未来更多研究的开展和药物的进一步应用,希望特应性皮炎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重获健康和舒适。
410

江苏药企成功首仿50亿大品种药物,提升国内制药水平

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显示,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成功申报的4类仿制药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已获批生产,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评审的仿制药。甲磺酸奥希替尼是阿斯利康研发的第三代口服、不可逆的选择性EGFR突变抑制剂,是全球首个上市的该类药物,也是中国首个获得批准用于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药物。预计2022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额将超过50亿元。甲磺酸奥希替尼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肺癌治疗。自2017年进入国内市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已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成绩。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额不断上涨,2022年预计将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约6%。对于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来说,甲磺酸奥希替尼的上市成功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据了解,该集团自2020年8月开始布局仿制药市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21年5月顺利递交了上市申请,并最近获得了生产批准。这标志着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成功开拓了仿制药领域,并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评审的仿制药生产企业。除了甲磺酸奥希替尼片,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还有4个新分类的品种正在审批中。其中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和罗沙司他胶囊是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目前尚未有仿制药获得批准。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是一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药物,原研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8亿元以上。罗沙司他胶囊则是全球首个获批的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原研产品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超过14亿元。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正在不断努力推进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工作,为国内患者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低成本的药物选择。
349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