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癌细胞的压缩或是一把双刃剑 既能帮助也能阻碍癌症的进展

发布时间:2023-10-09 15:41:44 528次浏览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肿瘤需要适应环境变化才能得以生存,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给出了关于黑色素瘤的新认识。研究人员从耶鲁大学等机构表示,随着肿瘤的发展,黑色素瘤会经历一系列环境挑战,其中一种挑战是对肿瘤细胞的压缩。然而,压缩对癌细胞的影响又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也能阻碍癌症的进展。

癌细胞的压缩或是一把双刃剑 既能帮助也能阻碍癌症的进展.jpg

目前的研究还未完全阐明压缩对癌细胞的影响效应,也无法确切揭示这些物理驱动力如何影响并驱动肿瘤中的各种特性。但是,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手段,研究人员发现黑色素瘤经历压缩相关的改变与患者预后的改善和恶化有关。压缩抑制了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了肿瘤的进展。然而,压缩也会诱发亚细胞活动,促进细胞内压力和氧化性压力水平的升高,进而损伤细胞的功能并影响其存活能力和功能。此外,压缩还会促使细胞适应压力并改变转录组,从而产生包括抵抗化疗的能力等特性。

Mak博士表示,令人惊讶的是,仅经过几天的压缩调节就可能促进癌细胞对化疗产生耐受性。这些研究结果为开发治疗癌症的新型疗法提供了重要见解,并为解决化疗耐受性和改善患者治疗结果的新策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下一步,研究人员将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压缩对不同时间尺度产生的影响效应,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复杂的现象。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体积压缩可能是黑色素瘤进展的一把双刃剑。虽然它可以抑制肿瘤的增殖和迁移,但也可能导致细胞内部的损伤和产生化疗耐受性。这一发现为癌症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可能性,有望为癌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项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肿瘤生物学,为未来的癌症治疗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希望这一新认识能够为开发更精确、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打开新的大门,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机会。


相关推荐

金秋品味蟹,必须留意的关键事项

有句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秋节吃螃蟹的习俗由来已久,每年立秋之后,每年立秋之后,螃蟹黄满膏肥,是最佳的品尝时机。螃蟹虽然美味,但若食用隔夜蟹易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头昏、心悸、胸闷、面色潮红、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休克、昏迷等情况。“太长不看”版:1.食用隔夜的腐坏螃蟹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头晕、心跳加快、胸闷、脸色潮红、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休克、昏迷等危险情况。2.副溶血性弧菌是海鲜中最常见的病原菌。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后,一般会在2到48小时内出现上腹部的剧烈绞痛或胃痉挛,接着会出现腹泻。大多数患者在腹泻后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体温一般会升高到37.7到39.5度。3.麻痹性的贝类毒素是一种分布范围广泛且危害最大的毒素,在全球每年约发生2000多起由PSP引起的中毒事件,死亡率高达15%。一、食用隔夜死蟹的危害有一句俗话说“秋风起,蟹脚肥”,当我们选购食用大闸蟹时,首要建议是:即买即食,不吃死蟹。一方面河蟹会食用腐烂物,导致其消化道中存在大量细菌。与此同时,螃蟹自身富含蛋白质。一旦螃蟹死亡,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污染蟹肉。在另一方面,细菌分解氨基酸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组胺和类组胺。螃蟹死亡的时间越长,体内的组胺和类组胺物质就越多,即使再次高温加热也很难去除。一位顾中的营养师曾经建议,根据细菌繁殖和组胺生长的速度来看,超过三小时放置在室温下或超过一天冷藏的死螃蟹不宜食用。食用经过一夜的死蟹会很容易造成细菌性肠胃炎或过敏性食物中毒,导致头晕、心跳加快、胸闷、脸红、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休克、昏迷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同样的道理,不要食用生蟹(如醉蟹等),建议将螃蟹高温蒸煮20至30分钟,以确保彻底杀死病菌。然而,并非所有的蟹都不能被食用。例如梭子蟹、青蟹等海洋蟹类,在离开海水后很快会死亡。捕获的蟹船会进行冷冻和保鲜处理,但这些海洋蟹只能食用已经死亡的。然而,这些蟹也需要迅速进行冷冻处理,如果死亡的蟹在常温下保存超过一天,或在低温环境下保存超过15天,也是不可食用的。二、最常见的海鲜病原菌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在食用海鲜水产品时,除了避免食用过期或死亡的螃蟹外,还存在哪些可能导致中毒的海鲜风险。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emolyticus,VP)是海鲜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它通常存在于近海的海水、海底沉积物、鱼和贝类等海鲜中,附着于这些海产品的表面和内部。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华东沿海该细菌的检出率在57.4%到66.5%之间,尤其在夏秋季较高。海产鱼虾的带菌率平均在45%到48%之间,夏季甚至高达90%,而腌制的鱼贝类的带菌率也达到了42.4%。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通过食物传播的。主要传播的食物包括海产鱼、虾、贝类等海产品,其次是肉类家禽和咸蛋(通常是因为食物容器或砧板被污染所致),有时也可能由咸菜等引发。在我国的夏秋季节,黄鱼、墨斗鱼、带鱼、海虾、梭子蟹、海蜇、黄泥螺、蛏子和蛤等海产品的菌含量非常高。近海和内河的淡水鱼也有较高的菌含量。墨斗鱼是海产品中菌含量最高的,达到了93%,其次是梭子蟹。夏秋季节是副溶血性弧菌的高发季节。男女老幼均可患病,并且病后免疫力较弱,容易再次感染。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后,一般会在2到48小时内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或胃痉挛,随后出现腹泻。大多数患者在腹泻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并伴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7.7到39.5摄氏度之间。病程一般为2到4天,恢复期较短,康复后状况良好。尽管海产品被染菌的几率较高,但是副溶血性弧菌对高温和酸性环境不耐受。我们可以通过加热到56℃并保持5分钟,或者在90℃下持续1分钟,又或者使用食醋浸泡5分钟来杀灭副溶血性弧菌。三、全球危害最大的有害物质每年四月份,黄渤海沿海地区的秦皇岛市、唐山市等地通常会发布一份名为“海虹食品预警通告”的公告。该公告指出,海虹体内的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已经超过了安全限制,食用海虹极易引发中毒。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毒素,全球每年约有2000多起中毒事件与之相关,死亡率高达15%。4月份左右,沿海地区会发布预警通告的原因是,随着气温的升高,藻类赤潮会爆发,导致水体中毒藻类的数量迅速增加。这些有毒藻类会通过被很多双壳贝类滤食进入它们的体内,并且在贻贝、蛤类、牡蛎、扇贝、海扇以及部分织纹螺等生物体内累积毒素。我国海洋赤潮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是麻痹性贝类毒素,它约占藻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的87%。这种毒素的中毒机制与河豚毒素类似,主要是通过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阻断细胞中的钠通道,导致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进而引发麻痹效果。躺板板的毒素引起的麻痹作用潜伏期较短,大约几分钟到几小时。毒素一旦进入体内,迅速释放出来。最初,会感到口唇、舌部和指尖麻木,然后逐渐蔓延至四肢和颈部。随后,会出现口水分泌增多、发热、头痛、恶心和运动失调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麻痹并造成死亡。目前尚无可有效解毒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药物。救治方法主要包括洗胃、导泻,并使用速尿来清除毒素。国际安全限量标准规定,麻痹性贝类毒素在贝类组织中的允许含量为每100克80微克。麻痹性贝类毒素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常规烹饪无法除去它们,甚至可能使其浓度增加,因为水分含量减少。在正规市场购买贝类一般没有问题,内脏可以去除后食用。但要避免购买野生捕捞的水产品,因为无法确定是否有毒素超标,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卖家都无从得知。为了更加安全一些,可以在气温较高的4-10月份尽量减少或不吃贝类等有较高中毒风险的水产。因为在这段时间内,赤潮现象较多,这是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高发期。总之,为了降低海鲜水产食物中毒的风险,应避免食用已经死亡的河蟹。海鲜水产食物在食用前需彻底煮熟,以确保杀死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体。在红潮爆发期间,尽量避免食用贝类等较为危险的水产品。
780

甘李药业门冬胰岛素哈萨克斯坦中标,国际市场拓展再传喜讯

近日,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李药业)宣布,该公司最近在哈萨克斯坦政府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招标采购项目中取得了成功。甘李药业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的身份,中标了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和胰岛素注射笔,将在未来一整年内向哈萨克斯坦市场供应所需量。甘李在此次竞标中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招标程序和官方产品技术评审,凭借出色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价格成功中标。这加强了公司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持续前进的步伐,为甘李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带来了新的推动力。甘李药业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RapilinTM)于去年8月在哈萨克斯坦获得了上市批准,成为公司首次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身份在海外市场获得产品上市批准的重要里程碑。这标志着甘李品牌产品成功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今年5月,甘李药业的胰岛素注射笔(GanleePenTM)也获得了哈萨克斯坦注册批准,进一步完善了该公司在当地市场的糖尿病治疗产品布局。甘李将积极履行“一带一路”倡议,采取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政策、寻找合作伙伴、适应当地需求等。同时,他们将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加强药物研发、技术创新和产品合作,以期为患者、医务工作者和医疗保障体系提供更有价值的治疗选择。
519

中国生物医药投资者面临调整挑战,行业进入筛选阶段

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在中国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涌入。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生物医药投资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资本的冷却以及市场对创新药回报的缺乏信心,导致创新药的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连续下滑。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和企业都面临着如何跨越周期并保持盈利的挑战。这一调整是多年来资本市场的周期性变化所带来的结果。过去几年,资本的驱动推动了生物医药行业的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迎合资本需求,一些企业过分扩大了研发规模,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临床前研究,导致资源的浪费。此外,一些企业在引入资本时未能充分考虑市场是否能够吸收创新药,而过度关注药物研发本身。在政策调整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下,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在这个调整阶段,投资人和企业都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地考虑投资决策。投资人在寻找投资标的时,越来越注重对项目的深入了解,包括与相关的工程师、科学家和医生交流,以确保投资的合理性。企业也需要调整研发管线,将资源集中在最有潜力和临床价值的项目上,提高研发的效率。此外,市场调整还将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整合和并购。现在的市场调整会让估值回归理性,这为一些优质的企业提供了并购机会。同时,一些大型药企也在积极寻找合作机会。市场的整合和并购将提高行业的效率,为医药创新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这次调整对于生物医药投资者和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仅仅依靠资本的繁荣是不够的,投资者和企业需要更加审慎地考虑投资和研发决策,提高整体的盈利能力。只有在行业的选择和整合中存活和跨越周期,才能够追求长期的成功和盈利。
690

瑞金医院首创一站式代谢病管理中心,引领糖尿病防治新模式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对于医疗机构服务患者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背景下,瑞金医院积极布局打造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不断优化临床专科建设与管理模式,努力推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在7年前发起的。这个中心打造了一种全新的糖尿病诊疗模式,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降低糖尿病和其并发症的患病率。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高达50.1%。然而,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仅为三成。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传统的诊疗方式效率低下,各地区医疗水平参差不齐,急需有效的手段提高基层专科医疗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和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共同发起并组织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的建设和推广。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以"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为核心理念,提供标准化的诊疗服务。中心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将原本分散在不同学科的各种检查资源整合在一起,在一个中心实现对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注册登记、检验检查、诊疗处方、患者教育、随访管理等全部功能。这种方式不仅避免了繁琐的多次往返,为患者提供了一站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全程服务,而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形成了统一标准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通过智慧医疗赋能临床实践,陆续开发了一系列创新性管理产品。其中包括“代谢一体机”、“瑞宁知糖”及“代谢指数”等糖尿病及并发症风险评估系统,以及MMC医护工作站等管理软件。通过这些创新性产品,MMC为各医院和医生提供了有效的疾病筛查、诊疗和综合管理工具。例如,通过创新研发的“代谢一体机”,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包括动脉硬化、眼底照相、神经传导、内脏脂肪及心电图检测等多项检查。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手段,MMC还开发了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和院外实时跟踪系统,实现了对患者的全程管理和无缝衔接。经过7年多的努力,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已经在全国1800家医院推广应用。经过管理,患者的糖化达标率提升至44.7%,代谢指标综合达标率也达到17.2%,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中心还通过一系列活动,为基层、老区和西部地区的人民提供高效的诊疗服务,树立了多个里程碑。而且,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还将在中国港澳等地区落户,为健康“一带一路”战略打下重要基础。通过瑞金医院打造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诊疗模式,为糖尿病防治带来了希望。这个模式的成功不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了最优的诊疗服务,还有效降低了糖尿病和其并发症的患病率。希望这种模式能够在更多地方推广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794

荷兰研究人员开发出人工智能系统助医生判断脑肿瘤

近日,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荷兰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了一款能够在手术中帮助医生判断脑肿瘤具体分类的人工智能系统。这项研究的发表有望提供一种新的诊断决策方法,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这种肿瘤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脑肿瘤的治疗通常包括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而医生需要在手术中尽可能地切除病变组织,同时尽量减少对神经的损伤。目前,医生通常通过术前影像学和术中组织学的分析来判断脑肿瘤的类型,但有时很难做出准确的诊断。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介绍说,他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了一种名为“斯特金系统”的工具,该系统结合了纳米孔DNA测序技术,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确定肿瘤的类型。在对50个先前采集的肿瘤样本进行分析后,该系统在40分钟内对其中45个样本做出了准确的诊断。此外,研究人员还在25台手术中测试了该系统,结果显示在90分钟内有18个病例得到了正确的诊断。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低成本测序技术的人工智能工具能够帮助医生在手术中更好地做出诊断决策。该系统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使其成为一种有潜力的工具,有望为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病情评估。该研究在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专家表示,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辅助帮助,改善脑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专家也指出,这项技术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确保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总之,荷兰研究人员开发的这款人工智能系统在判断脑肿瘤分类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这项研究成果为医生的诊断决策提供了新的工具。该系统利用低成本测序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肿瘤的类型,为医生在手术中做出更好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636

宜明昂科IMM2510与IMM27M联合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获NMPA批准

近日,宜明昂科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宜明昂科”)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中获得了积极的疗效。该公司的IMM2510项目和IMM27M项目分别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据初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IMM2510项目的不同剂量组(3mg/kg,10mg/kg,20mg/kg)均观察到肿瘤疗效缓解。特别是在既往接受PD1失败后的肺鳞癌患者中,观察到了一例部分缓解。IMM27M项目的临床试验也进展顺利,首例患者已经接受治疗,耐受性良好。在乳腺癌和黑色素瘤患者中观察到了初步的肿瘤缓解。IMM2510项目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同时靶向PD-L1和VEGF。它可以阻断免疫逃逸并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IMM27M项目是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CTLA-4抗体药物,具有加强的ADCC活性,可清除肿瘤微环境中的Treg细胞。此次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了积极的疗效。同时,这些药物还可以与产品管线中的其他药物联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宜明昂科在快速发展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他们的研发成果将为晚期实体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随着临床试验的进一步推进和开发,这些药物有望在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893

国家卫健委回应今冬呼吸道疾病高发关切问题

随着不同地区陆续进入冬季,呼吸道疾病开始高发。肺炎支原体感染、流感等疾病同时爆发,今年冬季的呼吸道疾病是否有所增加?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回答了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一、呼吸道疾病增多?发病水平总体正常近期,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流感这些呼吸道疾病。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的童朝晖所长表示,事实上,每年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之一,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每3年至7年会出现周期性的流行。单核细胞增多症也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疾病,但发病率并没有比往年增加。童朝晖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间,因为大家都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一些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有所减少。随着防控工作进入新的阶段,这些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恢复到了疫情发生之前的水平,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我国的冬春季流感流行季通常是从每年10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在1月左右达到高峰。最近的流感监测数据显示,各地正逐渐进入流感高峰期。二、不少人感染新冠病毒?呈波动下降趋势互联网上有声音说,不少咳嗽、发烧的人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对此,王大燕指出,当前我国的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总体上表现为起伏下降。自今年8月下旬以来,全国每周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连续下降已达10周之久,同时全国的发热门诊和哨点医院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率也一直呈下降趋势。根据王大燕的介绍,国家目前仍在全面监测新冠病毒,采用多种渠道进行监测工作,并将数据定期发布在中国疾控中心网站上。监测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和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都属于奥密克戎,最近一周采样的病毒测序结果显示所有变异株均属于XBB的亚分支,未发现其生物学特性发生明显变化。三、能否自行服药?建议先确认病原如果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建议如何用药?童朝晖指出,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导致的症状非常相似,我们可以通过进行抗原和核酸检测来准确确认病原体。因此,建议大家在药物治疗前先确诊病原体。童朝晖还指出,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自然限制,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有些情况可以通过对症缓解来减轻症状。然而,对于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以及免疫力较弱的特殊人群来说,建议及时就医。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在增加,一些家长自行决定给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的孩子服用阿奇霉素。北京儿童医院的王荃主任医师表示,这种做法是不被建议和认可的。王荃指出,最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确实有所增加,但总体而言,病毒仍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这些病原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病原中,阿奇霉素是无效的。此外,由于儿童器官和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所以不应该轻易使用药物或滥用药物。四、中医药如何防治?治疗、养护相互配合北京中医医院的院长刘清泉介绍了一些地方所采取的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中医药方案。这些方案中包括了一些经典处方和经验方,还有用于小儿推拿的治疗方法。对于这类疾病,中医药治疗需要在早期应用,并结合中西医疗方法。例如,结合中药和推拿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儿排痰。刘清泉通过“预防疾病”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饮食要保持寒热均衡,冬季主要以温热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要保持饮食规律,少食用过于辛辣或过于甜腻的食品。其次,适度进行锻炼,尤其是老年人,避免在大量出汗时喝冷水或吹风,因为这容易引起感冒。最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或者过度休息都会损伤人体的正气。五、日常怎样预防?卫生习惯+疫苗接种王大燕表示,防止传染病的最佳和最经济的方法是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病和严重病情的风险。有些呼吸道疾病目前没有专门的疫苗可以预防。王大燕指出,通过掌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科学的预防方法,以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王大燕指出,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并尽量避免习惯性触摸眼睛、鼻子和口。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哨点作用?孙丽,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介绍说,除了为辖区居民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优化就诊流程的同时,设立了呼吸道专科门诊,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上级医院的转诊,并提供基层医院治疗普通常见病的服务。
1081

这些食物,不仅损害健康,还会让你越吃越想吃

近日,《eLife》期刊发表了一篇名为《Methylglyoxal-derived hydroimidazolone,MG-H1,increases food intake by altering tyramine signaling via the GATA transcription factor ELT-3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论文,研究人员来自巴克衰老研究所。据研究结果显示,美拉德反应产生的高级糖基化终产物,会增加疾病风险,将蠕虫的寿命缩短25-30%并且增加其对同类物质的食欲。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导致正常健康蠕虫暴饮暴食的生化信号通路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纯化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发现其中的两种物质会增加蠕虫的进食量。研究者们发现,突变glod-4基因会增加蠕虫的食物摄入量,而且发现这是由特定的AGE(MG-H1)介导的。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这是由酪胺依赖性途径引起的。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在glod-4基因低表达的蠕虫中,通过RNAseq分析发现了几种神经递质和摄食基因的上调。研究者们还通过过度喂养蠕虫,筛选出了tdc-1或tyra-2/ser-2的信号传导是介导MG-H1刺激glod-4基因突变体进食的重要途径。而缺乏tdc-1或tyra-2/ser-2受体会抑制寿命缩短,并且可以避免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研究人员还发现,即使是自然产生的AGE,未经处理的AGE突变,也会使蠕虫的寿命缩短约25-30%。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特定AGE分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可以增加食欲和引起神经退行性变化。了解这一信号通路有助于我们理解富含AGE的饮食为何导致暴饮暴食的现象。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将这项工作扩展到小鼠身上,以研究AGE与脂肪代谢之间的联系。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AGE的积累与疾病的促进、食欲的增加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有关。了解这一信号通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肥胖和其他与年龄相关的疾病。
589

“没啥不舒服”肿瘤标志物却六项异常,是什么原因

“我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为什么我的肿瘤标志物这么多异常?”刚拿到体检结果的小伙子一脸的紧张。近日,自我感觉“没啥不舒服”的精神小伙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查,报告单里出现了六个明显异常的肿瘤标志物,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重新抽血再次用蛋白芯片法复查,结果没有明显的改变,用化学发光法复查了几个增高的标志物却发现都是在参考范围内。在考虑真假阳性之前,同一个项目在不同方法的检查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那极有可能存在干扰物质。“嗜异性抗体”是最常见的干扰物质,它会跟检测试剂中的抗体发生非特异性的结合,干扰实验,造成结果出现假阳性。报告中几个增高的肿瘤标志物分别提示了不同部位的肿瘤,如CA19-9和AFP提示消化系统肿瘤,HCG提示生殖系统肿瘤,HGH提示垂体肿瘤,而CA125和CA15-3分别提示卵巢和乳腺的肿瘤,除非“天选之子”,一般人哪能凑齐这么多毛病,显而易见的,报告中的异常结果都属于假阳性。检测方法存在干扰,那是不是肿瘤标志物不需要检测了呢?首先,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体内存在嗜异性抗体;其次,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其创伤小、花费少,可以作为肿瘤相关检测的一个很好的选择,但仍有一些地方值得注意。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原本由肿瘤部位细胞表达或代谢产生的某些物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物质就是肿瘤标志物,它们能很好地反映肿瘤的发生、发展、疗效和预后。但是在一些特殊的生理情况下,肿瘤标志物也会出现增高,例如报告中的“甲胎蛋白”,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是胚胎时期的肝细胞合成的第一个蛋白,出生之后就几乎检测不到了。一旦在成人体内检测到高水平的甲胎蛋白,通常提示有原发性肝癌或肝脏纤维化的风险。但在妊娠期内,孕妇体内的甲胎蛋白水平就会比较高。同时,报告单中的参考范围是用统计学方法采用95%的可信区间(正态分布)来制定的范围,也就是说有95%的健康人在这个范围之内,还有5%的健康人在参考范围之外。例如我们大多是中等身材,特别胖的和特别瘦的都是少数,不能简单的因为不在参考范围内就判断是异常。判断肿瘤标志物的结果也是如此,单次检测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我们可以用第一次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基础,一段时间后,如果有了明显的增高才需要进一步的诊疗措施。就和体重一样,不同的两个人同时长到200斤意义是不同的,对于普通人是“爆肥”,对于胖子来说就只是日常波动而已。一份报告结果的判读,既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又需要充分考虑到临床表现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对受检者更好的解释结果,毕竟我们检验师不仅要对“标本负责”,更要认真负责的服务好标本后面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745

贝达药业:肺癌治疗的下一个突破口在哪里

据贝达药业财报显示,在2016至2020年期间,埃克替尼(凯美纳)的销售额呈逐年递增趋势,分别为10.35亿元、10.26亿元、12.08亿元、15.02亿元和18.13亿元。这一销售额在贝达药业的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99.98%、99.96%、98.72%、96.65%和96.95%。2020年11月,贝达药业终于推出了他们的第二个上市产品,盐酸恩沙替尼(贝美纳)。接着2021年,他们又获得批准上市了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贝安汀。今年,贝达药业获批了两款小分子创新药,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期待。其中,第三代的小分子口服EGFR-TKI赛美纳(甲磺酸贝福替尼)被看作是埃克替尼的继任者,而肾癌治疗药物伏罗尼布片(伏美纳)将贝达药业的产品范围扩展到了肺癌领域之外。这两款药物为贝达药业带来了二次业绩增长的新机遇。贝达药业已经推出了五种药物,其中包含了四种小分子新药。除了治疗晚期肾癌的伏罗尼布片(伏美纳),其他三种药物的适应症主要集中在肺癌治疗方面。图1 贝达药业上市的5款产品赛美纳是一种第三代的小分子口服EGFR-TKI药物,其作用是能够同时与EGFR敏感突变和T790M突变结合。赛美纳是贝达药业和益方生物合作开发的,贝达药业享有在大中华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研发、生产和商业化赛美纳的独家权利。今年5月,国家药监局批准了甲磺酸贝福替尼用于治疗EGFR-TKI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伴随EGFRT790M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与埃克替尼的对照试验中,贝福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2.1个月,而埃克替尼组仅为13个月。最近,贝福替尼获得了第二个适应症,可以用于一线治疗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年患者。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肺癌的新发病例超过了220万例,只排在乳腺癌之后,而在新增死亡病例方面,肺癌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肿瘤,成为全球的首位。根据病理类型,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NSCLC的发病率约占所有病例的85%。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所提供的数据,在中国,每年大约有80万肺癌新患者,其中EGFR突变的患者约占NSCLC患者的40%,也就是说,每年中国大约有接近30万患有EGFR突变NSCLC的新病例。EGFR-TKI是目前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包括一代和二代EGFR-TKI,例如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以及三代EGFR-TKI,如奥西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和贝福替尼。不过,接受EGFR-TKI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普遍会产生耐药性。在经历了一代或二代EGFR-TKI治疗之后出现耐药的患者中,约有50%至60%的患者携带了T790M突变。对于这些患者可以考虑采用三代EGFR-TKI进行二线治疗。而相较于一代或二代EGFR-TKI,在一线治疗中使用三代EGFR-TKI具有更好的PFS和OS效果。尽管之前已经有三种第三代EGFR-TKI产品上市,导致竞争局面非常激烈,贝达药业失去了之前的先发优势,但是因为一代EGFR-TKI埃克替尼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基础,赛美纳在上市后仍然拥有一定的商业优势。此外,患有三代EGFR-TKI耐药的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常规治疗只是使用含有铂的两种药物进行化疗,但仍然无法满足临床上的需求。贝达药业已经推出了第四代EGFR-TKI药物BPI-361175,并已经开始进入一期临床试验。图2 贝达药业在NSCLC领域的布局贝达药业今年获批的另一种新药是伏罗尼布片(伏美纳),它是一种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发挥抗肿瘤作用。今年6月,该药获得了NMPA的批准,可以与依维莫司联合使用来治疗那些之前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这种治疗方案已被CSCO纳入了晚期肾细胞癌二线推荐方案,并且这也是我国首个用于治疗肾细胞癌的国产1类靶向新药。另外,贝达药业和EyePointPharmaceuticals,Inc.联合申报的EYP-1901玻璃体内植入剂药品临床试验申请已被国家药监局批准。这显示了伏罗尼布片在眼科领域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贝达药业秉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双向发展战略,过去三年来,研发投入一直保持在营收的39.6%、38.32%和41.12%的比例。目前,贝达在售的产品仅有五款,但其研发的创新项目超过40项,其中18项已进入临床试验。现在,有4项项目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其中盐酸恩沙替尼项目正在全球的多个中心推进,预计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企业主导上市的肺癌靶向新药。贝达药业的BPI-460372、BPI-452080、BPB-101和BPI-472372项目的临床试验申请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其中,BPI-460372也收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新药临床试验批准通知。BPB-101是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全新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irst-in-class(FIC)大分子新药,它是一种具有三种功能的双特异性IgG1亚型人源化抗体。贝达不仅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进展,同时也积极推进项目引进。近年来,贝达药业与Agenus、Merus、益方生物、天广实、C4T等公司合作,引进了多款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包括贝安汀(MIL60)、贝福替尼(BPI-D0316)、伏罗尼布(CM082)、巴替利单抗(PD-1抗体)/泽弗利单抗(CTLA-4抗体)、MCLA-129、MRX2843、EYP-1901等。其中,贝安汀(MIL60)、贝福替尼(BPI-D0316)、伏罗尼布(CM082)已经通过了上市审批,并且其他产品也正在快速进行临床推进。图3 贝达药业主要在研项目进展情况2011年,贝达药业推出了其首款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然而,直到2020年才推出了第二款产品恩沙替尼,这意味着该公司在第一款产品上市近10年之后才有新的产品问世。如今,在中国,像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创新药企纷纷涌现,给贝达药业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贝达药业在肺癌领域有雄厚的基础,全面布局并及时更新产品。此外,贝达药业还在努力寻求突破,期待重获新生。
511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