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房网
查疾病 问医生 疾病科普

研究发现能驱动胰腺癌扩散的变形虫样细胞或为新型靶向疗法提供新途径

发布时间:2023-10-25 16:16:47 242次浏览

胰腺导管腺癌(PDAC)会导致较高的转移倾向和免疫抑制微环境,患者的预后较差。最近,在国际杂志ScienceAdvances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CD73 controls Myosin II driven invasion, metastasis, and immunosuppression in amoeboid pancreatic cancer cells”。来自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小鼠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细胞,在胰腺癌扩散过程中起到驱动作用,并且揭示了这些细胞中的弱点,可以利用当前药物进行靶向治疗,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法。

研究发现,许多患有胰腺癌的患者体内存在一种被称为变形虫样细胞的特殊细胞。这些细胞具有侵袭性、侵入性和快速移动能力,会削弱宿主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此前,这些细胞已在其他癌症类型中发现过,例如黑色素瘤、乳腺癌、肝癌和前列腺癌,并且与较低的存活率有关。但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在胰腺癌中发现这些细胞。研究人员指出,胰腺癌中的这些变形虫样细胞能够产生大量的CD73分子,从而促使癌细胞扩散并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当阻断该分子的功能时,研究人员可以减少癌症向肝脏的扩散,并降低支持肿瘤生长的免疫细胞数量。

当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抗CD73疗法的短期(3周)和长期治疗时,他们观察到当一项结果能代表直接临床效益,如生存率、减轻疼痛或疾病消失时,这些数据都将达到临床目标。在长期研究中,抗CD73疗法将肝脏中癌变肿瘤的发生率从66.6%降低到36.4%。虽然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的人体试验来证实这些结果,但是本研究表明,阻断CD73有可能成为一种有希望治疗人类胰腺癌的方法,尤其考虑到针对CD73的药物已经被研发并正在进行各种癌症类型的临床试验。

这些细胞类似变形虫样的细胞,在胰腺癌晚期和早期都存在。这个发现或许有望开发一种新型疗法,可以在疾病早期阻断CD73的表达,减少这类细胞的侵袭性,以及减轻其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尽管这些研究结果仍需在人体中进行验证,但是这个发现非常有前景,因为相关研究强调了一个潜在的治疗方式,可以应用于最具侵袭性、生存率较差的癌症类型。研究人员指出,在英国每年有超过1万人被诊断为胰腺癌,所以找到一种方法来提高极低的存活率(哪怕只是一点点),或许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

研究发现能驱动胰腺癌扩散的变形虫样细胞或为新型靶向疗法提供新途径 (2).jpg

目前,胰腺癌仍然是人类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现有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急需了解该疾病的病因。克莱尔·布罗姆利博士表示,由于这项研究的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有超过一百万人的生命得以从癌症中挽救。但并不是所有癌症类型都一样,胰腺癌的治疗依然困难。在过去的五十年里,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并没有提高。这类研究对于开发创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胰腺癌是英国第五常见的癌症类型,这一创新性研究的发现或许有助于未来研究人员开发新型药物。然而,在这些研究进展应用于临床之前,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虽然研究人员在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所进展,但是该疾病的存活率仍然很低。只有约7%的患者在诊断后能够存活5年。目前,大多数患者不能从外科手术、化疗或放疗等疗法中获益。与其他癌症一样,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存活率至关重要。然而,大约一半的胰腺癌患者在疾病扩散后才能被诊断出来,这可能是存活率低的其中一个原因。

科学家们计划将他们的研究扩展到其他癌症领域,以观察是否可以发现变形虫样细胞与CD73之间的相同关联。他们的重点将放在乳腺癌上,这是英国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有望利用针对变形虫样PDAC细胞的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治疗人类胰腺癌的策略。

相关推荐

健康体检:了解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每年秋季是进行健康体检的好时机。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体检究竟有什么作用?它能够发现所有疾病吗?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副主任黄晓明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体检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误区和注意事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体检虽然可以进行全身检查,但并非万能的。一些急性疾病的发展极快,常规体检无法及时发现。体检通常能够发现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比如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同时也能发现一些隐藏的疾病迹象,例如结肠息肉、肺结节、甲状腺结节、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这些疾病对身体有一定的影响,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体检的频率,一般情况下,上班族按照单位的安排一年进行一次体检即可。四十岁以下的人群通常可以每两到三年进行一次体检,而四十岁以上的人群则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体检。老年人一年进行一次体检已经足够。在进行体检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常规的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和一些简单的物理检查,如量血压、测体重,听心肺、摸肝脾等。此外,建议将腹部超声或心脏彩超项目(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纳入常规体检项目。根据个人吸烟史,可能需要进行胸部CT检查。对于女性,可以增加妇科检查或乳腺检查项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肿瘤标记物并不适用于肿瘤筛查。这些指标往往会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因此在临床上更多用于癌症的辅助诊断。对于肿瘤的筛查,更推荐针对性的检查,如胸部CT用于肺癌筛查,或者大便检查和胃肠镜检查用于胃肠道肿瘤筛查。在进行体检前,需要遵守一些注意事项。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要保持空腹。建议在体检前一天保持清淡饮食,并于晚上睡前开始禁食,直到空腹项目检查完毕前才可以喝一些水。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即使禁食水,也不要停止常规服药。在体检时,应将个人规律服药的情况告知医生,以帮助医生了解慢性病的控制情况。在体检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合理安排检查流程。尽量将空腹项目放在前面进行,特别是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在完成空腹项目后要及时用餐,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后,请勿自行解读体检报告。如果出现异常指标,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听取医生的专业意见,了解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观察。此外,体检报告应妥善保存,以便与历年报告进行对比,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发展情况和提醒自己需要注意的健康问题。
296

创新!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水凝胶,能有效抑制胰腺癌的进展与转移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的薛华丹和金征宇教授领导的放射科研究团队以原创的论文形式在国际知名期刊NanoToday(中科院一区)上发表了他们关于近红外光热免疫治疗胰腺癌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研究了胰腺癌独特的肿瘤微环境,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水凝胶可以注射。动物模型显示,这种新型水凝胶可以通过快速的局部光热治疗作用消融肿瘤细胞,调节机体免疫,有效抑制胰腺癌的进展和转移。这项研究得到了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的支持。胰腺癌因其恶性程度高,被称为“癌中之王”,预后较差。研究发现,胰腺癌肿瘤的微环境呈现出高度纤维化的基质特征,T淋巴细胞浸润较少以及缺乏氧气等特点,导致免疫应答被极度抑制,目前现有的免疫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应对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具有高度免疫抑制的特点,一支研究团队研发了“光热免疫治疗”,该治疗采用“近红外光热+免疫治疗”协同作用的方式,调节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促使其从免疫角度被视为“冷”肿瘤变为“热”肿瘤。该团队采用内源性光敏物质胆绿素(BV)和临床批准用于胰腺癌治疗的胸腺五肽(TP5),通过共组装的方式制备出新型的BV/TP5水凝胶,并利用“磁共振+光学双模态成像”技术监测联合治疗的疗效。团队首先在实验室外通过实验证实了BV/TP5水凝胶的光热转换能力。在胰腺癌的动物模型中,BV/TP5水凝胶展示了优秀的可重复注射性和生物相容性,这得益于其剪切变稀和自愈合的特性。在将BV/TP5水凝胶直接注射到胰腺癌瘤内并进行光热治疗后,瘤体温度在10分钟内从29.2℃升至54.6℃。进一步的影像监测发现,与仅使用BV或TP5水凝胶相比,BV/TP5水凝胶明显抑制了肿瘤的进展。病理结果表明,BV/TP5水凝胶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在肝脏、脾脏等其他器官的转移。该团队正在进一步研究光热免疫治疗的作用机理。通过在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脾脏细胞和肿瘤组织细胞三个不同层面上进行实验,该团队发现与BV水凝胶组、TP5水凝胶组和空白水凝胶组相比,BV/TP5水凝胶组可以显著提高CD4+、CD8+等免疫细胞的活性,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在原位的生长,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抑制远处转移灶的出现。乏氧相关指标的结果表明,BV引导的光热效应可以有效缓解肿瘤微环境的缺氧情况,可以作为胰腺癌的协同治疗方法。▲光热免疫治疗中BV/TP5水凝胶的结构和应用示意图针对胰腺癌高度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特点,该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全新的可注射水凝胶,名为BV/TP5。该胶凝剂具有创新的光热免疫治疗功能,既可用来消融原位肿瘤,又能激活全身性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远处转移和复发的效果。此外,BV/TP5还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一种创新的策略。
534

中大研究提出SAVE评分:精准诊疗睾丸肿瘤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卓炜教授团队在国际外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上发表了一项名为《保留睾丸SAVE评分:一项睾丸肿瘤新型量化预测工具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的原创性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个量化评分工具,用于评估保留睾丸手术的可行性,以简化睾丸肿瘤患者的术前评估,使其精准诊疗更加客观可行。保留睾丸手术是治疗良性睾丸肿瘤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然而,目前对于保留睾丸手术的适应证评估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部分原因是缺乏描述睾丸肿瘤解剖特征的评价系统。为了帮助更多患者成功保留睾丸并提高生活质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卓炜教授团队提出了一个名为SAVE评分的量化评估工具,并通过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验证了其可行性。SAVE评分系统基于睾丸肿瘤的四个关键解剖特征:肿瘤大小(S),睾丸正常组织体积(A),肿瘤与睾丸的体积比(V),以及肿瘤的外生/内生性质(E)。通过将这些特征纳入评估模型,SAVE评分系统可以量化地评估保留睾丸手术的可行性。评分范围为0~8分,根据分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低、中、高、极高四个风险等级,从而判断手术的可行性。SAVE保留睾丸评分模型的模式图该研究纳入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8个大型医疗中心的444例睾丸肿瘤患者的数据,对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团队通过建立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睾丸肿瘤解剖特征与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在模型组和验证组中验证了评分系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显示,SAVE评分系统可准确地评价保留睾丸手术的可行性。SAVE保留睾丸评分的推荐评分顺序(上)及评分小程序(下)示意图为了方便临床应用,研究团队还设计了SAVE评分的决策顺序和评分小程序,以帮助医生筛选出需要进一步评估手术可行性的病例。这将为睾丸良性肿瘤和小肿瘤患者的精准诊疗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卓炜教授、叶云林副主任医师以及其他合作者共同发表了这篇研究论文。刘振华医师、谢君毅博士研究生、高晓峰主治医师、林原副主任医师和孙梦奎主治医师则成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的结果表明,SAVE评分系统可以准确地评估睾丸肿瘤患者进行保留睾丸手术的可行性。这项研究为睾丸肿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术前综合评估的量化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保留睾丸手术,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27

心血管疾病患者癌症风险显著增加,并存在复杂的共同机制

最新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癌症,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其癌症风险增加了20%。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心血管病和癌症之间存在更复杂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风险较其他心血管病患者更高。炎症、代谢适应等生物过程可能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相关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肺癌和结肠癌的筛查非常重要,且早期筛查可能有利于早发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相关研究分析。癌症是全球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且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常常同时存在。以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此外,这两种疾病还可能有更复杂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动物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会加速癌症的发展。一项最近在JACC子刊上发布的研究分析了超过2700万人的数据,结果显示心血管病患者患癌症的风险明显上升。特别是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来说,他们患癌症的风险增加了20%。对2720万居民进行了研究分析,他们中的一部分患有心血管疾病,另一部分并未患病。这些居民的平均年龄为43.3岁,其中女性占55.7%。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根据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患者相较于没有心血管病的居民,更容易患上癌症。尤其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其癌症患病率更高(见图1)。图1 癌症累积发病率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人与没有心血管病的居民相比,患癌症的风险分别增加20%和8%。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患癌症的风险增加11%。经进一步分析发现,即使校正了吸烟状况、体重指数和心衰对结果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相比,仍然存在显著增加的患癌症的风险。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患癌风险仍然高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通过对癌症亚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患肺癌、膀胱癌、结肠癌、头颈癌、肝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肾癌以及淋巴瘤、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需要注意的是,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人患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的风险较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与其他心血管病患者相比,他们患有膀胱癌、结肠癌、肺癌、淋巴癌、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分别增加了58%、53%、43%、42%、40%、42%。研究人员分析发现,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间存在着关联,这种关联是通过一些共同的生物过程来介导的,例如炎症和代谢适应。这种关联与传统的共同危险因素是独立的。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变异与一个广为人知的癌症基因位点9p21有关,而不是与调节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基因有关。炎症和免疫细胞激活也与这个问题有关。根据CANTOS研究,使用抗白细胞介素-1β抗体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能降低肺癌和其他癌症的死亡率。最新研究发现,使用针对淋巴瘤患者的巨噬细胞检查点抑制剂以重新激活抗癌免疫监测机制,还能够降低血管炎症。此外,克隆性造血诱发的不确定性突变(CHIP)过程也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虽然目前对于CHIP突变与心脏病之间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人们普遍认为炎症小体激活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同期评论指出,该研究强调了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间的互动,从共同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和流行病学角度探讨了两种疾病。在新诊断的癌症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很高,约在17%到43%之间。这两种疾病都有共同的风险因素,如年龄增长、吸烟、糖尿病、肥胖和环境暴露等(见图2)。炎症和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机制是这两种疾病的共同机制。图2 癌症与心血管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双向关系及治疗相互作用这项述评还指出,针对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有必要特别进行肺癌和结肠癌的筛查。对于没有吸烟史的患有早发性心血管病的患者来说,早期筛查可能是有价值的。这是因为研究中心发现,血管病患者罹患癌症的高发病率与烟草暴露无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可能存在的早发心血管疾病与45岁以下癌症风险之间潜在的联系。目前的研究已经确认了肥胖、血脂异常和缺乏运动对早期结肠癌的风险影响。但述评指出,尽管这项研究还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但数据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限制。例如,它没有考虑到身体活动、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总而言之,心血管病和癌症是两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最新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癌症,并且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的癌症风险更高。这一发现为心血管病和癌症之间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炎症和代谢适应等生物过程可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并进行肺癌和结肠癌的筛查非常重要。此外,早期筛查可能对于早发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这项研究结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提供了我们进一步研究心血管病和癌症之间关系的新的方向。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了解这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587

辉大基因HG004获ODDRPDD双认证,国际多中心临床12期首例给药成功

近日,辉大(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辉大基因”)宣布,他们的基因治疗药物HG004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功给药给中国首位参与“STAR星”试验的受试者。该试验是中国首个使用相同方案在多个国际中心进行的1/2a期临床试验,研究HG004治疗由RPE65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RPE65-IRD)。HG004是一种采用腺相关病毒9型(AAV9)递送的基因替代疗法候选药物。HG004是一种基因治疗药物,由辉大基因自主研发。该药物采用基因替代策略,使用重组AAV9载体将正常的RPE65基因递送到视网膜,以修复、治疗和预防成人和儿童的RPE65-IRD疾病。今年,HG004已被美国FDA授予孤儿药和儿科罕见病药物资格认定。在治疗LCA2的首个临床研究HG00401(IIT研究)中,所有受试者都已完成给药,成人和儿童的视力均有显著改善,且未观察到安全性问题。这是辉大基因首款眼科基因治疗药物HG004的重要进展。RPE65突变与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RPE65-IRD)相关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RD)是一种罕见的致盲性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已有超过250种致病基因被报道。其中,RPE65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包括Leber先天性黑矇(LCA)、早发性严重视网膜营养不良(EOSRD)、严重的早发性儿童视网膜营养不良(SECORD)或视网膜色素变性(RP)。因此,这些疾病被认为是由同一致病基因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构成表型连续体。RPE65基因突变相关的视网膜病变通常出现在出生至5岁之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夜盲,包括凝视、严重的夜盲症和眼球震颤,以及进行性视野缺失和中心视力丧失。由于这种疾病会造成严重和早期的视力损失,也有可能导致其他功能,如语言、社交和行为等方面的延迟发育。
380

RNAi药物与慢性病结合:治疗新时代即将到来!

最近,Alnyam Roche宣布其RNAi药物Zilebesiran在治疗高血压的二期临床试验达到了主要终点。研究表明,在接受治疗者的收缩压在六个月内持续下降,该药物可以支持每半年注射一次。据预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人患有高血压,每年需要花费5000亿美元进行治疗。然而,由于药物依从性差,并且存在大量耐药人群,因此控制率一直较低,所以迫切需要研究新的治疗方式。幸运的是,随着RNAi技术的发展,现在似乎看到了希望,如果Zilebesiran最终上市,将开启每半年一次注射的高血压治疗时代,极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疾病控制率。当RNAi药物遇到慢性病,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呢?Zilebesiran是一种靶向性血管紧张素原(AGT)药物,它抑制了肝脏内的AGT合成,有可能导致AGT蛋白持久性降低,从而导致血管紧张素的持久性降低,最终达到长效降压的效果。以下是Zilebesiran的临床试验信息。这项二期临床试验共招募了394名患者,他们属于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群体。在为期12个月的时间内,患者被分为五组,分别是每半年皮下注射150毫克组、每半年皮下注射300毫克组、每三个月皮下注射300毫克组、每三个月皮下注射300毫克组、每半年皮下注射600毫克组以及安慰剂组。在有效性方面,这次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治疗三个月时收缩压的变化,次要终点是治疗六个月时收缩压的变化。报道显示,这次临床试验不仅达到了主要终点,还达到了次要终点,Zilebesiran能够持续降压超过15mmHg。与安慰剂相比,Zilebesiran组的患者在治疗六个月时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测量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获得了显著改善,这些数据表明Zilebesiran可以每半年注射一次。在安全性方面,虽然有一例患者因心肺骤停导致死亡,此外还有3.6%接受Zilebesiran治疗的患者和6.7%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出现了严重不良事件,但经过证实与研究药物无关。目前来看,Zilebesiran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具体试验结果将在即将举行的科学会议上公布。RNAi技术是目前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被誉为第三代医药革命的领先者。那么,为什么RNAi技术如此有潜力?为什么一针可以经久有效,甚至半年?与其他类药物相比,RNAi药物有什么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疗效方面,如何实现一针半年的效果?首先,RNAi药物的起效是在转录后层面上,通过直接靶向mRNA抑制与疾病相关的蛋白产生,并调控细胞内外各种蛋白的表达,从而拓宽了可成药靶标的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其次,RNAi药物的治疗是精准和个性化的,通过与靶标的碱基结合,加速靶标蛋白的降解,达到精准、低脱靶率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改进的RNAi疗法在体内的半衰期可以延长数月,这也是当前RNAi药物可以长期起效的根本原因。如今,RNAi药物似乎非常适合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前有PCSK9抑制剂Inclisiran,后有Zilebesiran,都可以实现半年一次的给药。值得一提的是,除了Zilebesiran之外,在降压药物领域还有其他正在研发的药物有何进展呢?据数据显示,全球目前有超过百款处于IND及以上阶段的降压药,其中大部分是化学药物,占到了所有药物的80%以上。在生物药方面,Ionis公司的两款ASO产品ION-904和IONIS-AGT-LRx都是有潜力的竞争者。尤其是ION-904,作为一种针对AGT的后续药物,与IONIS-AGT-LRX相比,它的研发初衷就是降低给药频率。目前,该药物正处于临床二期阶段,还没有有效性相关的数据,但值得期待的是ION-904的给药频率。此外,AGMG0201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药物。据报道,接种三次高血压疫苗就能够获得出色的降压效果,而且高血压疫苗一次注射的效果可以持续约一年。不过,自从该药物于2017年完成第二期临床试验以来,没有查询到其后续的第三期临床试验。在化学药物方面,处于新药申请(NDA)阶段的阿普昔腾坦(aprocitentan)前景可期。阿普昔腾坦是Idorsia与Janssen联合开发的一种靶向双重内皮素受体ETAETB的口服小分子药物,也是首个将ETAETB抑制剂应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药物。它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方面有良好的疗效,临床三期试验结果显示,阿普昔腾坦可以在48周内显著降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总结一下,如今全球有数亿高血压患者,其中约80%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每天服药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出现漏服和忘记服药的情况,导致药物疗效不佳。因此,实现药物的“长效化”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目前,全球有超过百款正在研发中的降压药物,期待创新药企尽快突破。
368

亚盛医药与阿斯利康联手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新药疗效可观!

近日,亚盛医药与阿斯利康宣布达成临床合作协议,共同展开Bcl-2抑制剂APG-2575与阿斯利康的BTK抑制剂康可期®(通用名:阿可替尼)的联合治疗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注册性III期临床研究。这一研究旨在评估该联合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可解决一些意外引发的呼吸困难,然而,对于严重的疾病,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APG-2575是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新型口服Bcl-2选择性抑制剂,能够恢复癌细胞的正常凋亡过程,对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具有很大的潜力。此次临床研究的目标是评估APG-2575与阿斯利康康可期®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一线治疗的新选择。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的临床研究数据已经表明,APG-2575联合阿可替尼具有强大的联合治疗潜力,且在不同阶段的患者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随着亚盛医药与阿斯利康的进一步合作,新药疗法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希望。这一研究将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他们重拾健康带来福音。综上所述,亚盛医药与阿斯利康的合作将推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领域的治疗进步,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期待这项临床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全新的选择。
237

吃早餐的重要性!不吃会导致胃病?

早餐被誉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它为我们提供了起床后能量不足的身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然而,有许多人忽视了这一饮食习惯,选择不吃早餐。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发现,不吃早餐会增加胃病的发生风险。那么为什么不吃早餐会导致胃病呢?首先,不吃早餐可能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当我们饿肚子的时候,身体会分泌更多的胃酸来消化食物。如果我们没有提供食物供身体消化,过多的胃酸会刺激胃壁,导致胃病的发生,如胃溃疡和胃炎。其次,不吃早餐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正常情况下,我们吃东西后,食物会经过胃肠道的蠕动推进。然而,如果我们空腹,胃肠蠕动会减慢,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会更长。这会增加胃液对胃壁的腐蚀,同时也会增加胃黏膜受损的风险。第三,不吃早餐会导致血糖不稳定。早餐是提供能量给身体的重要餐食。如果我们不吃早餐,血糖会下降,导致身体感到虚弱和疲劳。为了维持血糖水平,身体会释放储存的糖分,但这可能会导致胃病的发生,如胃酸倒流和胃食管反流病。此外,不吃早餐还可能导致消化问题。早餐提供了身体所需的纤维和复杂碳水化合物,有助于促进正常的消化过程。但如果我们不吃早餐,消化系统可能会出现问题,如便秘、腹胀和胃肠不适。总之,不吃早餐会使我们的胃受到许多负面影响,容易引发胃病。因此,为了保持胃部健康,我们应该养成每天吃早餐的良好习惯。选择健康均衡的早餐食物,如全谷物、水果、蛋白质和蔬菜,可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同时减少胃病的发生风险。记住,“吃早餐,胃部健康。”
301

重大突破!一种靶向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新型小分子免疫治疗药物有望改善癌症治疗效果

近年来,免疫治疗药物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仍有许多患者对现有的免疫疗法没有反应或产生了抗药性。但现在,一种名为ABBV-CLS-484的新型小分子候选药物的出现带来了希望,该药物同时靶向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有望改善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反应。来自布罗德研究所、艾伯维公司和Calico生命科学公司的研究人员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使肿瘤对免疫攻击更加敏感,并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减缓肿瘤生长并提高小鼠的存活率。该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证明了该药物的潜力。该药物作用于PTPN2和PTPN1蛋白,这两种蛋白通常会关闭细胞感知免疫细胞的信号的能力。通过抑制这两种蛋白,ABBV-CLS-484能将免疫细胞转变为更有效的肿瘤细胞杀手,并使肿瘤细胞更容易受到攻击。同时,阻断PTPN2和PTPN1还有助于减少细胞衰竭,这是一种对某些癌症免疫疗法产生抵抗力的重要原因。与其他癌症免疫疗法相比,ABBV-CLS-484具有双重作用机制,同时靶向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这是其独特之处。这也解释了为何该药物在动物模型中表现如此出色,甚至可能无需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ABBV-CLS-484正在进行1期临床试验。研究团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为癌症治疗带来新的曙光。该研究的结果是基于卓越的合作和创新,展示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最佳特点相结合的力量。研究人员对于这一发现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它为改善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ABBV-CLS-484的出现标志着对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信心。我们对于这种新型小分子免疫治疗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充满期待,相信它将为癌症患者带来积极的影响。
301

最新问答