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六大健康因素:预防和延缓记忆衰退的关键,你是否做到了吗

发布时间:2023-10-04 15:35:54 737次浏览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贾建平团队经过10年的深入研究,最终在国际知名的《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该研究指出,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延缓记忆衰退非常有效。

早睡早起是否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篇论文详细论述了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健康的生活,要看这六大因素

他们在论文中详细描述了一组认知状况正常的老年人的研究案例,并对这些人遵循的六个健康生活方式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包括健康饮食的坚持、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及不吸烟和不饮酒。

640 (4).jpg

在研究过程中,贾建平团队采集了29072名认知正常的老年人的数据。其中,女性有14113人,占总数的48.54%。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72.23岁。通过对参与者生活方式的系统评估,研究者将样本分为三组:良好生活方式组(拥有4个至6个健康因素)、一般生活方式组(拥有2至3个健康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组(拥有0个或1个健康因素)。

640 (3).jpg

研究发现,长达10年的随访显示,遵循良好生活方式的人群,其记忆衰退速度明显较缓慢。具体来说,良好生活方式组的记忆力每年平均下降0.028分(通过计算得出),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的不良和平均生活方式组。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携带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基因APOEε4等位基因的个体,只要加强健康生活方式,同样能够有效降低记忆衰退的速度。

二、为什么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延缓记忆衰退

研究表明,有六个生活方式因素与预防记忆衰退密切相关,具体包括:

1、健康饮食

合理的饮食习惯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修复和促进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维持大脑的健康状况,预防认知能力的衰退。

2、规律锻炼

经过长时间的规律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流量,减轻大脑因缺氧和缺血而导致的损伤,增强神经细胞的活跃度,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640.jpg

3、主动与社会接触

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可以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减缓大脑衰老速度,提高神经适应能力和可塑性。

4、积极意识的认知行动

参与阅读、写作以及其他认知挑战性的活动有助于提升大脑的认知功能、延缓大脑退化进程,并减少神经元受损。

640 (1).jpg

5、不抽烟

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的风险,对大脑血流产生不良影响,加速神经损伤的发生。戒烟有助于降低这些风险,保护神经元免受损害。

6、不喝酒

过度饮酒可能会对大脑造成有害的毒性损伤,影响到记忆力和认知功能。适度饮酒或者完全戒酒则可能有助于防止认知损伤,保持大脑的健康状况。

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减缓大脑的老化过程

贾建平团队的研究发现,为了延缓大脑衰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来过上健康的生活方式:

1、保持健康饮食的方法:首先,要确保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可以选择新鲜的蔬果和全谷类食物。其次,要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比如瘦肉、低脂奶制品和豆类。此外,要摄取适量的健康脂肪,例如omega-3脂肪酸,可以从深海鱼、核桃和亚麻籽中获取。还要控制盐的摄入量,尽量使用香料来调味食物。每天饮水要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

2、定期进行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例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太极拳等。在开始运动之前做一些适当的热身活动,在运动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要过度劳累。运动结束后进行一些放松和拉伸的练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或者75分钟高强度的运动。

3、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在亲朋好友聚会时,可以主动参与和谈话互动;也可以加入摄影、绘画、手工艺等兴趣小组;此外,还可以志愿参加社区的环保、教育等公益事业活动;去旅游时也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和风景。

4、自觉培养认知能力:每天有意识地阅读各类书籍、新闻和专业文章等,将读书视为一项习惯,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积极参加线上或线下的课程,有计划地提升技能水平。参与策略类游戏、象棋、桥牌等智力游戏,锻炼大脑。

5、戒烟限酒:若要戒烟,请寻求专业帮助或尝试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对于饮酒,建议女性每天不超过1份酒精饮料,男性不超过2份。所谓1份酒精饮料指的是成年人一次饮用中所含的酒精量:大约为354毫升啤酒、147.85毫升葡萄酒或44.3毫升烈酒。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怀孕等,一定不能饮酒。

640 (2).jpg

6、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保持情绪稳定,可以尝试冥想等减压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心情保持愉悦。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相关推荐

新型生物反应器速产CAR-T细胞,助力癌症治疗新突破

免疫疗法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治疗方法,它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来有针对性地攻击癌细胞。一种新的工具,可迅速培养毁灭癌症的免疫细胞,可能有助于提高免疫疗法的可行性。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了一种迷你冰箱大小的生物反应器。这个生物反应器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制造一种名为T细胞的免疫细胞,其生长速度是现有技术的95%,比现有技术快了大约30%。研究人员主要利用来自牛的T细胞开展了这项技术的研发,并预计这一技术在人类细胞上也会发挥类似的作用。有关研究结果已经近期在《Biotechnology Progres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Development of a centrifugal bioreactor for rapid expansion of CD8 cytotoxic T cells for use in cancer immunotherapy”的论文。2022年,有超过1400种利用T细胞的治疗方法正在研发中,其中有7种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然而,由于培养T细胞需要时间和成本,这种被称为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的免疫疗法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每次治疗需要输注多达2.5亿个CAR-T细胞。华盛顿州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Kitana Kaiphanliam指出,免疫疗法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制造方面存在不足,有待填补。总之,需要进行升级以满足更多人的使用需求。这一生物反应器利用离心力作用于正在生长的T细胞,同时将这些T细胞悬浮在密集的云层中,并持续浸泡在向内流动的富含营养物的介质中。这个原型是在华盛顿州立大学化学工程教授Bernie Van Wie领导下进行的四十年离心生物反应器设计研究的结果。最新的原型被放置在一个无菌柜子中。Kaiphanliam解释道:“它类似于一个生物安全柜,可以在没有洁净生产设施或者难以获取洁净生产设施的情况下使用。这将有助于让基于细胞的疗法更普及。”这些作家正在致力于改进生物反应器。他们打算增加多个反应室,以期望在三天之内能够生产出足够的T细胞,进行三次治疗。此外,他们还计划开始测试人类T细胞的应用。Kaiphanliam表示,“我意识到这种生物反应器在基于细胞的治疗和这些治疗的生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我不希望它仅停留在学术实验室中。我真地希望拥有有助于生产的新技术能减少这些救命疗法的资金障碍。”
512

辉大基因HG004获ODDRPDD双认证,国际多中心临床12期首例给药成功

近日,辉大(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辉大基因”)宣布,他们的基因治疗药物HG004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功给药给中国首位参与“STAR星”试验的受试者。该试验是中国首个使用相同方案在多个国际中心进行的1/2a期临床试验,研究HG004治疗由RPE65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RPE65-IRD)。HG004是一种采用腺相关病毒9型(AAV9)递送的基因替代疗法候选药物。HG004是一种基因治疗药物,由辉大基因自主研发。该药物采用基因替代策略,使用重组AAV9载体将正常的RPE65基因递送到视网膜,以修复、治疗和预防成人和儿童的RPE65-IRD疾病。今年,HG004已被美国FDA授予孤儿药和儿科罕见病药物资格认定。在治疗LCA2的首个临床研究HG00401(IIT研究)中,所有受试者都已完成给药,成人和儿童的视力均有显著改善,且未观察到安全性问题。这是辉大基因首款眼科基因治疗药物HG004的重要进展。RPE65突变与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RPE65-IRD)相关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RD)是一种罕见的致盲性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已有超过250种致病基因被报道。其中,RPE65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包括Leber先天性黑矇(LCA)、早发性严重视网膜营养不良(EOSRD)、严重的早发性儿童视网膜营养不良(SECORD)或视网膜色素变性(RP)。因此,这些疾病被认为是由同一致病基因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构成表型连续体。RPE65基因突变相关的视网膜病变通常出现在出生至5岁之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夜盲,包括凝视、严重的夜盲症和眼球震颤,以及进行性视野缺失和中心视力丧失。由于这种疾病会造成严重和早期的视力损失,也有可能导致其他功能,如语言、社交和行为等方面的延迟发育。
869

预防药物性食道炎:吃药导致食道损伤,请关注这4个注意事项

近期,医院门诊接诊了一位食道损伤的患者,是一名男性。他在吃药后的次日出现了严重的胃痛。经过检查发现,他的胃食道出现了损伤。而这个损伤的原因是他在口服药物时只用了一点点水送药,导致药物粘附在胃黏膜上,进而引起胃黏膜的损伤。另外还有一位女性因为干吞药物而导致药物附着在食道黏膜上,引发了食道溃疡。医生们表示,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有些患者甚至在错误服药后导致了胃穿孔。这些疾病就是典型的药物引起的食道炎症。使用药物时,特别是吃药期间,我们要注意以下四点,以避免出现药物性食道炎,也就是食道损伤的情况。什么是药物性食道炎?据正式文献报告显示,自1970年以来,已有100多种药物被证实可导致药物性食道炎,其中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某些口服抗生素。当前认为,药物对食道和胃粘膜的损伤是由于停留时间过长、局部渗透压过高以及药物具有酸性或碱性等原因所导致的。药物引起的胃食道炎的主要症状是疼痛。食道炎的症状可以是胸闷和吞咽困难。胃炎的症状可以是胃部不适。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中难免需要服药,因此,正确的用药方法非常重要。医生建议,服药时需要遵循以下四个要点:1、服用药物时,建议使用100毫升以上的温热开水来搭配,这样可以降低药物与食道粘膜接触的浓度和时间。同时,这也有助于促进胃排空,减少药物在胃中的浓度和停留时间。2、服药时,应保持站立或者坐着的姿势,服药后需等待半小时后才可以平躺。3、在服药的时候,如果感觉到喉咙或胸口有药物残留,应该多喝水,或者及时咨询医生。4、请不要以私人方式更改药物的制剂,例如,请勿将胶囊中的药粉倾倒出来食用。
1025

CDE对存量仿制药采取严厉措施:未达评估标准即面临淘汰

最近,CDE发布了一则通知,关于公开征求意见《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受理审查指南(征求意见稿)》。这再次唤起了已经沉睡许久的审查规定的注意。最引人注目的修改是,在某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后的三年内,其他药品生产企业将不再允许提交相同品种药品的一致性评价申请。药企不得不面临如何赶上“过评的末班车”的问题。图1 CDE通知截图对于存量仿制药,一经未通过评审就将被淘汰出局,相关部门正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打击。依据之前的文件和实施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对一致性评价受理审查指南进行修订,形成《征求意见稿》。这份文件可以分为适用范围、资料接收受理部门、资料基本要求、形式审查要点、接收受理审查决定、其他和附件共七个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政策是:在第一家企业通过一致性评价后的三年内,不再接受其他企业对同一种药品的一致性评价申请。这次的变动不仅仅是不再接受一致性评价申请的问题,而是直接取消一致性评价的办理。然而,并不一定要一概而论。例如,对于那些属于临床必需品、市场上供应短缺的药品,可以提交延期评估申请。若一家公司经过评估后认为其产品是临床必需品,市场上又缺乏该品种,公司就可以向其所在地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提出延期评价的申请。经过省级药品监管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的联合研究认定后,可以给予适当的延期。还有一种情况可以延期评价,就是在境外生产药品或港澳台生产医药产品时,可以向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申请延期评价。此次《征求意见稿》主要针对存量仿制药规定加大力度,而新添加的34类化学药视同已经过评审,此项政策在此次意见稿中未作变动。回顾一下,这项重大政策其实并非初次提出。早在2016年,国家药监局就发布了有关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2016年第106号)。其中,对于第一条的第二款和第三款,有以下要求:第二款:所有在2007年10月1日之前被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该原则上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一致性评价。这些药品列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第三款:对于上述规定的除第二款之外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企业可以自行组织进行一致性评价。当某一种药品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后,三年之内将不再受理其他药品生产企业对相同品种的一致性评价申请。当时很多药企只能无奈地放弃,等待滞后的情况发生。然而,截至2017年全国只有15个品种成功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到2018年仅有82个通过,总数不足100个。尚未经过评估的品种,末班车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但是,一旦《征求意见稿》发布,无法获得药物的问题逐渐变得明显起来。在2018年年底,由于无法选择其他的方案,国家药监局不得不发布了《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有关事项的公告》(2018年第102号)。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包括含有基本药物成分的品种,要在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的3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如果一个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评价程序,但被认定为临床上必需且市场上短缺的医药品种,该企业可以向所在地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提出延期评价的申请。经过省级药品监管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的联合研究认定后,可以适当延期。如果在延期后仍未完成评价,则不再允许再次进行注册。与“首家在3年后关闭”相反,现在变成了“首家在3年后获得批条子”。此外,最新版本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已经发布,并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通过一致性评价合格的药物品种将优先被纳入目录,而未能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将逐步被移出目录。然而,对于被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将不再统一设置评价时限。从2019年开始评估的品种数量年年增加。根据药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评估通过的品种(不包括视同通过)数量超过800个。如果从产品规格来计算,一致性评价已经通过的产品数量(不包括视同通过)已经超过3500个。观察过去几年的集中采购和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实施过程,可以发现行业内对于一致性评价和集中采购已经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国家集采已经顺利完成了八批九轮,即将开始进行第九批的集采工作。在部分省份实行的温和政策是“未过评品种就会暂停采购”,而在“放水”已经近5年之际,《征求意见稿》再次提出过评时限要求,以从产品端入手,重点清退大量同质化产品。这次可能是真正开始清洗大量过时的“老批文”,向陈旧的批文敲响警钟。未经过评估的品种,剩下的最后一班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涉及上千种品种的仿制药评估情况进行了分析。尽管近年来国内企业有加速审核的趋势,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大部分品种都能够“幸存下来”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已发放的化学药品批文总数已经超过9万个,其中独家批文不到1万个,同时一种药品拥有超过3个批文的比例超过90%。在超过3家批准文书中,涉及的药品种类至少达到4000种。目前,国内已通过评审的药品大约有800种,其中除了个别独家和仅有2个批准文号的药品外,超过3个批准文号的药品的平均通过率大约只有五分之一。表1 一致性评价总体情况有一些药品品种正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比如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利伐沙班片、他达拉非片、阿莫西林胶囊等品种,评审数量超过50个。图2 品种通过受理号数TOP10不计算这些常见的品种影响后,实际上的一致性评价整体推进效率并不算很高。在参与实际下场的企业中,排名最靠前的公司包括齐鲁公司、石药欧意公司、成都倍特公司和四川科伦公司等。图3 企业通过受理号TOP10总而言之,发布《征求意见稿》对仿制药企业来说是一个警钟,提醒他们如果手头还没有进行一致性评价,但已经有其他企业通过评审的药品,那就要加快进度。一致性评价和集中采购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企业只能积极应对,而不能回避。尤其是那些主要从事大宗仿制药生产的企业,除了认真参与“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别无他途。时代在不断变化,政策也在不断变动。规则不断地优化,各行各业发生着深刻的洗牌。这些变化是一致性评价所带来的,药企需要做的就是持续适应这些变化。
1104

吉利德Trodelvy将迎挑战,Dato-DXd首个乳腺癌III期达主要终点

近日,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合作宣布了乳腺癌药物datopotamabderuxtecan(Dato-DXd)的临床研究III期的首批结果,并打算向监管机构提交申请。Dato-DXd是一种特异性靶向TROP2的DXd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由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联合开发而成,被称为ADC药物的新型"子弹"。TROPION-Breast01III期实验的结果显示,对于之前接受过内分泌治疗和至少一次系统性治疗的无法手术或转移性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或低表达(IHC0,IHC1+或IHC2+/ISH-)乳腺癌患者,Dato-DXd治疗在主要终点PFS上表现出了在统计学上和临床上都有意义的改善。与研究者选择的化疗相比,Dato-DXd治疗显示了显著的疗效。在这个中期分析中,我们还没有获得成熟的OS数据,但试验会按照计划继续评估OS。与化疗相比,目前的数据显示OS存在一种受益的趋势。Dato-DXd在其他乳腺癌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结果与前期试验一致,没有发现新的安全问题。所有级别的间质性肺病(ILD)的发生率都相对较低。这两家公司还宣布,计划在即将召开的会议上介绍更多数据,并向监管机构提交申请。此外,他们正在进行其他III期试验,研究其他疾病亚型,其中包括三阴性乳腺癌。在成功将Enhertu推向市场后,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于2020年签署了一项价值60亿美元的Dato-DXd协议。根据协议,第一三共将独家代理权限制在日本市场,而开发和商业化费用以及利润则会在全球其他地区进行分摊。在之前的一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试验中,ADC疗法能够显著改善了PFS的结果,但对次要终点OS的改善趋势不明显。NSCLC试验的不佳结果导致阿斯利康股价在2023年7月下跌,而TROPION-Breast01试验数据的公布于9月25日使该公司股价上涨了约2%。如果被批准,Data-DXd将与吉利德公司的Trodelvy竞争。Trodelvy是全球首个被批准的针对TROP-2的ADC药物,也是首个在HR阳性、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显示出OS获益的靶向TROP2ADC。随后,此药物在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对乳腺癌患者进行TROPION-Breast01试验中得到扩大使用。目前,Trodelvy已被批准用于三线治疗。预计Trodelvy将成为吉利德今年的重头戏,销售额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将达到4.6亿美元。这款药物是吉利德于2020年以210亿美元从Immunomedics收购而来的。除了经典的热门靶点HER2,TROP2成为了ADC产品研发的另外一个关注点。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最常见的亚型是HR阳性、HER2低或阴性。每年全球有超过200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其中HR+/HER2-与低表达乳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亚型,占所有确诊病例的65%以上。标准的一线治疗为内分泌治疗,但大多数晚期患者会出现耐药现象,因此需要更多其他的治疗选择。TROP2是一种在HR+/HER2-与低表达乳腺癌中广泛表达的蛋白质。根据GlobalData分析师的预测,第一三共公司将继续主导癌症ADC市场,预计到2029年,其全球销售额将达到108亿美元。
616

癌细胞的压缩或是一把双刃剑 既能帮助也能阻碍癌症的进展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肿瘤需要适应环境变化才能得以生存,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给出了关于黑色素瘤的新认识。研究人员从耶鲁大学等机构表示,随着肿瘤的发展,黑色素瘤会经历一系列环境挑战,其中一种挑战是对肿瘤细胞的压缩。然而,压缩对癌细胞的影响又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也能阻碍癌症的进展。目前的研究还未完全阐明压缩对癌细胞的影响效应,也无法确切揭示这些物理驱动力如何影响并驱动肿瘤中的各种特性。但是,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手段,研究人员发现黑色素瘤经历压缩相关的改变与患者预后的改善和恶化有关。压缩抑制了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了肿瘤的进展。然而,压缩也会诱发亚细胞活动,促进细胞内压力和氧化性压力水平的升高,进而损伤细胞的功能并影响其存活能力和功能。此外,压缩还会促使细胞适应压力并改变转录组,从而产生包括抵抗化疗的能力等特性。Mak博士表示,令人惊讶的是,仅经过几天的压缩调节就可能促进癌细胞对化疗产生耐受性。这些研究结果为开发治疗癌症的新型疗法提供了重要见解,并为解决化疗耐受性和改善患者治疗结果的新策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下一步,研究人员将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压缩对不同时间尺度产生的影响效应,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复杂的现象。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体积压缩可能是黑色素瘤进展的一把双刃剑。虽然它可以抑制肿瘤的增殖和迁移,但也可能导致细胞内部的损伤和产生化疗耐受性。这一发现为癌症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可能性,有望为癌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这项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肿瘤生物学,为未来的癌症治疗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希望这一新认识能够为开发更精确、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打开新的大门,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机会。
567

肿瘤贫血血小板增多之谜,黄波张晓辉张毅团队揭秘

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张晓辉教授团队以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毅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名为《Tumor cell-released kynurenine biases MEP differentiation into megakaryocytes in cancer patients by activating AhR-RUNX1》,主题是激活AhR-RUNX1的研究。这项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产生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即犬尿氨酸(Kyn),通过血液循环被骨髓中的巨核红系祖细胞(MEP)所吸收。这进一步刺激了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的活性,导致MEP细胞分化失衡,更倾向于巨核细胞,而不是红细胞。因此,这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血小板数量增加。贫血和血小板增多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疾病治疗和生存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然而,多年以来,这种现象背后的机制一直没有被解开。阿尔芬烃受体(AhR)是一种基本的螺旋-环-螺旋蛋白家族成员,它在多个细胞中发挥重要的转录因子作用,包括造血祖细胞。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在AhR缺失的小鼠中,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出现缺陷;而AhR抑制剂Stemregenin(SR1)可能增强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红细胞生成,这表明AhR可能对巨核细胞-红系分化起调节作用。在这个研究中,研究小组创建了荷瘤小鼠模型,并发现这些小鼠的MEP分化异常,而且AhR激活。利用体外的克隆实验,我们证明了分离的MEP更倾向于分化成巨核细胞。然而,在我们敲除了AhR基因的小鼠中接种肿瘤后,并没有发现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发育分化异常。该研究小组先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会增加表达吲哚2,3双加氧酶(IDO1),这种酶能够促使色氨酸转变为犬尿氨酸(Kyn)。Kyn是AhR的配体,在被肿瘤细胞释放后,经过血液循环,可以到达骨髓,并进入MEP细胞内,从而激活AhR。MEP的分化是通过一系列转录因子的调节来实现的。研究团队发现,调控巨核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RUNX1在荷瘤小鼠的MEP中表达增加。同时,AhR与RUNX1的启动子结合并使其表达上调。此外,Kyn进入细胞需要转运子的介导,他们还发现在MEP中Kyn转运子SLC7A8的表达也上调,并且SLC7A8的表达受到AhR的正反馈调节。利用人源化的小鼠模型,研究团队发现Kyn-AhR-RUNX1在人MEP向巨核系分化过程中具有调控作用,与非人源化小鼠的结果一致。此外,他们发现通过使用AhR的抑制剂可以逆转这种异常分化现象。此外,研究团队还在白血病患者骨髓和没有肿瘤侵袭的淋巴瘤患者骨髓中验证了Kyn-AhR-RUNX1信号可以调控病人MEP的异常分化。AhR是肿瘤免疫中一个重要的分子,在针对AhR的多种抑制剂进行临床试验。该研究工作阐明了AhR对于导致肿瘤相关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的关键因素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88201)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I2M-1-021)等项目的支持。
644

RNAi药物与慢性病结合:治疗新时代即将到来!

最近,Alnyam Roche宣布其RNAi药物Zilebesiran在治疗高血压的二期临床试验达到了主要终点。研究表明,在接受治疗者的收缩压在六个月内持续下降,该药物可以支持每半年注射一次。据预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人患有高血压,每年需要花费5000亿美元进行治疗。然而,由于药物依从性差,并且存在大量耐药人群,因此控制率一直较低,所以迫切需要研究新的治疗方式。幸运的是,随着RNAi技术的发展,现在似乎看到了希望,如果Zilebesiran最终上市,将开启每半年一次注射的高血压治疗时代,极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疾病控制率。当RNAi药物遇到慢性病,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呢?Zilebesiran是一种靶向性血管紧张素原(AGT)药物,它抑制了肝脏内的AGT合成,有可能导致AGT蛋白持久性降低,从而导致血管紧张素的持久性降低,最终达到长效降压的效果。以下是Zilebesiran的临床试验信息。这项二期临床试验共招募了394名患者,他们属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群体。在为期12个月的时间内,患者被分为五组,分别是每半年皮下注射150毫克组、每半年皮下注射300毫克组、每三个月皮下注射300毫克组、每三个月皮下注射300毫克组、每半年皮下注射600毫克组以及安慰剂组。在有效性方面,这次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治疗三个月时收缩压的变化,次要终点是治疗六个月时收缩压的变化。报道显示,这次临床试验不仅达到了主要终点,还达到了次要终点,Zilebesiran能够持续降压超过15mmHg。与安慰剂相比,Zilebesiran组的患者在治疗六个月时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测量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获得了显著改善,这些数据表明Zilebesiran可以每半年注射一次。在安全性方面,虽然有一例患者因心肺骤停导致死亡,此外还有3.6%接受Zilebesiran治疗的患者和6.7%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出现了严重不良事件,但经过证实与研究药物无关。目前来看,Zilebesiran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具体试验结果将在即将举行的科学会议上公布。RNAi技术是目前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被誉为第三代医药革命的领先者。那么,为什么RNAi技术如此有潜力?为什么一针可以经久有效,甚至半年?与其他类药物相比,RNAi药物有什么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疗效方面,如何实现一针半年的效果?首先,RNAi药物的起效是在转录后层面上,通过直接靶向mRNA抑制与疾病相关的蛋白产生,并调控细胞内外各种蛋白的表达,从而拓宽了可成药靶标的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其次,RNAi药物的治疗是精准和个性化的,通过与靶标的碱基结合,加速靶标蛋白的降解,达到精准、低脱靶率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改进的RNAi疗法在体内的半衰期可以延长数月,这也是当前RNAi药物可以长期起效的根本原因。如今,RNAi药物似乎非常适合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前有PCSK9抑制剂Inclisiran,后有Zilebesiran,都可以实现半年一次的给药。值得一提的是,除了Zilebesiran之外,在降压药物领域还有其他正在研发的药物有何进展呢?据数据显示,全球目前有超过百款处于IND及以上阶段的降压药,其中大部分是化学药物,占到了所有药物的80%以上。在生物药方面,Ionis公司的两款ASO产品ION-904和IONIS-AGT-LRx都是有潜力的竞争者。尤其是ION-904,作为一种针对AGT的后续药物,与IONIS-AGT-LRX相比,它的研发初衷就是降低给药频率。目前,该药物正处于临床二期阶段,还没有有效性相关的数据,但值得期待的是ION-904的给药频率。此外,AGMG0201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药物。据报道,接种三次高血压疫苗就能够获得出色的降压效果,而且高血压疫苗一次注射的效果可以持续约一年。不过,自从该药物于2017年完成第二期临床试验以来,没有查询到其后续的第三期临床试验。在化学药物方面,处于新药申请(NDA)阶段的阿普昔腾坦(aprocitentan)前景可期。阿普昔腾坦是Idorsia与Janssen联合开发的一种靶向双重内皮素受体ETAETB的口服小分子药物,也是首个将ETAETB抑制剂应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药物。它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方面有良好的疗效,临床三期试验结果显示,阿普昔腾坦可以在48周内显著降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总结一下,如今全球有数亿高血压患者,其中约80%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每天服药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出现漏服和忘记服药的情况,导致药物疗效不佳。因此,实现药物的“长效化”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目前,全球有超过百款正在研发中的降压药物,期待创新药企尽快突破。
754

科学家成功发现NLGN4XTCR转基因T细胞治疗胶质瘤的新疗法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Neuro-Onc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题为“NLGN4XTCR转基因T细胞治疗胶质瘤”,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成功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免疫疗法在面对小鼠脑瘤时的疗效。胶质母细胞瘤是脑瘤中最具侵袭性的一种,它会在大脑广泛扩散,很难通过外科手术完全切除,化疗或放疗的效果非常有限。为了治疗患者,临床医生和科学家正在测试许多免疫治疗策略,其中包括过继T细胞疗法。这种疗法主要通过从患者体内分离T细胞并在培养皿中修饰后再转移到患者体内来治疗。目前,临床医生正在寻找多种治疗方法来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研究人员LukasBunse表示,我们在这项研究中使用了一种相对新的概念——T细胞受体转基因细胞(T细胞受体转基因细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首先在脑瘤患者身上注射了一种叫做NLGN4X(Neuroligin4X)的抗原片段,这种抗原片段能参与突触的形成,并且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存在大量,但在健康的大脑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接着,我们从接受注射者的血液中分离出能被NLGN4X激活的T细胞,并让这些T细胞带有一种特殊的受体,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与胶质母细胞瘤相关的抗原。然而,由于这种方法只能得到少量的具有NLGN4X特异性的T细胞,所以不足以用于细胞治疗。为此,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技术,分离出能编码NLGN4X特异性T细胞受体的基因,然后将这些基因引入供体血液中的T细胞或者培养皿中的T细胞系中。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成功地产生了大量具有相同特异性的T细胞,这些T细胞能够识别癌症抗原NLGN4X。随后的研究发现,NLGN4X特异性的T细胞在培养皿中能够杀死脑瘤细胞。利用经转基因的NLGN4X特异性人类T细胞治疗脑瘤的小鼠,超过40%的小鼠对治疗有良好的反应,肿瘤体积减小,且相较于未治疗的小鼠,其存活时间更长。当研究者Bunse看到这些最初的研究取得如此有希望的结果后,他们希望能够利用疫苗诱导的T细胞受体来靶向作用脑瘤抗原,这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方法来开发新型胶质母细胞瘤免疫疗法。在黑色素瘤中,一些患者的生命被延长了,而这是通过转基因T细胞受体来实现的。研究者认为,我们也可以设想产生转基因T细胞受体来针对患者体内的癌症抗原。在临床研发中,与转基因T细胞受体相比,更为先进的是使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如今,CAR-T细胞已经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白血病和淋巴瘤,但这两种细胞疗法在一个重要方面可能存在差异。研究者Bunse解释道,通过转基因T细胞受体,我们可以针对仅在癌细胞中发现的抗原,这些抗原可以通过MHC1类呈现分子在细胞表面展示出来,而CAR-T细胞的受体则无法实现这一点。未来,研究人员将在临床中对这个概念进行测试。总体来看,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NLGN4X-TCR-T策略在临床前胶质母细胞瘤模型中展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这项研究是全球范围内首次提供证据,表明我们有望利用疫苗诱导的人类TCR(T细胞受体)来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826

新型靶点BRD9或有望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不佳的癌症类型,而其与胰腺癌干细胞样细胞(CSCs)的存在有关。CSCs对化疗策略的反应不佳,并且其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这可能阻碍了对CSCs消除的新型策略的开发。近期发表在国际杂志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阻断胰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生长的特殊蛋白,该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胰腺癌的新策略。胰腺癌是一种致命的癌症类型,常常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导致预后不佳。CSCs是胰腺癌重要的细胞群体,已被证明增加了对化疗的耐受性,因此消除CSCs已成为开发胰腺癌治疗策略的基本目标。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对驱动CSCs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了解不足。研究人员从牛津大学等机构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阻断胰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生长的特殊蛋白,名为BRD9。他们认为表观遗传学蛋白对于维持CSCs的耐受特性非常重要,因此BRD9蛋白可能是CSC行为的调节因子。通过抑制BRD9蛋白,研究人员发现可以显著减少CSCs的自我更新、侵袭性以及对化疗的耐受。这一发现为开发新型胰腺癌治疗策略提供了希望。BRD9的抑制能够阻断胰腺癌干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并改善对化疗的敏感性。这一研究发现为将已知的化疗策略与新型治疗性靶点相结合,开发能够清除胰腺癌中CSCs的新策略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综合应用先前已知的化疗策略和针对BRD9的治疗,研究人员有望更有效地针对胰腺癌的大部分肿瘤细胞群和CSCs,从而提高疗效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这项研究结果为胰腺导管腺癌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针对BRD9这一潜在的治疗性靶点,可能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综合表观遗传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CSCs在胰腺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开发针对CSCs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这项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此外,针对BRD9的治疗策略也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包括药物渗透性等问题。但这一研究结果为胰腺癌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潜在的治疗目标。随着对胰腺癌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对该疾病的理解和治疗策略也在不断进步。对CSCs的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胰腺癌的复杂机制,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希望这项研究能为未来胰腺癌治疗的发展和患者的福祉做出重要贡献。
1272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