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江苏药企成功首仿50亿大品种药物,提升国内制药水平

发布时间:2023-10-30 17:21:45 733次浏览

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显示,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成功申报的4类仿制药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已获批生产,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评审的仿制药。甲磺酸奥希替尼是阿斯利康研发的第三代口服、不可逆的选择性EGFR突变抑制剂,是全球首个上市的该类药物,也是中国首个获得批准用于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药物。预计2022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额将超过50亿元

江苏药企成功首仿50亿大品种药物,提升国内制药水平.jpg

甲磺酸奥希替尼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肺癌治疗。自2017年进入国内市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已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成绩。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额不断上涨,2022年预计将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约6%。

对于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来说,甲磺酸奥希替尼的上市成功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据了解,该集团自2020年8月开始布局仿制药市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21年5月顺利递交了上市申请,并最近获得了生产批准。这标志着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成功开拓了仿制药领域,并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评审的仿制药生产企业。

江苏药企成功首仿50亿大品种药物,提升国内制药水平 (4).jpg

除了甲磺酸奥希替尼片,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还有4个新分类的品种正在审批中。其中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和罗沙司他胶囊是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目前尚未有仿制药获得批准。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是一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药物,原研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8亿元以上。罗沙司他胶囊则是全球首个获批的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原研产品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超过14亿元。

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正在不断努力推进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工作,为国内患者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低成本的药物选择。

相关推荐

全国中药配方颗粒集采开标:200品种平均降价50.77%,省际联盟首创

近日,山东省举行了全国首次中药配方颗粒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的开标活动。据报道,共有59家企业拟中选,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0.77%。据大众日报报道,本次中药配方颗粒集采吸引了61家生产企业的参与,共有16345个产品申报。最终,59家企业的13404个产品拟中选,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0.77%。200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均有企业中选,平均每个品种有29家企业拟中选,其中165个品种拟中选的企业数量超过30家。本次集采工作依据《中药配方颗粒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采购文件编号:SD-YPDL2023-1)进行。根据文件显示,山东、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海南、云南、西藏、陕西、青海、新疆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成了省际联盟。此次采购的200个品种的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以国家药监局公布的中药配方颗粒国标产品名称为准)。其中包括金银花、连翘、乌梅、制远志、当归、木香等。根据约定,首年采购量将根据约定的70%进行计算,各地的首年约定采购量及各采购品种的首年约定采购量将在另行公布。各品种采购周期原则上为2年,从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拟中选企业的确定规则如下:报价降幅达到40%及以上的企业将全部获得拟中选资格。报价降幅不足40%的企业若获得拟中选资格,须报价≤同品种所有有效申报企业最低报价的1.5倍,并根据报价降幅达到40%及以上企业的数量,按照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确定拟中选顺序。若出现企业报价并列的情况,则根据实际企业数量进行顺位排列,若与末位入围企业报价一致,则一并入围。据大众日报报道,下一步,山东省医保局、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与各联盟省份加快推进中选结果落地工作,力争在2024年1月份让群众使用质优价宜的200种集采中药配方颗粒产品。该集中带量采购的举行,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行业迈向了新阶段。通过省际联盟的方式,各地共同参与,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益共赢。此举不仅能够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还能够使患者受益,享受到更优质、更经济的中药配方颗粒产品。
971

心血管疾病患者癌症风险显著增加,并存在复杂的共同机制

最新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癌症,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其癌症风险增加了20%。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心血管病和癌症之间存在更复杂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风险较其他心血管病患者更高。炎症、代谢适应等生物过程可能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相关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肺癌和结肠癌的筛查非常重要,且早期筛查可能有利于早发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相关研究分析。癌症是全球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且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常常同时存在。以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此外,这两种疾病还可能有更复杂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动物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会加速癌症的发展。一项最近在JACC子刊上发布的研究分析了超过2700万人的数据,结果显示心血管病患者患癌症的风险明显上升。特别是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来说,他们患癌症的风险增加了20%。对2720万居民进行了研究分析,他们中的一部分患有心血管疾病,另一部分并未患病。这些居民的平均年龄为43.3岁,其中女性占55.7%。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根据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患者相较于没有心血管病的居民,更容易患上癌症。尤其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其癌症患病率更高(见图1)。图1 癌症累积发病率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人与没有心血管病的居民相比,患癌症的风险分别增加20%和8%。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患癌症的风险增加11%。经进一步分析发现,即使校正了吸烟状况、体重指数和心衰对结果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相比,仍然存在显著增加的患癌症的风险。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患癌风险仍然高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通过对癌症亚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患肺癌、膀胱癌、结肠癌、头颈癌、肝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肾癌以及淋巴瘤、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人患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的风险较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相比,他们患有膀胱癌、结肠癌、肺癌、淋巴癌、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分别增加了58%、53%、43%、42%、40%、42%。研究人员分析发现,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间存在着关联,这种关联是通过一些共同的生物过程来介导的,例如炎症和代谢适应。这种关联与传统的共同危险因素是独立的。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变异与一个广为人知的癌症基因位点9p21有关,而不是与调节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基因有关。炎症和免疫细胞激活也与这个问题有关。根据CANTOS研究,使用抗白细胞介素-1β抗体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能降低肺癌和其他癌症的死亡率。最新研究发现,使用针对淋巴瘤患者的巨噬细胞检查点抑制剂以重新激活抗癌免疫监测机制,还能够降低血管炎症。此外,克隆性造血诱发的不确定性突变(CHIP)过程也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虽然目前对于CHIP突变与心脏病之间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人们普遍认为炎症小体激活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同期评论指出,该研究强调了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间的互动,从共同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和流行病学角度探讨了两种疾病。在新诊断的癌症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很高,约在17%到43%之间。这两种疾病都有共同的风险因素,如年龄增长、吸烟、糖尿病、肥胖和环境暴露等(见图2)。炎症和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机制是这两种疾病的共同机制。图2 癌症与心血管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双向关系及治疗相互作用这项述评还指出,针对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有必要特别进行肺癌和结肠癌的筛查。对于没有吸烟史的患有早发性心血管病的患者来说,早期筛查可能是有价值的。这是因为研究中心发现,血管病患者罹患癌症的高发病率与烟草暴露无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可能存在的早发心血管疾病与45岁以下癌症风险之间潜在的联系。目前的研究已经确认了肥胖、血脂异常和缺乏运动对早期结肠癌的风险影响。但述评指出,尽管这项研究还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但数据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限制。例如,它没有考虑到身体活动、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总而言之,心血管病和癌症是两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最新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癌症,并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癌症风险更高。这一发现为心血管病和癌症之间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炎症和代谢适应等生物过程可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并进行肺癌和结肠癌的筛查非常重要。此外,早期筛查可能对于早发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这项研究结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提供了我们进一步研究心血管病和癌症之间关系的新的方向。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了解这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1081

日本医药行业的发展分析——全球第三大制药市场的前沿动态

预计从2023年到2028年,作为全球第三大制药市场的日本医药品市场规模将从6376亿人民币增长到6662亿人民币(按照1美元=7.3元计算),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0.88%。01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是两个重要的指标,可以评估一个行业或公司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市场规模指的是一个行业或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额或销量。较大的市场规模意味着更多的销售机会和潜在的盈利空间。研发投入是指一个公司在研发新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方面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较高的研发投入表示公司对创新和科技的重视程度,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在评估一个行业或公司的潜力时,需要考虑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两个因素。表1 2022年部分日本药企、国内外药企研发费用对比单位:亿元人民币(按照1美元=7.3元计,1日元=0.0488元)通过上表可以得知,武田制药在研发支出方面位居首位,达到了310亿元,而第一三共和安斯泰来制药株式会社分别以165亿元和135.1亿元排名第二和第三。需要注意的是,安斯泰来与大冢制药在研发投入方面非常相似,都在大约135亿元左右。综合而言,日本的主要药企在研发投入方面表现较为出色,但与制药巨头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日本的医疗保健系统数据显示,日本采用了国民健康保险(NHI)体系,实现了全民医疗保健的覆盖,具体如图1所示。图1日本医药市场概要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占比28%,居世界第一;预期寿命84岁,卫生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为11%。如图所示,为了让更多患者可以用上创新药,各项政策扶持使得患者用上新药的时间从10年得34个月减短到16个月。02龙头企业及管线概要日本的药品市场被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并且按疾病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目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对市场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据报道,2022年日本最畅销的药品是小野制药研发的抗癌药物Nivolumab(商品名:Opdivo注射液)。这款药物于2014年在日本上市,销售额约为1423亿日元,相当于约70亿人民币。该行业的主要企业包括第一三共、武田制药、中外制药、安斯泰来和大冢制药这五家制药公司,以及辉瑞、礼来、默克、渤健、百时美施贵宝、艾伯维和杨森等多家跨国药企。第一三共管线中包含了ADCs药物,比如ENHERTU、HER3-DXd和Dato-DXd等。下面的图表显示了第一三共公司官网公布的截至2023年7月的新靶点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肿瘤学、专科医学和疫苗领域,共计19个项目。其中,一些重要的项目包括以下内容: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CSP-1/KIT/LT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MR阻断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GARP抗体、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奈瑟顿综合征和PTCL的Menin-MLL结合抑制剂、治疗BCL的Valet(DS-1201)、DS-14606靶向未公开ADC、用于实体瘤的抗TA-MUCADC和THAP抑制剂,以及用于实体瘤的抗CD147抗体等。图2第一三共新管线概览武田专注于肿瘤学、消化、神经科学和罕见病领域的药物研发。在肿瘤学领域,公司研发了多种用于治疗不同癌症类型的药物,其中包括ADCETRIS。在消化领域,公司的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炎症性肠病和慢性肝病上,药物ENTYVIO适用于治疗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神经科学领域,公司主要致力于研发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癫痫等疾病的药物。其中,EXKIVITY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该公司主要致力于研发罕见病的药物,在血液病和遗传病方面取得了主要突破。其中,TAK-755是用于治疗B型血友病的一种药物,正在研发中。除此之外,武田还在光动力疗法和疫苗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投资。图3 武田制药管线一览中外制药公司的研发管线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双特异性抗体、RAS抑制剂和抗TIGIT人类单克隆抗体等。公司官网公布了中外制药最新的研发进展,截至2023年7月已有10个项目得到了重大进展。这些项目涵盖了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多个领域。图4中外制药授权第三方的管线简介其中,有7个项目已经被授权给了第三方企业,这些企业包括VerastemOncology、Galderma和礼来公司。avutometinib/VS-6766已经被美国FDA认定为突破性疗法,可用于治疗复发性卵巢低分化癌;nemolizumab已经在P3研究中取得了主要终点,并已在日本提交上市申请;orforglipron已经在2期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主要终点,并已在美国和欧洲提交上市申请。礼来被授权使用orforglipron,这是一种每天只需口服一次的非肽类GLP-1受体激动剂。在临床2期研究中,该药物达到了重要的次要终点,其中包括至少减轻5%的体重。研究还发现,这种药物可以提高所有预先设定的体重相关指标和心脏代谢指标,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问题,通常是轻度到中度程度。03未来挑战和机遇在日本政府削减医疗支出的政策背景下,预计日本的医药市场会出现下滑。然而,日本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工作,这为国外制药公司提供了机遇。有两个方面可以探讨,一方面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升级药物研发流程,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另一方面是开发数字化终端,例如运用可穿戴设备测量生物数据,客观地反映病情和治疗效果。在日本,真实世界数据和证据(RWE)分析技术的发展迅速。真实世界数据(RWD)是指与患者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相关的数据,可以从多个来源收集,包括电子健康记录、医疗索赔数据和其他数字医疗技术。通过分析RWD所得到的真实世界证据(RWE),可以提供医疗产品使用情况和潜在益处或风险的临床证据。RWE与传统的临床研究相融合,构建了一个学习型的医疗保健系统。日本政府正在推动各种措施,来开发高级的RWE分析方法,并允许整合医疗保健数据和认证,以促进数据汇总和信息交流。在专利到期的同时,日本的制药商面临着研发成本增加和日元贬值等多重问题,因此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来开发新药。预计未来几年,由于日本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人们对药品的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对用于治疗慢性病的药品的需求。尽管需求前景乐观,但未来仍会遇到一些挑战,可能对日本国内的制造商和分销商的中期销售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政府为控制公共医疗支出成本,每半年调整一次药品价格,并积极促进仿制药的市场发展。目前,日本仿制药在药品销售额中的占比为47%,但政府的目标是提高到80%。虽然增加更多仿制药的进口可能会降低医疗成本,但也可能影响国内药品生产的积极性。
987

亚盛医药与阿斯利康联手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新药疗效可观!

近日,亚盛医药与阿斯利康宣布达成临床合作协议,共同展开Bcl-2抑制剂APG-2575与阿斯利康的BTK抑制剂康可期®(通用名:阿可替尼)的联合治疗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注册性III期临床研究。这一研究旨在评估该联合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可解决一些意外引发的呼吸困难,然而,对于严重的疾病,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APG-2575是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新型口服Bcl-2选择性抑制剂,能够恢复癌细胞的正常凋亡过程,对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具有很大的潜力。此次临床研究的目标是评估APG-2575与阿斯利康康可期®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一线治疗的新选择。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的临床研究数据已经表明,APG-2575联合阿可替尼具有强大的联合治疗潜力,且在不同阶段的患者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随着亚盛医药与阿斯利康的进一步合作,新药疗法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希望。这一研究将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他们重拾健康带来福音。综上所述,亚盛医药与阿斯利康的合作将推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领域的治疗进步,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期待这项临床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全新的选择。
566

肿瘤贫血血小板增多之谜,黄波张晓辉张毅团队揭秘

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张晓辉教授团队以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毅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名为《Tumor cell-released kynurenine biases MEP differentiation into megakaryocytes in cancer patients by activating AhR-RUNX1》,主题是激活AhR-RUNX1的研究。这项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产生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即犬尿氨酸(Kyn),通过血液循环被骨髓中的巨核红系祖细胞(MEP)所吸收。这进一步刺激了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的活性,导致MEP细胞分化失衡,更倾向于巨核细胞,而不是红细胞。因此,这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血小板数量增加。贫血和血小板增多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疾病治疗和生存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然而,多年以来,这种现象背后的机制一直没有被解开。阿尔芬烃受体(AhR)是一种基本的螺旋-环-螺旋蛋白家族成员,它在多个细胞中发挥重要的转录因子作用,包括造血祖细胞。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在AhR缺失的小鼠中,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出现缺陷;而AhR抑制剂Stemregenin(SR1)可能增强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红细胞生成,这表明AhR可能对巨核细胞-红系分化起调节作用。在这个研究中,研究小组创建了荷瘤小鼠模型,并发现这些小鼠的MEP分化异常,而且AhR激活。利用体外的克隆实验,我们证明了分离的MEP更倾向于分化成巨核细胞。然而,在我们敲除了AhR基因的小鼠中接种肿瘤后,并没有发现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发育分化异常。该研究小组先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会增加表达吲哚2,3双加氧酶(IDO1),这种酶能够促使色氨酸转变为犬尿氨酸(Kyn)。Kyn是AhR的配体,在被肿瘤细胞释放后,经过血液循环,可以到达骨髓,并进入MEP细胞内,从而激活AhR。MEP的分化是通过一系列转录因子的调节来实现的。研究团队发现,调控巨核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RUNX1在荷瘤小鼠的MEP中表达增加。同时,AhR与RUNX1的启动子结合并使其表达上调。此外,Kyn进入细胞需要转运子的介导,他们还发现在MEP中Kyn转运子SLC7A8的表达也上调,并且SLC7A8的表达受到AhR的正反馈调节。利用人源化的小鼠模型,研究团队发现Kyn-AhR-RUNX1在人MEP向巨核系分化过程中具有调控作用,与非人源化小鼠的结果一致。此外,他们发现通过使用AhR的抑制剂可以逆转这种异常分化现象。此外,研究团队还在白血病患者骨髓和没有肿瘤侵袭的淋巴瘤患者骨髓中验证了Kyn-AhR-RUNX1信号可以调控病人MEP的异常分化。AhR是肿瘤免疫中一个重要的分子,在针对AhR的多种抑制剂进行临床试验。该研究工作阐明了AhR对于导致肿瘤相关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的关键因素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88201)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I2M-1-021)等项目的支持。
644

江苏药企成功首仿50亿大品种药物,提升国内制药水平

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显示,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成功申报的4类仿制药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已获批生产,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评审的仿制药。甲磺酸奥希替尼是阿斯利康研发的第三代口服、不可逆的选择性EGFR突变抑制剂,是全球首个上市的该类药物,也是中国首个获得批准用于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药物。预计2022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额将超过50亿元。甲磺酸奥希替尼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肺癌治疗。自2017年进入国内市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已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成绩。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额不断上涨,2022年预计将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约6%。对于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来说,甲磺酸奥希替尼的上市成功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据了解,该集团自2020年8月开始布局仿制药市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21年5月顺利递交了上市申请,并最近获得了生产批准。这标志着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成功开拓了仿制药领域,并成为国内首个通过评审的仿制药生产企业。除了甲磺酸奥希替尼片,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还有4个新分类的品种正在审批中。其中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和罗沙司他胶囊是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目前尚未有仿制药获得批准。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是一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药物,原研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8亿元以上。罗沙司他胶囊则是全球首个获批的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原研产品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超过14亿元。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正在不断努力推进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工作,为国内患者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低成本的药物选择。
734

人体临床试验证实靶向髓系白细胞可逆转前列腺癌抗药性

一项新的研究得出结论,由来自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皇家马斯登NHS基金会以及瑞士肿瘤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发现,在一些前列腺癌患者身上,通过阻止被劫持的髓系白细胞进入肿瘤,可以逆转该癌症产生的抗药性。这意味着阻断肿瘤劫持髓系白细胞的信息可以让一些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重新对治疗产生敏感性,这样可以缩小肿瘤的大小或阻止其继续生长。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10月1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argeting myeloid chemotaxis to reverse prostate cancer therapy resistance”。逆转抗药性该研究首次在人体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通过针对髓系白细胞进行靶向治疗,可以逆转肿瘤抗药性并减缓其进展。肿瘤利用髓系白细胞来促进癌症的生长、进展和抗药性,而这一发现是在过去十年对于髓系白细胞如何产生抗药性的了解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科学突破。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群体中,这些研究人员对AZD5069和恩杂鲁胺的联合应用进行了测试。AZD5069是一种实验性药物,它可以阻止髓系白细胞进入肿瘤组织。恩杂鲁胺则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激素类药物。在对21名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评估后,有5人(24%)对治疗有积极反应。这些人的肿瘤尺寸减小了30%以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循环水平急剧下降。PSA是前列腺分泌的一种标志物,通常在癌症患者体内上升。另外,接受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液中髓系白细胞水平也有所下降。治疗后的活组织检查结果还显示肿瘤内髓系白细胞减少。建立在十年研究基础之上这项研究构建在作者们过去十多年来研究髓系白细胞如何促进前列腺癌生长和进展的基础上。这项新的研究起源于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即侵袭性和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液中髓系白细胞的RNA水平要明显升高。1期队列安全临床试验随后,研究者们发现肿瘤内的髓系白细胞被发现进入一种被称为“衰老”的休眠状态,并且变成了“激素工厂”,制造出促进肿瘤生长、分裂和存活的信号。然后,它们向骨髓发出进一步的信号,引导更多的“同谋”髓系白细胞进入肿瘤,从而形成了一个循环。这项新研究首次证实,阻断这一途径在人类前列腺癌患者中具有抗肿瘤活性。这是一种开创性的癌症治疗方法,它的作用是通过破坏癌症生态系统。AZD5069是一种药物,它能够通过阻断髓系白细胞表面上的CXCR2受体,来防止髓系白细胞被招募到肿瘤中。CXCR2是一个重要的受体,它能够接收来自肿瘤中已经存在的髓系白细胞发送的招募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促使髓系白细胞移动并浸润到肿瘤等炎症部位。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的实验癌症医学教授JohannDeBono指出,此次研究的重要发现是首次证实,以靶向髓系白细胞而非癌细胞本身的方式,能够减小肿瘤的大小并对患者产生积极效果。这一发现令人激动,也表明我们即将找到一种新的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我们已经在伦敦癌症研究所研究这些髓系白细胞很多年了。十多年前,我们第一次发现这些白细胞在侵袭性更强的肿瘤患者体内升高,并且显示这些肿瘤对药物治疗更抗药。之后,在瑞士肿瘤研究所,AndreaAlimonti教授在实验室研究中证明了这些细胞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的生长,抑制这些细胞可以阻止肿瘤的进展。”“当我们看到我们的理论被证实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我们感到非常高兴。骨髓白细胞可能与多种癌症抗药性有关,所以这项研究的影响可能非常广泛,涉及到多种癌症类型。”伦敦癌症研究所首席执行官KristianHelin教授表示:“看到这一创新的治疗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疗效,真是太好了。作为一种智能的针对肿瘤的新方法,它有助于证明破坏癌症支持性生态系统的原理。我期待该研究的进展,希望它能为前列腺癌患者和其他许多癌症类型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英国前列腺癌协会的主任MatthewHobbs博士表示:“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来说,他们需要一种能够控制病情的治疗方法,以延长生存时间,尽可能改善生活质量。令人悲伤的是,很多男性的癌症对药物治疗产生抗药性,导致许多人不得不过早离世。六年前,我们召集了一些世界顶级专家研究前列腺癌如何利用免疫系统逃避治疗,并探索我们如何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自那时以来,我们经过初步构思、实验室研究,到如今的临床试验,发现了一种全新、安全、有效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方法,并不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742

英语老师3天忘光所有单词,遭受词汇迅速遗忘的罕见病症

2023年9月21日,第三十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即将到来。阿尔茨海默病一直被视为老年人常见的认知症类型,然而最近的一起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位年轻的英语教师在扬州突然出现痴呆症状。医院的诊断结果表明,这是由自身免疫性痴呆引发的,而病因居然是患者自己未察觉到的干燥综合征。据悉,这位35岁的女患者近期被家人送到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求诊。许笑天医生介绍道:“患者来时已经出现失智症状,对自己的身份一无所知。”令人痛惜的是,仅仅经过三天时间,患者就从一个正常人迅速转变为失智状态。“患者是一位英语老师,然而在来医院时已经无法记住任何一个英文字。”许笑天医生立即进行了脑部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显示左侧顶枕颞叶出现异常高信号。考虑到患者是一个年轻女性,且病情迅速恶化,影像学结果又显示异常病变信号,许笑天医生初步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所导致的失智症。经过脑脊液相关指标的检测,最终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脑炎引发的失智症。许笑天医生向记者透露,他本人也患有一种名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疾病。这是由于他的免疫系统异常导致身体产生了攻击自身脑组织的特殊抗体。在发病之前,他常常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随后出现认知能力障碍、精神行为异常、近事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和言语障碍等症状。幸运的是,这位患者接受了医生的人类免疫球蛋白治疗。仅仅五天后,痴呆症状得到迅速缓解,认知水平恢复到病前正常水平,头颅影像学显示病灶完全消失。尽管痴呆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许笑天医生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我们仍然未找到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病因,而复发的风险仍然存在。”通过风湿免疫科联合会诊,最终证实患者的痴呆症状是由干燥综合征引发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所致。“患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患上了干燥综合征。”目前,患者已经转至风湿免疫科接受规范的长期药物治疗,从根本上预防了类似病症的复发。根据许笑天医生的说法,全球有超过一千万人患有认知症,其中阿尔茨海默症是最为常见的类型。老年痴呆症常被称为“认知症”,它涵盖了多种类型的综合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也可能在年轻人中发生。需要明确的是,老年痴呆症并非等同于阿尔茨海默症,后者仅占据了所有痴呆疾病案例的60%~70%。据许笑天医生介绍,认知症通常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血管性痴呆、脑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液传染性疾病等。以脑梗为例,年轻人如出现这种情况,也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此外,近年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病率逐渐上升,也可能引发认知症。还有一些血液感染性疾病,如梅毒和艾滋病,也可能导致认知症的发生。随着对认知症病因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于痴呆症状引发的更多了解,相信可以为预防和治疗认知症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因此,该事件也提醒我们,不论年龄,注意健康、及时就医,并且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这将有助于减少认知症的发生和复发。
636

指南新篇章: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在京发布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发布暨精读巡讲(北京站)新闻发布会在北京肿瘤医院举行。会上宣布了此次精读巡讲(北京站)专场活动的详细安排。此次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和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抗癌协会的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腔镜与机器人分会以及北京肿瘤医院和北京抗癌协会共同承办。根据中国抗癌协会的安排,将在9月23日至24日举办两场专题讲座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将带领一批权威肿瘤专家聚集在北京,分别进行2023年CACA技术指南发布暨安宁疗护(第61场)以及机器人外科(第62场)的精读巡讲。在会议上,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李子禹教授向大家介绍了CACA指南的背景和精读巡讲的情况。2022年至2023年,中国抗癌协会在樊代明院士的领导下,组织了13000多位权威专家,共同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这本指南涵盖了53种常见的肿瘤类型(瘤种篇)和60种诊疗技术(技术篇),共计113个指南。CACA指南的内容十分全面,兼顾基层医疗水平,并且注重规范化。同时,指南中既有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之处,也充分吸收了国际上的成熟经验。该指南不仅采纳了中国的临床数据,还结合了国内专家的共识和经验,更加符合我国肿瘤诊疗的现状。指南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和医疗可及性,堪称是一本“为中国人量身定制”的肿瘤诊治指南。权威科学的诊治指南是为癌症患者提供科学诊疗方案的参考,指导医务工作者进行治疗。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为例,该医院已经建立了一个由30多位专家组成的团队来培训诊疗指南的讲师。季加孚教授和李子禹教授领导的这个团队录制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胃癌”解读》和《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结直肠癌”解读》共88节课程,供各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在线学习。今年5月和9月,医院组织了由中国抗癌协会组织的CACA指南认证考试,共有26个科室的218位临床医师参加考试,其中大肠癌考试的通过率达到了92.5%。通过这种“以学促考”的形式来达到“以学促做”,最终将诊疗指南的内容应用到医院的临床工作中。北京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北京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朱军教授透露,北京肿瘤医院是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他表示,北京肿瘤医院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肿瘤防控技术人才培训的任务,主要围绕着北京市常见癌症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技术进行培训。该医院致力于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提高基层癌症筛查和早诊人才的建设水平,推动北京市肿瘤防治水平的持续提高。朱军教授指出:“我们相信,CACA指南的巡讲在北京得到的实施将不仅为广大癌症防治工作者带来整合医学思维下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也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加速构建癌症防控的新体系,形成新的癌症防治模式。这次活动不仅扎根民心、体现民意,惠及民生,必将给北京肿瘤防治事业注入强劲的动力,推动该领域再次取得高峰。”张小田副院长在北京肿瘤医院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介绍了学习CACA指南的情况,引起了热烈反响。马少华教授宣布了北京站精读巡讲活动的详细安排。活动分为两场,第一场是由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委会主委、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肖亚洲教授及专家团进行的,题为安宁疗护,是第61场巡讲(共99场),将于9月23日下午进行。第二场是由中国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分会主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主任张旭院士及专家团进行的,题为机器人外科,是第62场巡讲(共100场),将于9月24日上午进行。这次活动将会通过全网范围内的视频直播进行,旨在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大众传授权威的肿瘤防治知识。本次巡回讲座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医学工作者与中国抗癌协会之间交流合作的纽带,推动相关专业与国内领先水平的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国内肿瘤防治水平,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更大贡献,推动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688

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丨名医揭秘“全身跑”的肿瘤防治方法

近日,由广东省卫健委、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简称“中肿”)、广东省抗癌协会联合广州日报推出的“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暨义诊活动”迎来了第三场,这次活动聚焦于淋巴瘤和血液肿瘤的防治知识。来自中肿的内科高岩副主任医师、内科王钊主治医师和头颈科李敏主管护师分别就《CAR-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淋巴瘤防治知多少》和《血液肿瘤、淋巴瘤患者的心理调适》这三个主题进行分享,为市民普及防癌抗癌知识,并回答了患者的问题。同时,当天名医专家们还在中肿的越秀院区、黄埔院区、中肿甘肃医院三个院区进行了同步的义诊活动。张远权在活动致辞中强调,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本次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肿瘤科普,进一步提高社会大众对科学防癌意识的认识,构建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鼓励更多的社会志愿者参与肿瘤防控工作,共同为社会的肿瘤防治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科普精彩看点一、CAR-T疗法:为T细胞装上“导航”,精准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CAR-T疗法是一种神奇的治疗方法,内科副主任医师高岩首先解释了淋巴瘤的概念。他指出,淋巴瘤是一种免疫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异常免疫细胞有关。在我国,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排名第8位,特别常见于60-70岁的人群,并且发病率逐年增加。淋巴瘤主要好发于淋巴组织丰富的器官,例如淋巴结、扁桃体、脾脏和骨髓。“淋巴瘤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高岩解释说,淋巴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手术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针对DLBCL而言,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难以治愈的情况。在2021年6月,我国上市了第一种CAR-T药物,可用于治疗经过二线或更多治疗后仍然复发或具有难治性的成年患者,这为淋巴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CAR-T疗法到底是什么?高岩指出,身体内的细胞各司其职,为身体健康做出贡献,但正常细胞有时会突变成肿瘤细胞。此时,人体免疫细胞如T细胞能够通过辨别肿瘤细胞的特征来确认并消灭它们。然而,肿瘤细胞聪明地通过免疫逃逸机制来隐藏自己的特征。经过基因改造的CAR-T疗法使得T细胞仿佛装上了导航,可以识别并消灭癌细胞即使它们伪装得很好。CAR-T疗法涵盖了多个环节,包括诊断检查、采集白细胞、进行桥接治疗、进行淋巴细胞清除性化疗、回输CAR-T细胞、管理不良反应以及定期随访等。临床研究表明,CAR-T疗法可以使超过80%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超过40%的患者接受CAR-T疗法后可以生存超过5年。有些患者可能会问:这种治疗对身体有害吗?实际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性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是CAR-T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发热、低血压、心动过速、缺氧、寒战等症状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以及脑病、震颤、头晕、失语、谵妄等症状的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性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高岩指出,这些症状多为轻至中度的,并不必过于担心。但是,患者必须注意管理不良反应,并进行定期复查。二、淋巴瘤≠淋巴癌淋巴癌和淋巴瘤不是同一种疾病。内科王钊主治医师在科普讲座一开始就澄清了患者常常认为的谬误。他指出,如果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并经过检查发现是淋巴癌,淋巴癌和淋巴瘤并不是同一种疾病。王钊解释,一般来说,医学上将起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称为"癌",例如肺癌、肝癌等。而起源于间叶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肌肉、骨等的恶性肿瘤则称为"瘤"。恶性淋巴瘤是一种病情进展迅速的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例,主要发生在50-70岁的男性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症状是淋巴结无痛性、逐渐增大。约有40%-60%的患者还可能在胃肠道、皮肤及其他器官中发现淋巴瘤的生长,导致多种不适感。不过,这类淋巴瘤经过规范化治疗后,患者的治愈率较高。而惰性淋巴瘤则症状不明显,疾病进展缓慢,许多人在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王钊表示,淋巴瘤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首先是免疫功能的缺陷。如果有遗传性的免疫功能不良,淋巴瘤就更容易发生。其次,病毒感染也是一个因素。例如,在感染艾滋病毒(HIV)等病毒的基础上,引发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的概率很高,从而导致淋巴瘤的发生。第三,细菌感染也可能是一个原因。例如,幽门螺旋杆菌不仅会引发肠胃疾病,还会并发淋巴瘤。第四,接触致癌物质也是一个因素。如果患者在工作中经常暴露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放射线下,就很容易患上淋巴瘤。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也可能引发淋巴瘤。“淋巴瘤属于最敏感的肿瘤之一,化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适合接受化疗的患者应该积极配合。”王钊指出,尽管化疗可能会带来一些毒副作用,但口服或输注化疗药物可以使药物的作用遍及全身,从而充分消灭潜在的淋巴瘤细胞。而且,与仅仅进行放疗或手术治疗相比,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优化,通过化疗治疗后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如何预防淋巴瘤需要注意什么?王钊建议,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熬夜、吸烟和饮酒。在日常饮食中,要避免食用过热、过凉或坏掉的食物。对于老年人和患有遗传基因的人来说,可以多摄入碱性食物。此外,要注意适量摄取多种维生素,保持轻松的心态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免疫力,同时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检。王钊强调了患者必须选择专业的医院和淋巴瘤专科医生,在治疗前要关注治疗效果、毒副作用、价格等重要信息。要详细记录用药后的反应情况、检查结果的异常值、过去的主要治疗进程等信息。如果需要转诊,一定要携带既往就诊的文字记录、影像学照片、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等资料。三、患者心理调适:专注当下,而非担忧未来和懊悔过去许多患者告诉我,被诊断为癌症后,常感紧张焦虑,无从继续生活。我想说的是,面对这种挑战,担心是正常的,我们医务人员非常理解您的心情,您并不孤单。头颈科主管护师李敏告诉患者们,在专注治疗病情的同时,医务人员也会花很大精力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在患病过程中,患者会有许多想法涌现。例如‘如果我的治疗进展不顺利,该怎么办?’‘假如治疗后再次复发,应该怎么办?’‘如果我之前更注重自身健康,是不是就不会生病?’当出现这些想法时,会让人沉入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中。”李敏提到,这些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没有专注在当前,而是不断地担心未来和懊悔过去。“我想与大家分享一种心理调适的方法,即‘正念’。”李敏指出,这是一种心智锻炼的方式,全球已有许多研究证实了这种心理调适方法的有效性。“正念是一种意识当下的能力,它让我们不再被脑中有关未来和过去的思绪所困扰。”随后,李敏带着患者们进行了一些小练习,大家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我们可能会听到手机的铃声,听到呼吸声……当我们运用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体验时,我们正处在当下。”那难道日常生活中我们什么都不应该去思考吗?李敏解释道,我们并不是要“空白思考”,而是不受各种复杂思绪的控制,主动地选择要思考哪些问题,将被动转化为主动。李敏提到,当患者在治疗的时候感到紧张时,可以尝试一下"热汤呼吸法"来放松。她说,可以想象眼前有一碗热汤,如果想要把汤吹凉,我们的呼吸状态会有所不同,呼气的时间会变长,吸气的时间会变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好地调节副交感神经系统,使我们逐渐放松下来。她还推荐患者阅读三本书,《正念:此刻是一枝花》、《正念:癌症康复》和《自我关怀的力量》。如果患者有心理困扰,也可以预约心理舒缓门诊来寻求帮助。科普义诊预告自9月9日起,广东省肿瘤防治科普大讲堂暨义诊活动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举行八场周末科普和义诊活动,每场活动将专注于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10月14日上午,第四场科普义诊活动将以肝胆胰肿瘤的防治为主题。这次活动不仅有线上科普讲座,还将在线下同步进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订阅号视频号、广州日报新花城App、广州日报健康有约视频号、触电新闻、荔枝网直播等平台都将同步直播。此外,当天还将在中肿越秀院区、黄埔院区以及兰州的中肿甘肃医院同步举行线下义诊活动。
929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